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教师研修项目”的实践探索

2008-12-29于晓雅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期

  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模式已是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根本逻辑是教育的逻辑—学习者学习心理的规律、学科知识发展的规律、教学法的规律,仅从技术维度出发的整合探索无法成为实践的主流,唯有从教育维度出发的整合探索才能让人“眼前一亮”。为此,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从根本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教师跟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步伐的设想。为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满足亟待加强的师资培训和指导的需要,探索基于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十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点内容之一开始实施。北京教育学院承担了该项目。
  为了保证研修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北京市、北京教育学院两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组成了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项目团队,主抓学科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区县负责人三条管理监控渠道,推进项目的实施。学科负责人负责设计本学科的研修方案,组织本学科导师的集体备课等。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技术导师的集体备课,探索技术和各个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区县负责人负责组班和选任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管理以及学员的作业收交等。由于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整个项目进行得有条不紊,保证了研修的顺利完成。2004、2005年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广泛欢迎,获得了较高的评价。2006年,“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有效技能”子项目,继承了前两年项目的成功经验,又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飞跃。
  “有效技能-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研修项目是一个跨院系、跨学科的综合研修项目,涉及中小学15个学科(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语文、体育、外语、心理、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小学思想品德、小学科学、小学英语),涵盖北京市18个区县。“十五”期间,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区县领导和同行的通力配合下,在项目组和双导师的齐心协作下,在参加研修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总共组建了97个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