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课程与多媒体CAI进行整合的教学研究

2008-12-29陆宇平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4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科学课程是集物、化、生和地等传统知识于一体,以认识科学为核心,以提高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学科。科学课程与多媒体CAI整合,就是在科学课程中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计算机的交互进行学习的方式。
  
  一、科学课程与多媒体CAI整合的优势
  
  (一)用丰富的表现力突破科学教学的难点
  传统教学手段依赖粉笔加黑板,多媒体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融视、听、说于一体,以多样化的途径引导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和想象,这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难点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在学习电路的串联、并联,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流两种状况,然后展示电路的串联与并联,通过激活日常经验以引导学生与之类比,得出两种方式电流的特征。
  
  (二)用巨大的信息量增强科学知识的密度
  多媒体技术集成文字、图形、影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特长,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加快了学生建构知识的速度。另外,多媒体教学将烦琐的说教用形象化的表现形式体现,使学生易于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样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不仅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特别是在总复习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可将科学课程中的知识点网络化,体系化,从而让学生从宏观上对知识有个总体把握。
  
  (三)用良好的交互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多媒体课件可根据学生输入的信息,来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播,教育资源在世界的交换和共享已成为现实,打破了现有的地域界限、学科界限,应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能缩小发达与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
  
  (四)用虚拟的现实性增强学生身心的安稳性
  科学课程中不少的物理过程、化学变化、生命现象是瞬间发生、稍纵即逝的。多媒体可将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理解的微观过程重放、慢放、定格等操作展示在学生面前。如两物相撞时形变过程慢放,大陆漂移学说的动态说明。当然对于现实的变化与原理,多媒体演示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样不可小看。一类是动态的过程变化。例如,在讲述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时,可克服传统挂图的立体感差与非连续性,让学生观察到整体的连续的过程。另外一类是较危险的、导致不良后果的实验操作,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来完成。
  
  (五)用超时空性拉近宏观、微观与学生的距离
  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原子等微观物质和细胞生长等微观变化的过程宏型化;将生态系统、地球地理环境以至到天体微型化。这种空间的转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充分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想。例如在天文方面,将太阳系的行星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它们运动状态,然后利用多媒体的链接,将每个星球的情形用照片反映出来。而对于微观层面,特别是电子在溶液或导体中运动,可以将它们宏观运动起来,将抽象化为具体,突出问题的本质。
  
  二、运用多媒体CAI与科学课程整合需遵循的原则
  
  (一)明确目的、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
  科学课程与多媒体整合的教学,其主体是科学课程,而非多媒体技术。在现行的教学中,出现多媒体一统课堂的现象,但现实的科学课并不都是适合CAI教学的,有时用实物演示或直接传授,效果更佳,特别是对于学生感受性的内容,比如动滑轮比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所用力的体验。所以在科学课程与多媒体整合时,应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以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为任务驱动,在这种鲜明的目标指引下进行教学设计,明确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平等性,只有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二)高密度信息与学生建构协调的原则
  利用多媒体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果稍不注意,就会使得课堂学习的信息量过大,教学进度过快,学生在听课时思维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意义建构,为记笔记而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而产生焦虑情绪。在传统理科的教学过程向科学课程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教师讲,自己听的教学模式。因此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到过渡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把握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体现,处理好信息的呈现与学生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
  
  (三)思维训练与情感交流促进的原则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科学课程中后,人们似乎过于强化思维训练,无意中掩盖了情感交流。对于中学生。思维训练固然重要,但情感交流更不可少。“亲其师而信其道”,情感交流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心灵更具一系列独特的功能和性质,对教学乃至教育活动都有着巨大的因素。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引入,有时会使得情感因素的交流更加迫切。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解决任务、创新信息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
  
  (四)虚拟抽象与复杂现实结合的原则
  在科学课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为了将矛盾突出,往往把问题过度抽象化和夸大化。这种做法对于高效率地提高考试成绩效果明显,却无意中忽视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到了现实情景中,往往引起学生提取知识的障碍。所以,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主要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将抽象与具体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
  
  三、多媒体与科学课程整合的模式运用举例
  
  (一)以科学课程中化学方面的《质量守恒定律》为例
  1.问题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的丰富表现力和巨大信息量,在大屏幕上快速展示学生前面学过的各类反应,让学生的思维在回忆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活跃起来。接着在屏幕上出现架天平,两边各放一个密封的锥形瓶,瓶中放有一小块白磷并使天平平衡。然后提问,当天平左盘上的白磷点燃后,天平会向哪边倾斜?
  2.学生提出猜想天平向左边倾斜,天平向右边倾斜,或者依情况而定。
  3.师生共同设计并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以探究质量变化。学生亲自实验:以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电解水的实验变化等实验为例。实验结果是氢氧化铜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电解水实验前后质量也不变。
  4.解释与结论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讨论质量守恒的原因,并将学生的讨论结果,用多媒体演示微观反应过程,并在多媒体动画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二)以科学课程中地理方面的《月相》为例。
  1.创设问题情景 在上课前几分钟播放《但愿人长久》的Flash动画,在这个Flash中出现非常优美的动画,其中出现了不同的月的形态。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月相情境,学生会被动画的美丽、奇妙和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歌曲,是古代哪位诗人的杰作?在刚才看这个动画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引出课题,让学生画熟悉的月相。
  2.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月相存在呢?让学生讨论、进行假设。学生很容易想到与地、月、日三者的位置有关。
  3.多媒体演示,突破难点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具很难给学生一种空间的真实感。但是,我们用Flash动画很好地演示了地、月、日三者的关系,学生通过动画的形象描述了解不同时间从八个方位看到的月相,然后要求同学们自己来画出给出时间的月相。这样就把实验和数据处理分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4.练习与巩固演示结束后,打出下面三个问题:
  (1)判断下面各图分别是什么月相,一个一个出现。
  (2)两个同学在学了月相后,看到了如下的月相,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农历多少吗?
  (3)看日地月三者位置,得出月相;判断接下去月球亮的部分多了还是少了;再判断过了7天后月相又是什么?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