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和信息技术赛跑的人
2008-12-29曹书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9期
我校是1984年在全国率先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之一。那年我刚毕业,因为在大学里学过计算机相关课程和Basic语言,所以刚到学校任教,便兼任了计算机教师。
当时,学生和教师对计算机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一周一节的计算机选修课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校准备成立20人的课外兴趣小组,却有近200人报名。其他学科的教师经常找我来“扫盲”。他们对计算机的这份狂热带给了我巨大的动力。那段时间,我白天上课,晚上学习,星期日、寒暑假也不休息,书店和图书馆成了我最常去地方。经过不断充电和拓宽认知领域,我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上有了较大提升,在市级以上举办技术讲座和公开课十多次,先后在相关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科学出版社等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主编了《高中信息技术全掌握》一书。
由于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对学生大量的成绩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每次考试后,学校的教务都需要花费好多天进行处理。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我利用几个寒暑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统计学,写了十多万行的程序代码,开发了具有先进教育统计理念的学生成绩智能分析系统、年级或班级推进率自动分析图表系统等。利用以上系统,所有对图表的统计分析会自动完成,提高了数据统计的效率。为此,我多次受邀在市、区教育系统中做经验交流。
校园网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建设上,有些学校相互攀比,盲目采用高端设备,其效益只发挥了10%~30%。在进行我校的校园网建设规划上,我坚持需要与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进行深入的网络市场调查和案例研究分析,努力探索功能强、效益高、兼具适度超前和可扩充性的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使三四十万元的校园网所实现的功能与效率能与花费二三百万元的校园网相媲美。由于在校园网建设与管理上有较深入的研究,我被聘为江苏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组成员。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做成一件事情,内驱力最重要。把教学工作视为促进自身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有益活动,是我努力工作的内驱力。同时,还应充分发掘、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寻求同行间的合作,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多年来,我一直参与江苏省信息技术考试的研究工作,为了向兄弟省份取经,国内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我学习的足迹。我还参加了李艺教授主持的《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课题的研究,并撰写论文《客观题和半客观题在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获国家级教科成果一等奖。我研制的《一个有关表格的操作题》案例试题获全国一等奖,并在2006年徐州召开的全国信息技术总结评价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人数较少,相对比较独立,在没有外在行政命令和群体意识的前提下,只能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设计,以实现专业发展。作为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市高中信息技术教研中心组组长,在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制定了南京市信息技术发展规划,并与市中心组成员一起积极组织和开展全市信息技术教研工作。尤其是近两年来,我走访调查了80多所学校,接触了一大批第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听课、研究课以及每次课后的研讨,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形成了一支稳定、优良的教师队伍,使南京市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我收获了许多的荣誉,但我不会止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这既是压力,也是前进的动力。我愿意做一个和信息技术赛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