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采供血管理体制调整后财务工作的重点

2008-12-29李志涛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7期

  摘要:根据《血站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4号)、《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2005]500号)文件规定,青岛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事局、财政局、卫生局和中心血站通过联合调研,下发了有关文件,较顺利完成了采供血机构的整合,自2007年1月1日起,人、财、物纳入统一管理,采供血工作平稳过渡。文章就采供血机构整合后,财务工作的重点做一些探讨,以供商榷。
  关键词:采供血机构;整合;财务工作;重点
  
  青岛市采供血机构整合后设立一个采供血机构——青岛市中心血站,承担全市采供血任务和血液安全管理。各区(市)不再设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采供血机构。原已设置的基层血站由各区(市)机构编制部门按照规定依法予以撤销。机构整合后,青岛市中心血站的人员、资产、收支等比原来增加了一倍,财务核算的工作量成倍增加,跨地区的管理大大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
  在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时期下,做好财务工作将有利于血站的平稳、健康地发展,使整合后的青岛市中心血站顺利地走入轨道。本文针对机构整合后财务工作的重点方面做了探讨。
  
  一、编制财务预算收支计划
  
  编制好财务预算收支计划是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要编好财务预算收支计划,首先必须对单位的过去、本年和以后年度的发展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财务预算收支计划是单位经营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编制财务预算收支计划,有利于规定单位计划期内的现金流量;有利于根据计划期内的资金需要量安排相应的资金来源;有利于通过供应和调度资金来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因素分析法、零基预算法、趋势分析法等是编制财务预算计划的常用方法。国外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的原理与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由于财务预算计划是单位以货币反应的综合性计划,所以还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收集各部门的资料,汇总后交领导和群众讨论,反复进行协调与平衡。只有利用各种科学方法编制出来的财务预算收支计划,才能更好地指导财务管理工作。
  
  二、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会计工作的两个主要部分,财务核算是处理日常的会计业务,如报账、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向外界和单位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管理则是利用所提供的账簿、报表等有关数据,对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对比,为单位领导提供有关价值管理方面的实际执行情况、预测和决策所需的有关数据。因此,财务会计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提供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数据的客观真实。
  所以,要把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学习和提高理论水平作为一个重要事情来做,特别是当今高速发展的年代更是如此,一定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学习,特别是最新的财务制度和财政、税务、物价等部门下发的关于财务会计方面的规定,必要时还要进行考试,以勉励他们自觉地学习,有条件时,还可组织关于财会知识方面的比赛,从而使单位的财务工作做得更好。
  
  三、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是单位的命脉,单位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强资金管理是财务工作的重要职能。为使单位最经济有效地用好、用活资金,必须正确筹划和测算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同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都有直接的联系。现金流量估计筹划得当,单位就可有效地运用各项资金,保证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从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估计筹划不当,则会降低资金的利用效果,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使财务状况恶化,严重的还会阻碍单位的正常工作,使单位陷入困境。所以,在当今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财务主管必须具备合理估计现金流量的能力。
  在估计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现金流出量大于现金流入量时,财务主管就应履行融通资金的职能,及时调整或增加预算,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沟通,适时拨入资金,使单位的流动“血液”不至中断。从而保证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由于季节性、周期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资金有时也会出现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的现象,即现金有积余或过剩。这时,财务主管就要充分估计过剩现金的数量和时间,为此种资金找到最好的、最合适的使用途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灵活调度、充分利用。
  
  四、实物性资产和耗材的管理
  
  实物性资产即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和试剂耗材等,是单位以实物形态存在,能用货币计量的资产,是财务支付货币、设备管理部门主管、使用部门领用的三位体,它运行得好坏取决于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水平。
  作为财务部门,必须经常督促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爱护、管理和使用,并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盘点,以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和材料的有计划领用,同时在单位内部必须实行资源共享,以防止一个部门的设备闲置,而另一部门又要买设备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以达到减少支出的目的。
  
  五、参与投资决策
  
  为了保证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可能会进行各种投资活动,如兴建厂房、购入大型设备。无论哪一种投资活动,财务人员都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对投资项目的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依据本项目建成后的预计收益来测算企业的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净收益,以及对各种风险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预测、分析,向领导提供客观全面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数据资料,使领导的投资决策真正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并切实可行。总之,既要考虑项目建成后给单位带来的投资回报,又要考虑投资该项目给单位带来的风险,以便在报酬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实现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
  
  六、协调财务关系
  
  单位的资金运动是以货币反映的各种财务关系,触及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单位的财务工作应能较好地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与财政、税务、银行、物价、审计及其他外部单位,还是企业内部财务部门与领导、其他部门、职工等的错综复杂关系,最终都要加以协调。
  协调的水平如何,则取决于财务人员的素质。由于财务人员担负着单位的资金筹集、运用、投资、分配等全盘的资金管理任务,同时还从事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资金核定、分配、结算、考核等工作,处于各种财务关系的关节点上,各种财务上的矛盾都会在这一环节上反映出来,同时又不易被别人理解,这时,更需要财务人员运筹
  帷幄,化解矛盾,达到圆满完成其工作职责的目的。
  
  七、充分利用优惠政策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国家为了加快建设步伐,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税收方面,作为财务人员,一定要学好、用好、用活对单位有利的各种优惠政策,收集相关资料,融汇贯通,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从而使单位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上述对机构整合后的财务重点工作,是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全面具备和掌握的,是在现行采供血机构体制下对财务人员提出的具体要求。只有做好上述财务工作,才能为单位领导在管理和决策上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单位的良好运行。
  (作者单位:青岛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