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Q的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2008-12-29盛忠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3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城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借助区位商法(LQ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长沙的商业、旅游、外贸、服务竞争力突出;株洲的规模工业、科技竞争力明显;湘潭的科技竞争力一枝独秀,同时三市的发展也各有其不足之处。据此,文章提出了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评价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300万,经济总量2818亿元,分别占湖南全省的13.3%、19.2%、37.6%,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又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长株潭城市群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建立并完善基于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对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协调发展及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评价对象
长株潭城市群由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组成。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总面积12500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其中城区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110万。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在东经112.6°-114°,北纬26°-28°之间,总面积114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7万人。湘潭市位于湖南中部偏东地区,湘江中下游,东经111°-113°,北纬27°-28°之间。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人口280万,其中市面上区面积281平方公里,人口65万。
二、评价指标
“核心竞争力”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cahalad)和哈默尔(Gary Hame)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出正式源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控制、转化资源,争夺、占领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而城市核心竞争力则源于城市竞争力中具有独特性、延展性、持续性和不可模仿性的竞争力要素。城市核心竞争力可以被看作是城市所特有的、难以模仿的、与其他城市相比能够集聚更多生产要素、实现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质,城市核心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所独具的能够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
根据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及导向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等设计原则,文章选取了综合经济实力、工业企业、高新技术、外贸旅游、教育与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四大类12项指标。从数据的权威性和可获得性方面考虑,主要以2004年至2006年的《湖南统计年鉴》和湖南统计信息网发布的统计公报为数据依据。由此,构建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如表1)。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4/4o7S32ko8JYrQc7NxyYSmB.webp)
三、评价方法
LQ法比较契合研究意图。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考察的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空间上分布的相对集中程度,它最基本的含义是反应一个地区的出口导向。LQ是指该产业地区就业份额与该产业全国就业份额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LQ=(E/E)/(E/E)
LQ指i地区j行业占全国同业的比重与i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之比。
将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以及与湖南省的相关指标进行对照后,对GDP、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综合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总产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运用LQ法对三市主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时,需将上式进行说明:式中,i表示i地区;j表示j行业;Eij表示i地区j行业的产出指标;LQ表示i地区j行业的竞争力大小。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当LQ>OVpeZpXYGcgBefHe0lieKQ==1时,说明i地区j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借用这一分析模型,本文主要从规模工业竞争力、商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旅游竞争力、外贸竞争力、服务竞争力六大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的分项竞争力进行计算,并参照2004、2005和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照分析。
四、评价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和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后,将得出的结果进行整理对比,得出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核心竞争力LQ系数对比结果(如表2):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4/nAuwwnZkgEMWyG6Ev2XNGb.webp)
通过对比很清晰地看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各自的“比较优势”所在:长沙,商业、旅游、外贸、服务竞争力突出。2004至2006年连续三年,长沙市的商业、旅游、外贸和服务竞争力LQ系数>1,这说明长沙市的第三产业发达,是长沙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长沙市的科技竞争力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株洲,规模工业、科技竞争力明显。2004至2006年连续三年,株洲市的规模工业、科技竞争力LQ系数>1,这说明株洲市的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是株洲的核心竞争力。湘潭,科技竞争力一枝独秀。2004至2006年连续三年,湘潭市的科技竞争力LQ系数>1,这说明湘潭市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竞争力。此外,湘潭市的服务竞争力、旅游竞争力有望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五、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从整体上看,长沙市的城市竞争力明显强于其他两市,但也有其不足;株洲和湘潭两市“比较优势”明显,城市竞争力富有特色。长株潭城市群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依靠三市协调发展,在充分发挥各自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大力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
(一)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城市竞争力提升对策
长沙应加强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挥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烟草食品、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展餐饮、文化、旅游等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相对长沙而言,株洲、湘潭两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之上,因此两市的发展要注重统一规划,进行结构调整,整合优势,积极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需创建政府新秩序,优化制度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吸引外资。株洲、湘潭两市科技竞争力明显,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株洲“一区三园两基地”,即河西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示范园、董家塅高科技园、田心高科技园、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湖南传感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以及湘潭的“一区三园”,即高新区、新材料工业园、大学科技园和农业科技园的建设。株洲、湘潭两市的服务竞争力和旅游竞争力虽未成为两市的核心竞争力,但有发展潜力,对两地的旅游资源要进行整体开发,联手运作。
(二)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提升策略
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性的过程,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