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闪光
2008-12-29黄巨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9期
1993年大学毕业,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神圣的讲台。从此我与信息技术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最早的286、386时代的计算机课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从开始的DOS操作系统到现在的Windows操作系统,从最初被戏称为“课外课”的学科到现在的高考科目,我见证了信息技术课的历史变迁。时间匆匆而过,作为信息技术组教研组长和一线教师的我,在这时光流逝的轨迹中,也有许多的收获。
多年来,我通过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并在高中新课程实践中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我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范围广,初中毕业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学生对学习相对抽象的理论课缺乏兴趣,对教师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热情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我大胆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经过不懈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形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任务围绕三维目标、交流评价学会学习、分层应用自主发展”的独特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教育科研已成为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保证,教师成为研究者也成为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我带领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了省教育学院《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课题的研究。教研组中的年青教师较多,他们对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研究缺少实践经验,我便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把自己的研究情况及省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先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每学期我都要精心准备几节教学引路课,提供研讨学习的平台。在研究过程中,我身先士卒,用自己高度的工作热情感染组内教师。每当看到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一定成绩时,我都积极地给予肯定。几年来,我们教研组成长起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他们的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更多次在省内外获奖,我自己也被光荣地评为省级骨干教师、市拔尖人才。
我深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石。为了让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我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班。没有具体的辅导教程,我便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购买相关书籍。由于平日里的教学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便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一干就是半宿。厚厚的教学内容设计记载下了我辛苦的付出。
2003年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就在比赛即将来临之时,九岁的儿子突然昏迷不醒住进了医院,经检查被确诊为脑肿瘤,必须马上手术。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我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妻子痛哭不已,老母伤心过度。我知道我是七尺男人,我得勇敢地面对困难。每天,我把厚厚的几撂参赛资料搬到了孩子的病床前,一面照顾孩子,一面认真填写参赛资料。手术刚刚结束,孩子还没出院,我便马上回到课堂,投入参赛学生的辅导工作。看着至今仍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儿子,看着疲惫的妻子、老母,我深深地知道,我亏欠他们的太多太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我所负责的课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经省级有关专家鉴定验收合格。我在2005年吉林省中学信息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上,做了题为《用Excel创建图表》的教学观摩研讨课,给所有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3月在全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培训研讨班上,我做了题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教学及评价》经验交流,受到与会专家及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多年来,我所任课班级毕业会考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在学校乃至地区遥遥领先,连续多年获“信息学奥林匹克分区联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教育的大道上荆棘丛生,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每次我都会积极地去寻求好的解决办法,并且不断总结。因为我相信,荆棘只会让怯懦的人望而却步,意志坚强的人却能在一片迷途中开创出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