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整合模式的探讨
2008-12-29王永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9期
自从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由于体育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动态与静态、教育与健身的综合属性,信息技术并没有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但是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弱点,使体育教学得到优化。本文力图梳理一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整合的模式,使得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借鉴。本文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不同流程中的应用,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三种模式。
一、课前准备模式
以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但是信息技术其实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得到应用。
对教师而言,课前准备涵盖教学进行之前所做的所有备课工作,包括教案设计、学习单设计、教学流程中时间与活动的规划,以及课程内容的搜集、编排和教材制作,也包含正式实施教学之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再熟悉与演练。例如,使用Word制作教案、画出教学流程、制作讲义、出测验题,使用PowerPoint制作投影片,利用因特网搜寻相关教学主题的资源并作整理分类,形成自己的教学材料资源库,或使用网页编辑软件如FrontPage和DreamWeaver来制作自己的网站,整理资源,提供分享。
对学生而言,他们首先需要掌握一些运动的原理、技能与方法,才能够在课堂中有效地锻炼自己。所以,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制作一些关于体育课程的指导性视频,共享在教学网站上供学生观看,或者制作成光盘发放给学生。视频材料可以是基本的动作原理、操作过程、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教师还能利用视频的慢放功能,让学生了解动作的全过程。
课前准备模式正是利用了信息技术形象化、非即时性等特点,将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前,有效地拓展了课堂仅有的45分钟时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动作操练。但是,课前准备模式需要教师为此花费大量精力,特别是提供给学生的课前学习材料,需要教师广泛搜集素材。有一些素材甚至需要教师自行制作。这样的工作单凭一位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它需要区域内的体育教师形成联盟,共享教学资源,使足够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所用。
二、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阵地,最主要的教学行为都发生在课堂。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为两种,一种为演示模式,一种为行为矫正模式。
1.演示模式
演示功能是信息技术最突出的功能,也是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功能。根据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做过的两个著名心理实验,可知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既能使学生看见,又能使学生听见。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获取的知识要多得多、强得多。
利用信息技术模拟自然、生活现象,可以将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使学生能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例如,在教立定跳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正确的示范动作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让学生感知,也可将多种错误动作演示出来,让学生进行正误对比。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而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有许多先进之处。如教师的示范是无法分解和慢放的,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用慢动作或定格功能来细致地演示。学生能很快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教学难点也能迎刃而解。再如,在篮球部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由于这一动作牵涉全身多个关节,动作节奏较快且动作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先让学生观看篮球比赛的录像及VCD碟片,欣赏精彩进球,再回放“单手肩上投篮”这一动作的分解示范,把镜头定格在“蹬、伸、屈、拨”四个技术要点上,同时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讲课就做到了重点突出、语言简洁、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实践课上的模仿和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行为矫正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能够看见自己的动作,只能通过同伴或教师的描述得到反馈,印象比较模糊,不利于改正错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动作和行为录下来,学生在观看自己的动作录像后,与教师共同分析,参照标准的动作练习,就可以矫正自己的错误。
目前,实现这个功能非常简单,只要配备一个视频头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轻松实现动作行为矫正。例如,在篮球课投篮练习中,可以分别让学生进行跑步投篮练习,教师将每个学生的练习动作录下来。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讲解法,也可以针对某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三、课后模式
信息技术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之后,我们称之为课后模式。它可以用于评价学习成果,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我们可以采取建设教学网站的方式在体育课后应用信息技术。
1.课后评价
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教学的难点。体育教学的评价可以采取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利用传统方式测验学生动作技能的正确性与准确性;第二种是分解图的纸笔测验,可以了解学生对运动技能的认知水平;第三种是利用互动式教学网站,对学生进行个别诊断,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动作后进行自评。教师可以在网站上显示一些题目,由学生选择回答。这样的评价能够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有利于教师统计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讲解。例如,可以在网站上列出多种投篮姿势,让学生选择正确的投篮姿势。
2.师生交流
信息技术具有的最大功能就是实现即时与非即时的交流。教学网站的建立可以为师生交流及生生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交流体育知识与经验。
3.上传资料
建立课后教学网站,教师可以上传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动作表现视频,使学生根据视频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诊断,同时也可以观看他们的动作。
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应用信息技术,不能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流行趋势而运用信息技术。用传统教学方式可以很好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用信息技术,同时也不能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把体育课变成观赏课。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选用的素材一定要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能因一时找不到材料而选择一些不太适宜的材料对付使用,这样不但影响教学效果,还可能产生负作用。运用信息技术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性、手段应用的实用性与趣味性、练习设计的巩固性与互动性。只要体育教师用心应用,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