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活文本语言 促进形象表达 提升生命品质

2008-12-29任列平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9期

  摘要:《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使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除了按照课程的设计原则以综合的主题教学为作文教学的板块外,还应该从现成的阅读文本中充分发掘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力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鉴赏的同时学会内化迁移,促作文语言的刷新生成,在触发升腾中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让语言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扶手。
  关键词:文本语言:形象表达;生命品质
  
  《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从近几年考生实际情况来看,相当部分考生语言基本功差,甚至缺乏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维障碍;人文底蕴较差。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使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除了按照课程的设计原则以综合的主题教学为作文教学的板块外,还应该从现成的阅读文本中充分发掘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力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鉴赏的同时学会吸收文本中丰富的“他山之石”,逐渐生成作文应有的能力,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丰收。
  
  一、触类旁通,积蓄“兴波”“尺水”
  
  所谓触类旁通,就是学生要养成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建立写作素材库。可以对教材中的人物、文学形象、历史事件、自然风物、名人名言、哲理故事等进行挖掘、概括、提炼与积累。为便于查找记忆,要学会归纳梳理,写作资源可将文本语言分为形式资源、内容资源以及技巧资源等方面。
  
  1、形式资源
  包括用词、组句等语言方面的基本构成材料,可分为以下三类:
  (1)平常化语言:包括一般词汇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及惯用语如“针眼”“电脑”等一类词。
  诸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的“死”“挣命”等;《背影》中“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中的“聪明”等等。这几处平常化词语确切地用在特定语境中,既细腻又简练,产生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增色不少。
  (2)描写性语言:较多地使用形象描绘的修辞格词句,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能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再有叠词、拟声词等,不仅能使描绘说明更加准确,而且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从而让语言富有音乐美。如朱自清的《春》中的“微微”“渐渐”“软绵绵”“轻悄悄”“稀稀疏疏”,《荷塘月色》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远处的渺茫的欢声来比喻淡淡的清香,是把嗅觉和听觉沟通了,这些都是极好的例子。
  (3)意蕴性语言:包括有意蕴的文句、含蓄典雅的文言语句等,传承着历史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激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恬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奋发进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积极无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无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劝勉期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选择这些用语,含蓄而有意蕴,能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促使读者去思考。
  
  2、内容资源
  包括所选用的素材、事例等方面的。主要有概述性语言:可以是历史名人、文化巨匠、文学形象等的概括性事例、评述性片段、生平展、作品表、介绍性标题等等。可要求学生对阅读过的文本经过分析、概括、归纳、整理,用简洁的语言加必要的图示,形成一个提纲挈领式的内容纲要,以揭示阅读的内容及其相互联系,使繁多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既能反映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也是一种很好的逻辑思维训练。还可要求学生把在阅读中产生的关于文章的中心主题,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的社会问题,运用的写作技法等问题的理解认识,体会感悟,以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用作课堂学习的交流或以后阅读的参考。
  如所学鲁迅散文的概述:“《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
  
  3、技巧资源
  包括表达方式方面的材料和文体材料,还有文章结构方面的材料。主要有技巧性语言:选用不同的句式,句式灵活,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顿挫,波澜起伏的词句。如简练泼辣的口头用语,周详严密的长句,简洁明快的短句,鲜明突出的独词句,便于抒情的感叹句,铿锵凝练的对偶句,余韵悠然的反复句,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加重强调并引人深思的反问句。
  
  二、内化迁移,促进语言刷新生成
  
  学生在积累经典素材时,不应该是仅仅局限在语句的死记硬背上,还应该深入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再在理解体悟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融进自我的主观感受,进行创新的、个性的的联想和想象,合理的、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以丰富经典素材的内蕴,变古老的素材为鲜活的文字。
  
  1、改编拓展
  这种构思方法是对文本课程资源进行改造,使之更符合学生的生活或思想实际,或者使之有新的写作资源的派生。可借用或化用人类文艺史上各类文艺样式中塑造刻画得很成功的、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形象,或直接借用历史上某一著名人物来演绎某个故事,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如作文《从此,我不再皱眉》,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巧妙地借用“东施效颦”的成语,以“学西施皱眉”为中心展开故事,以人物的心态变化推动情节,以“决定当一个舒展眉头的东施”收尾,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贵的创造力使老故事翻出新意境。
  
