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推进:资源建设的突破口

2008-12-29高春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1期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逐渐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重点。实践证明,以区域为基本单位组织教育资源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充分发挥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优势,促进资源在合理的范围内共建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北京怀柔区现有学校全部建成了校园网,部分学校还实现了“班班通”,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和效益。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纵深发展,学校和教师不再满足于设备的配置与更新,而是集中到资源平台的需求中来。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市、区、校均建有不同规模的资源平台(或资源网),每个平台各具特色,但相对独立,使用起来并不省时省力。同时,网上的资源虽然很多,但良莠不齐,想找与教材相对应的、适用于教学内容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教师们普遍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实用、适用、易用的资源平台,既可以跨平台浏览、下载资源,又可以集纳、共享广大师生的丰硕成果。
  我们采取有效管理办法,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加工,实现市、区、校三级资源平台统一用户认证、统一编目、统一账目、分布存储、分级管理、级别共享,强化资源意识,增强使用效益。
  
  资源建设的实践做法
  
  怀柔区资源平台是怀柔区教育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台数据库由区信息中心管理员、学科教研员、学校管理员分级管理。各学校资源平台则由学校平台管理员及学校教师管理。全区资源分级独建独享,区域共建共享。
  资源中心是本区资源平台的核心所在,现已初具规模,主要用来上传和审核本区内教师自制课件、教学案例等素材,最终实现全区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1.统一用户认证
  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市、区、校采用不同的资源管理平台,进入时须分别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确认身份,教师使用起来十分烦琐。于是,我们将区、校两级资源平台全部采用北京市资源平台的用户认证体系,由市平台提供开放端口的数据,并为区、校资源平台提供用户属性(如姓名、电话、地址等)的列表。区、校资源平台除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市资源平台的部分或全部属性外,还保留其自有的用户管理功能,如用户分组、用户授权等。实现统一用户后,全区每位教师只需拥有北京市资源平台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录市、区、校任何一级资源平台,不必重复输入。
  2.统一编目
  教育资源编目是根据教育元数据规范或标准,对基础教育资源的各方面属性进行描述。目前,北京市根据首都基础教育资源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在教育部已经颁布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基础上进行了扩展,颁布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北京市增补方案1.0版》,用于进一步规范和统整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各级各类中小学。我区在区、校两级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中使用了北京教育资源网编目,在保留市必填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区、校自选项目,并定期同步更新编目,方便教师检索。在资源检索过程中,区、校资源平台保留了市资源平台的检索方式:一是提供简单检索(提供关键词)和高级检索(提供关键词、学科、资源类型、学段或年级、资源格式、资源来源、资源提供者、上传日期、资源是否收费等);二是按课标浏览(如根据学段、年级和学科分类等)和按教材浏览;三是按类型浏览(如媒体素材、量规集、教与学工具和模板、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等)。与此同时,还设置了按照学段年级和学科分类来进行检索的方式,为师生查找资料提供更多便利。
  3.统一账目
  对于收费资源,每个资源平台都会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不利于资源的统一管理。我们在资源建设的初期,对于校级、区级资源采取全共享方式,不收费。上传到市资源平台的资源则依据资源制作者的意愿而定——若选择作为市共享免费资源,则在区教研员、管理员审核的基础上,由管理员上传到市资源网;若选择作为市共享收费资源,则在教研员审核打分的基础上,由区资源平台管理员参照教研员分数及北京教育资源网资源制定的收费点数,由市资源平台统一收费。
  4.分布存储
  分布式存储是把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予以存储,让每台机器只为相对固定的用户服务。这种平行的构架能够拥有良好的扩展性,解决资源传输过程中服务器负载过量、带宽消耗巨大的问题。教育资源网络系统是由多个资源站点组成的,资源网内每一个提供资源信息服务的站点都是资源网中的一个节点。因此,资源节点之间基于一定的信任授权关系能够进行资源互访,资源元数据信息与目录中心的目录信息能够保持同步,从而实现网络系统内教育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式管理,并提供基于共享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基于此,我们将教师独有的、校内共享的资源存储于学校服务器,区内共享资源存储于区资源服务器,市内共享资源存储于市资源服务器,实现初步的资源共享与独享。
  5.分级管理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源,我们采取分级管理方式。教师独享资源由教师本人管理,校内共享资源由学校专人管理,区内共享资源由区学科教研员和区资源网管理员共同管理(区学科教研员对内容进行审核把关,区资源网管理员根据教研员审核情况,发布到区平台或上传到市平台),市内共享资源及收费资源由市资源网和区资源网管理员共同管理。
  我们根据用户的级别和管理权限,分为上传、一审、二审和管理员四个级别。即一个资源由上传者(在北京教育资源网注册的我区教师)上传后,由一审用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由二审用户进行再次复核,通过后发布到我区资源网。管理员为最高权限,具有所有功能,可以进入后台进行用户管理、统计信息、审核用户、年级管理、学科管理、教材版本管理等。在用户管理中,管理员可以添加部门和部门成员;可以设置用户级别,并对所创建的用户分配权限;可以对用户资料进行更改、删除、重置密码。在统计信息中,我们可以按部门查看各部门、各成员的得分情况(得分情况为用户上传发布资源的分数总和),以此作为评定我区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一项重要依据。
  6.级别共享
  共建共享是我们建设平台的目的,也是提高网络及其设备使用效益的要求。所谓级别共享是指将资源的使用权或知情权,有时也包括知识产权,与其他人共同拥有。简言之,就是将教师和学生原创、独享的资源,以及使用率高的资源上传到网络上,计算机网络内的用户依据资源共享级别(教师级独享与共享、校级独享与共享、区级独享与共享、市级共享与收费)来使用资源。资源的共享级别根据原创教师的意愿来确定。
  
  资源建设的展望与思考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新课改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建设将成为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心。
  目前,我区资源平台建设的架构已经搭起,并在部分学校进行试运行。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在思考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其一,资源的建设内容将由面向教师“以教为主”的助教型资源向面向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型资源过渡。其二,资源的结构从原生态的素材型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资源单元过渡。其三,资源的形态将从静态的技术型资源向动态的智慧型资源过渡。其四,资源的管理将从较单一的“信息管理”向智能化的“知识管理”过渡。
  结合怀柔区教育发展现状,我们还将规范现有栏目内容,挖掘栏目功能,突出栏目特色,创办精品栏目,明确栏目管理制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各项评价体系中,真正做到行政部门、业务部门齐抓共管。此外,加强平台的宣传力度,通过研讨会、交流会、各项评比等活动,宣传栏目的内容、功能和特色,让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知道平台,了解平台,进而使用平台。与此同时,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活动,使广大师生在浏览、下载、整理资源的基础上,掌握多种工具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增强加工能力,做到利用资源、再创资源,提高资源的实效性。根据全区资源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我们还将继续保障各级服务器正常运行,使全区教育城域网更加安全、更加稳定。
  
  (作者单位:北京怀柔区电化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