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以赴完成本职工作是我做人的本分

2008-12-29樊志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9期

  我虽然非常荣幸地获得山东省特级教师称号,但我并没有过人的才智或感人的事迹,有的只是在三十多年的工作历程中,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全力以赴完成本职工作的精神和态度。
  从一个“不安分”的小青工到人民教师
  我下过乡,当过工人。在烟台木钟厂,我干的是机芯装配工。那个时候,我经常一边干活,一边琢磨怎样使我的装配工作完成得既好又快又省力。因此,我手头的活儿越干越快,效率之高达到无人能比的程度。两年半小青工的日子飞快地过去了,这期间工人阶级朴实无华的品格与追求“多、快、好、省”的行为习惯已经烙在我的记忆中。
  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我满腔热情地报名参加高考。高考后,我以全系最低成绩被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现为鲁东大学物理学院)录取。虽然这并非是我期待的高校大门,但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1980年,我以全优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学业。恩师们力荐我到山东烟台第二中学任教。于是,我成为当时学校最年轻的初中物理教师。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从走上神圣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已经决定将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效果,我用全部的智慧和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提高。
  在1987年至1998年间,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我又先后承担了初中和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实验教学及GLOBE国际合作项目的指导工作。我大胆探索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自编校本教材,为在中学开设计算机必修课积累了宝贵经验。其间曾代表烟台市向多位国家领导展示计算机教学,为省内外教育考察团展示计算机教学更是不计其数,并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芬兰召开的全球GLOBE探索会议。
  1998年11月,我因工作需要调到烟台市教研室,成为烟台教研室首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市、县两级学科教研员及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以最快的速度步入了规范发展的快车道,学科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学效果均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发挥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排头兵的作用。
  在对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及国内外计算机教育发展动态,1999年制定了本学科五年发展规划及《烟台市中小学计算机课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实践层面的蓝本,使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规范发展有章可循。为了使《规范》的“双目标教学”及先进的评价理念得到落实,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对学科教研活动进行大胆改革,率先修改学科优质课评选及学科竞赛评价标准。2000年7月,首次在全市高一期末统一考试中增加信息技术科目。2004年,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中考,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导向、激励与诊断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科基础设施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进程。
  2003年以来,为落实我院教研工作“高点定位、课题拉动”的工作策略,我先后自学了《有效的学生评价》《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定量分析与评价方法》等10多部国内外教育专著;主编了两册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主持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研究》和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成果中分布在小学、初中六个年级的约180个教学案例已经在全市推广使用。通过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及大家的不懈努力,烟台实现了区域性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各级领导对我们工作成效的广泛认可更加坚定了我们终身追求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工作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