  2、置换比较
  训练学生品味语言,从词语的使用、句子的组织、句群的逻辑到修辞的意境,通过“有意置换”,在比较中使学生切实领悟到经过作者惨淡经营的言语“无可置换”的道理。
  “置换比较”方法可以概括为增、删、移、换四个字。视具体的言语材料而定,可以增删词语、变换词语、换种句式、变个句型、删掉辞格、改变人称、变换语体、比照名家改笔等等。
  
  3、名言添彩
  写作时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名言警句、格言智语,可获得思辨美,使语言焕发出光泽,激发出魅力,读来琅琅如贯珠,辞采华美而自然流畅。
  例如作文《劳动真快乐》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毅然远离功名,种豆南山之下,把酒黄昏之后。是他用文字滋养了南山万物,种下了不朽的文学之实。像他一样,做一个快乐的读书劳动者,岂不美哉。
  
  4、仿写入境
  仿写的方式和内容多种,可以是语句的仿写,可以是文体的仿写,可以是内容的仿写,也可以是构思、立意等方面的仿写。
  例如作文《劳动真快乐》的开头仿《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莘莘学子漫漫路,望古今,意涩苦,伤心成败皆入了土,多少成绩都作了古。做学习的劳动者,是喜是忧,缠绕在我的心头。”
  
  5、倒置生发
  选取文本写作资源的某一些点,对它进行倒置,以达到另一种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效果。古诗中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的正是这种手法。
  同时,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这样才能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诞生出个性化的思想感悟:①词类活用,如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旧词新用。②居正思反,识得庐山真面目。③同中求异,伸出思维的触角。④平中见奇,在平凡的世界里挖掘伟大和崇高。
  
  6、节外生枝
  根据作文题意要求,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生长点、空白点等地方进行想象,使学生阅读的思维得到拓展和延伸,对原作大胆改造,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使学生的写作空间得到延续和伸展,由此及彼地构建出新的写作素材。
  如《藤野先生》一课中当先生介绍自己时,后面有几个人笑了起来,这个“笑”可有以下几种理解:学生笑先生的不修边幅;笑藤野先生说话时的声调,对先生的不尊重;有的学生认为课堂十分压抑,能有机会放肆地笑纯粹是找乐;也可理解为学生觉得藤野先生随和,学生都不怕他。再结合《香菱学诗》一文,品评香菱这一人物带“笑”的句子,若能深挖这个易被人忽视的“笑”的含义,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实在是一项有益的语言训练。
  
  三、触发升腾,提高写作创新能力
  
  触发升腾的表层是语言创新,对学生个体而言,就是要发展作文语言创新的意识、思维、能力和个性;里层是“破格”训练,对学生群体而言,是对作文语言运用“人格”而言的“破格”训练,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新能力。
  
  1、穿针引线,引发写作的共鸣点
  新教材几乎涵盖了人类文学创作中所有永恒的主题,如理想、成长、人生、母爱、亲情、自然、战争等等,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观察生活的方法,在作品中或鲜明或含蓄地有所表明。利用文本语言,进行精心阅读,引起学生阅读时的思想共鸣,从而搅动学生心灵的深层积淀,学会向生活的广度、深度、细度开掘,调动学生参与作品的再创造,从而提高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审美能力,为真诚写作、创新写作打下基础。
  如在探讨《生命生命》这一课的思想主题后,同学们结合课堂上的讨论相继写出了《让生命在青春的旋律中飞扬》《重塑生命》等让人眼前一亮、富有内涵的优秀作文。
  
  2、创生演绎,张扬写作的成就感
  主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利用概述性语言资源,把阅读体验变成生动的语言,把读来的例子演绎成对社会的思考与感悟。同时放大学生的这种成就感,强化写作的兴趣,持续激发写作的动力,使他们不再觉得写作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如在学习某篇美文后,写一篇推介词;学《藤野先生》后,为鲁迅或藤野先生等写一段简评;学《天上的街市》等文后,拟写标题,或为“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的街市”对对子;在学习《五柳先生传》后为陶渊明写一篇简短的颁奖词;学习《珍珠鸟》后,拟写一份简短的倡议书;学习了《端午的鸭蛋》后,拟写一份广告词……总之,通过各种方式的创生,学生开始注意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从而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
  课堂教学是学科课程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是训练学生语言的主阵地。我们要克服脱离语言架空分析的现象,必须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语境中训练语言。让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摸索、设计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语言训练对策,让语言训练成为学生感悟文本,宣泄积极情感的渠道,让语言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扶手,让生命与语言同步发展!
  
  (责任编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