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务本求实 抢抓机遇 开创房山教育信息化新局面

2008-12-29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9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北京市房山区受城乡二元结构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存在历史欠账,导致房山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建设基础薄弱、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信息技术水平与城区和其他先进区县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和学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几年,房山区信息技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结构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房山走出了一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发展与应用之路。无论是信息化认识观念,还是信息化工作实践,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究竟他们是如何应对困难与挑战,如何在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找准自身的定位,进行艰难探索和果敢实践的呢?本刊记者带着一系列问题对房山区教委主管信息化工作的米忠诚副主任进行了专访。
  记 者:房山区地处北京西南郊,山区面积较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困难之大、任务之重可想而知。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基础和条件下,房山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您能否谈谈,房山这几年是如何在探索和实践中求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
  米主任:房山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始终贯彻“正视现实、着手基础、寻求突破、全面推进”的发展策略。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抓认识,促规划。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认识跟不上,规划则无从谈起。经过几年的思考与积淀,我们形成了几个认识。第一,房山基础薄弱,相对落后,如果不通过信息技术转变人们的管理和教育观念,不转变教育模式,不改变教学过程,就很难缩小与城区的差距。第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管理水平。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公开,使行政办公的手段和途径更加开放,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跟上这一步伐。第三,信息技术的推进和实施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个整体发展规划,使房山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基础薄弱到现在不拉全市的后腿。2.抓项目,促建设。“校校通”工程、培训工程、CMIS系统的启动、课改平台的建设等是我们实施得比较成功,也是贯彻北京市的要求比较彻底的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做了,而且做得比较到位,各级单位认真落实,严格把关。这些项目的成功开展在促进整体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3.抓培训,促应用。万变不离其“用”。信息化的投入要与效益成正比,关键是用得好。而用得好与不好,关键看人。房山这几年在培训上下了很大工夫,对校长、主管信息化的副校长、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师、网管进行分层分级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4.抓典型,促整体。用典型的力量带动整体的做法对普及和提高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记 者: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全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上一个台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房山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且有成效的措施?
  米主任:督导评价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区教育督导室每年10月联合多个部门要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以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督导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水平等级,没有一所学校不重视这项工作。我们抓住了这个点,由信息中心每年派专人到各个督导小组参与评估、实施打分,同时借这个机会了解和检查学校除了参加信息中心组织的活动之外,自身是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来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2007年,我们制定了四级指标,将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并严格按照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由于关系到切身利益,校长开始关注信息化,学校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这与我们适时地参与到评价中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信息中心作为教委的科室在督导评价中还要进行一次打分,分值是4分,这在所有科室中分值较高。在这项评价中,我们重点考查学校的基础性工作完成得如何。例如,是否参加了信息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信息中心布置的各项任务是否能按要求完成等。
  记 者:就房山的现状来看,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米主任:1.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区要缩小与城区的差距,能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超前的意识,敏锐地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前提。目前,我区的一些学校依然存在重硬轻软、只建不用等现象。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校长的观念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实现学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要从基层管理者的信息化观念抓起。
  2.教育信息化的经费需要进一步融资。现有的硬件资源还没有在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基本的维护投入和硬件更新又提到重要的工作日程。我区大多数学校的机房是2002年建起来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机房的软硬件都面临着维修、升级和更新,否则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解决经费问题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一方面,我们要依赖市区政府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教育有关部门及学校要积极、自主地创造和开发。
  3.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举步维艰。穿越边界的壁垒是资源共享的重点。对房山而言,建设区域的资源库有很大困难。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有赖于信息中心,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各区县信息中心的职能决定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程度。房山信息中心与教师进修学校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单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信息中心很难获得一线的宝贵教学资源。从这个层面来说,要建立房山的特色资源库,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沟通与合作。
  4.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有待提高。电子政务平台是提高管理效能、与社会建立学习和沟通的桥梁,是实行开放、透明办公的最好平台。但是,在我区,整体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这一阶段,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强行实施。
  5.整体的信息化管理权责不明晰。其中包括信息中心的职责和学校网管员的待遇、身份定位、职称评定等一系列问题有待明确。
  记 者:房山今后一个阶段的信息化工作是如何规划的?
  米主任:结合房山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继续坚持“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应用是关键”的总体定位,以及适度超前、科学规划、软硬件建设并重和调动多个积极性的总体原则。对于今后一个阶段的信息化工作,我们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
  建设一个体系——建设一个以房山教育信息网为中心,各校网站为补充的网站群,从而形成信息畅通、传递迅捷、互为补充、资源共享的房山区教育信息体系。要加大中心网站的建设投入力度,使其具备中心网站的功能。第一,按照北京市的要求认真进行中心机房的改造。第二,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带宽问题。第三,将信息中心与学校业务部门连接起来,使网站功能能够满足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网络办公等需求。
  做好两个整合——全区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下半年,我们要下大力气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虽然有很大难度,但是我们力争要有所突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下一阶段,我们主要借助课题引领,结合奖励机制,带动各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加强三支队伍的管理——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一是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包括信息技术课任职教师和网管员。网管员队伍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这支队伍需要逐渐壮大,需要更专业。我们将房山区划分为六个区域,从每个区域的基层学校选出两名比较优秀的网管员作为这个区域的活动组长。区域内的信息化建设和交流活动都由这六个组的组长牵头,分区域组织,活动地点选在区域内的学校。信息中心负责协调和统一管理,定期召集六个组的组长交流和汇报工作,并对信息中心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下一步,我们准备成立《房山区网管员协会》,出台《房山区网络管理员管理实施意见》,明确网管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待遇。例如,有些学校网管员要兼课,在管理方案中要将其职责明晰,明确哪部分是工作重点;在职称评定和待遇问题上,我们计划设立区级的骨干网管员,享受区级骨干教师的待遇。在这些方面,我们想进行大胆的尝试,希望能够解决网管员的一些实际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学科教师。就房山区的现状而言,学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可以分成三种。第一,学校建设良好,教师应用到位,这是最好的。第二,教师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失去了新鲜感,加上信息技术和教学工作整合不好,教学任务重就放弃了使用。第三,学校缺乏软硬件设备,教师情绪高涨,但是没有使用的机会。在教师中,存在使用上的超前、居中和落后三部分人群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学科教师队伍的培养要遵循认识—发展—提升的规律,通过技能培训和学科教学整合来提高他们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作为。三是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这支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可以说他们决定了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而目前的情况恰恰是部分管理人员制约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下一步我们计划出台相关意见,召开房山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落实各级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并出台相应的考评管理方案,打造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
  力求实现四个突破——房山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整合的突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突破;信息技术教科研活动的突破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突破。关于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前面已经谈了很多,我重点说一下后面三个突破。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益,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项工作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科研活动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有些学校一直致力于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令人欣喜。但是,从全区的情况来看,教科研活动依然局限在小范围内,没有形成整体氛围。我们要借助科研这个载体,力争使全区的信息技术教科研活动迈上一个新台阶。房山区地处北京西南郊,地势西高东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经济、社会发展都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和城镇区的一个缩影。从这个角度来说,房山很多孩子的学习条件、环境与城区孩子是不能比的。在城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许不是突出问题,但是,我们这里很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我们要求学校在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优化学生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和交流,逐步带领孩子们向现代化的文明迈进,努力缩小与城区孩子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