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跨越式课题研究中成长

2008-12-29刘海新胡源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1期

  2004年4月微软公司“携手助学”项目启动后学校获赠了一间计算机教室和一间多媒体教室。如何尽可能地缩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数字鸿沟,如何让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得以充分的应用,让农村孩子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益处,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同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的到来切实解决了这一问题,即我校申请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研究”试验校。历经四年的时间,在跨越式试验教学的路上有困惑、有迷惘,但更多的是成长和收获。
  
  一、学习是跨越的“翼翅”
  
  一个人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寻求自我超越的平台,而学习就是跨越的翼翅。2004年7月,我参与课题试验,从什么叫跨越式课题,跨越什么,到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从一无所知道一知半解,再到逐步深入理解,都离不开对课题理论的学习与教学的实践。
  
  二、对话是突破的“助力”
  
  与专家的平等对话,从“无我”到“有我”。令我真实感受到成长与专家的引领密不可分。我向专家学习主要历经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模仿、积累、贮存,接受来自权威传递的经验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第二阶段是思考、探究、创造、发现并解决我学习中、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与专家对话,对于突破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有清晰、辩证的认识。前者是“无我”阶段,后者是“有我”阶段。
  
  三、合作是发展的“根基”
  
  一个善于学习、潜心研究的团体是专业成长良好的外部环境。自己很幸运,得到了专家的引领,这种机会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碰上的。但更幸运的是在“跨越式”课题试验指导教师的带动下,学校课题试验小组凝聚成为一个有目标、有能力、有合作精神的团队。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在业务上各有千秋。现在大家对工作都充满了热情,只要有机会在一起就会聊课堂、谈教学、说理论、讲整合。一堂课成功了会让大家兴奋不已,分享经验和喜悦;一堂课失败了除了安慰,更多的是出点子、想办法。虽然课题指导是一月一次,感觉却是所在的团队天天都在教研活动。在这样一个积极上进的团队里,大家受到了很多的鼓舞和激励。花儿是美丽的,赞美绚丽多姿的鲜花,更该感谢根的伟大,合作让大家在课题研究的团队中快乐地工作、学习着。
  
  四、收获是研究的“蓝天”
  
  忙碌仲夏,收获满秋。四年来,在“跨越式”课题组悉心的指导下,语、数、英三个学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形成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拓展迁移——实践创新的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教学基本上了形成了创设情境——引思质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联系——总结提高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英语课也基本形成了以师生说、两两说和自主听为主的交际英语教学模式。学校创建了网站。教师有了自己的博客,各个学科大力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建立主题学习资源网,参与了“携手助学”百间教室远程协作学习课题研究,组织师生两次参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并获得了优秀奖。可以说:虽然身处偏僻的山区,学校经济极度的困难,但学校以“为了学生的一生”为宗旨,依托微软“携手助学”的百间计算机教室援助项目及北京师范大学“跨越式”课题研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方面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慢慢走上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跨越式发展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汤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