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08-12-29钱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开展和加强中学生学习指导方面的研究也早已开始,可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不少初中学生还是深深地陷入被动学习的困境中难以自拔。那么,初中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严重程度终究如何?他们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的薄弱环节又在哪儿?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城镇市属初级中学八年级的670名学生(收回有效卷660份)作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1.关于常规性学习方法和习惯
常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以及制订学习计划等方面的方法和习惯。本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五个题目让学生自测,结果如下:
在预习、上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环节缺乏良好习惯和方法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1%以上;没有养成制订学习计划习惯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0%。对于学习常规,从学生进入初中开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就都会一再强调,可为什么还存在着那么严重的不良状况?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恐怕是一些学校在学习常规的教育方面只停留在口号上,缺乏必要的督促和训练。
2.关于智力活动方法和习惯
智力活动的方法是指与构成智力各种要素相对应的学习方法、习惯以及综合运用各种智力要素理解教材的方法和习惯,如在观察、记忆、思维、理解等方面的方法以及习惯。本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四个题目让学生自测,结果如下:
不善于运用联想方法理解教材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3%;不善于运用分析这一思维过程来理解教材的学生占60.6%;不善于运用具体化方法理解教材的占59.1%;不善于运用比较方法理解教材的占65.2%。这些数据表明:不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理解教材的学生占调查样本的50%以上。这种局面的形成,显然和学校平时不注重智力活动方法的指导和相应习惯的培养有关。
综合以上两方面调查内容,可以看出学生的常规性学习方法和习惯比智力活动方法和习惯更糟,这说明学生的资质是不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养成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二、应对策略
1.转变观念,使全体教师重视学法指导
在普遍崇尚考分的今天,许多教师关注的是如何抓紧时间传授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3年《学会生存》一书中已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肩负着培养21世纪接班人重任的教师,应该能透彻领悟“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的深刻含义。无数事实证明,真正学有所得的学生,一定是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人。为此,教师应转变 “重知识传授,轻学法指导”的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
2.开展科研培训,提高教师能力
教师在思想上意识到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后,还要设法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学法指导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它需要丰厚的理论知识作依托。为此,笔者认为,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科研成果和名师经验,是教师提高自身能力、学会学法指导的有效手段之一。
3.齐抓共管,优化学法指导环境
学法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个别教师的热心是无济于事的,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设法优化学法指导的环境。用科任班级的学习成绩考核教师,这是时下十分流行的做法。在这样的环境和气候中,教师不敢放手开展学法指导。为使教师放下包袱,自觉积极地投身到学法指导的探索中去,学校很有必要给教师“松绑”,如改革教师考核办法,改变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等。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安心于教学改革,才敢于在学法指导上下大力气,花细功夫。
学校要设法落实具体的操作性任务。如教科室负责组织相关的课题研究和制订学生学习常规;教务处和班主任承担起督促落实学习常规的职责,也可像政教处抓学生行为规范那样抓学习常规;在学法指导的系统工程中,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成为学法指导的主渠道,科任教师也完全可以成为学法指导的主要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电邮:myczxqy@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