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境式主题教学“润物细无声”
2008-12-29钱国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9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画图程序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入门后正式学习的第一个软件。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画简单图形的基础上,给图形涂上彩色,使图画色彩鲜艳,更具有感染力。具体操作方法对学生来说很容易上手,因此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操作体验上,让他们在学会操作后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将其合理应用。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画图程序的基础知识,会使用铅笔、直线、橡皮、曲线和矩形工具,会保存和打开图画。在学习橡皮工具时,对颜料盒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有进一步学习画彩色图画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表现自我,同时有了一定的自学和动手能力,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只要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适当情境,将教学内容蕴含在趣味化的教学主题活动中,学生就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也能保持课堂学习的高效率。
三、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我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有生活体验的情境(人人动手,美化小区居住环境),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同时,在活动体验中培养探索精神,并获得经验。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颜色填充”工具给封闭图形填充色;学会“喷枪”工具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七彩图画的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从而发展探索计算机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体验操作成功的喜悦,学会赏识自己和他人。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用背景色填充。
六、教学准备
教师将两幅图画(一幅是小区大门的轮廓,另一幅是学生房间的轮廓)、一张作品评价表发送到每台学生机。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小区里的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描述楼房的整体色彩和小区绿化。
【评析】小区风景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景象。学生对它有亲切感和丰富的感性经验。让学生描述自己生活的优美环境,可以激发他们动脑思考、发掘身边的美的愿望。
教师组织学生打开上节课画的“高高的楼房”图片。
师:你设计的楼房与小区里的楼房相比,哪一个更漂亮?
【评析】学生从对比中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楼房没有色彩,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投入情境自主探究
教师点出本课的主题:人人动手,创造优美、环保的居住环境。
主题一:填充彩色的大门。
教师先出示小区的大门轮廓,请学生把小区大门画成彩色的。
学生通过看书自主探究学习。因为书上有图文并茂的操作演示,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会“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评析】每个个体最关心的是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创建的这个情境,能激发起学生的操作欲望,进入学习探究的角色。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教师机操作演示。师生共同点评。
这个环节主要渗透两个知识点让学生掌握:
(1)填充区域必须是封闭的图形。教师事先在小区大门的底部故意设计一个小缺口。这样,学生在练习时会把颜色填满整个画面。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原因,直至掌握规律。
(2)如果“颜料盒”中的颜色不能满足需要,通过“规定自定义颜色”重新选择颜色的操作,也要找适当的时机让学生掌握。
【评析】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少指导,不去计较学生的低效操作,让学生在走弯路中学会思考、学会寻求帮助,从而得到更多的启发。同时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的协作精神。
主题二:装修高楼,美化居住环境比赛。
师:从七彩的大门走进小区,就看到了自己画的高楼。如何来装修高楼,美化居住环境呢?
全班讨论,学生设计自己高楼的装修方案。
教师注意适当引导学习在装修时除了设计高楼的色彩,还要注意通过植树来美化环境。
教师指名学生讲解自己的装修设计特色,其他学生发表评价和建议。
【评析】在动手操作前,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这样可让学生做好精心的设计,带着思考去进行探究操作活动,避免了盲目操作的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自主操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评析】因为教师没有统一指导,所以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