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虚拟建设方式推动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
2008-12-29杨智璇班允浩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7期
摘要:虚拟建设是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有效方式,其内涵包括:以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与供应分包模式,实现住宅部品化;以动态联盟合作实现住宅部品供应链条;通过风险的二次转移繁荣部品生产二级市场;以规模经济效应与区域经济效应创造规模化、跨区域部品生产。积极寻求虚拟建设的有效途径并构建我国虚拟建设保障体系是以虚拟建设推动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虚拟建设
一、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背景
我国不仅存在着资源数量的短缺,而且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短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同时,随着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节能环保型住宅需求量增大。此外,住宅部品化和工业化建设对于推动我国GDP增长的显著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因此,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行住宅产业化建设。
1999年,建设部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现住宅产业化系统工程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途径。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将住宅产业化正式纳入议事日程。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同年,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全社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方面工作,并再次强调了要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进行住宅产业化建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管理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政策环境无疑是推动住宅产业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近十年来,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国家建设住宅产业化建设目标相比,已取得的现有成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探究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是寻求一种有效的建设方式推动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而虚拟建设方式将是推动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的有效方式。
二、虚拟建设的提出
(一)虚拟建设
虚拟建设(Virtual Construction,VC)概念源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虚拟组织。本文认为虚拟建设是具有总承包能力的建筑企业充分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动态战略联盟的形式,以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以及供应分包方式与外部资源联合,以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和区域经济效应,有效完成节能环保型住宅部品系列化生产和供应,有效实现住宅产业化建设的方式。
(二)虚拟建设提出的背景是建筑行业的弹性生产力原理
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进入壁垒低,难以控制和管理,但其市场层次并不复杂。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两级市场,即建筑行业一级市场和建筑行业二级市场。虚拟建设涉及的主要是建筑行业二级市场,包括专业工程承发包市场、建筑劳务市场和材料供应市场。
建筑行业一、二级市场的显著特点是生产力容易随着建设需求的增加而膨胀,但难以随着需求的减少而降低。而建筑业的行业特点所要求的建设生产力应当是具有弹性的。弹性生产力所要求的是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者和技术装备能够随劳动对象的变化而自然变化。
实践证明,建筑行业的弹性生产力可以实现。通过建筑行业领域专业分工,使建设项目承包商管理层与劳务层相分离,将与企业核心能力之外的生产力通过外包的形式转移到专业分包商、劳务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二级市场繁荣直接关系到住宅部品化建设,进而影响住宅产业化建设。虚拟建设能够适应繁荣二级市场要求,实现住宅部品化,推动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
三、以虚拟建设方式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内涵
(一)以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与供应分包模式,实现住宅部品化
承包商为建设项目将特殊工程通过专业分包的形式分包给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分包商;将劳务部分通过劳务分包的形式分包给项目所在地的具有资质的劳务分包商;并由供应商承担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分包模式可将外部的技术、设备、劳务资源充分利用,通过与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相互协调和融合,使其达到自身难以形成的企业规模,产生更高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于分包商而言,该模式有利于建筑行业二级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一方面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使分包商的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角度,有利于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同时,分包商在二级市场中通过多元化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力量,达到多元化部品的生产要求。
(二)以动态联盟合作实现住宅部品供应链条
“联盟”是承包商与分包商间的基于不同核心竞争能力的优势联合。通过联盟,承包方与分包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想法扩展,使双方拥有更高的生产能力。设承包商单独承揽项目拥有的技术能力为a,劳务能力为b;分包商拥有的技术能力为c,劳务能力为d,则它们各自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1、图2所示。
若两者相互联合,并各自分工,则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达到的生产能力远高于独自生产的能力,如图3所示: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4/nVFMAVsBmqbxP3XJvVq7UV.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4/BUJ6d9HoeRthZxgLUqUy23.webp)
灵捷性能力是在不断变化和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成功的技能和特性的总合。基于灵捷能力的动态联盟合作要求,承包商与分包商间不但要寻求合作,合作是基于项目产生而自发形成的。其优点是以项目为中心和出发点,寻求“多赢”。由于合作一旦形成即相对稳固,对于住宅产业化而言,动态联盟有利于住宅部品供应链条的形成和稳定。
(三)通过风险的二次转移繁荣部品生产二级市场
虚拟建设过程使项目风险得到了两次转移,即由业主向承包商转移,由承包商向分包商转移,这为合理实现工程项目提供了帮助。由于业主控制着承包商的经济命脉,而承包商自身还要承担项目建设的诸多风险,理性的承包商一方面会通过提高投标价格来平衡风险;另一方面会用尽伎俩逃避风险。这既不利于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承包商自身经济利益的实现。通过风险的第二次转移,承包商得以减负。业主因此得到一个更为合理的报价,承包商也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更好地控制项目的进展。同时,风险的第二次转移使在二级市场的每个部品生产分包商承担的是被分散的风险,较小的风险为发挥优势提供机会,为部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生存环境,为繁荣二级市场奠定了基础。
(四)以规模经济和区域经济效应实现规模化、跨区域部品生产
建筑项目的一次性、固定性特点决定了承包商生产规模和地域的局限性,然而,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承包商依旧可以承担大规模建设项目和超地域建设项目。通过虚拟建设方式,承包商可以通过分包模式扩大自身的生产能力、跨越专业类别,达到自身难以形成的生产规模,创造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通过寻求项目所在地分包商的合作,承包商无需自己组织劳务迁移至项目所在地,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通过与项目所在地分包商长期合作,达到一定的区域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与区域经济效应的实现,不但有利于承包商节约企业成本,而且降低了完成工程项目过程中的社会总成本。对于住宅产业化建设而言,规模经济效应和区域经济效应的形成将使住宅部品生产可以实现高度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并实现住宅部品的跨地区生产。
四、构建我国住宅产业化虚拟建设支持体系
(一)完善建筑行业二级市场,规范行业制度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二级市场存在诸多问题:行业内部随意性大,私招乱雇现象盛行;分包商从业无资质证书,以挂靠方式承揽工程进行施工;分包商内部雇员技术素质相对低下,无证上岗现象普遍;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分包商与总承包商间合同意识薄弱,责任不清,管理不规范;分包商内部用工手续不完备,劳务用工制度不健全,劳务人员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力保护。其后果是建筑市场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被逃避,安全事故、质量不合格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生活苦不堪言。因此,建立有形的、完善的二级市场,规范建筑行业制度十分必要。
第一,完善建设工程分包合同,明确合同双方的责、权、利,合理约定支付方式、违约惩罚措施,约束双方行为,提高合同意识,依据合同完成项目,依据合同处理争议。
第二,成立专门行业机构,规范管理程序,保障二级市场的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实施。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建筑工程发承包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认真贯彻《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并加强分包商职业技能培训。
第三,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监督机构对二级市场进行有力监督。监督的范围包括对资质批准与审查,建立用工培训制度、合同备案制度、事故报告制度、行业清出制度,并对地方保护的合理性进行审查。
(二)法律保障分包商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调整建筑行业二级市场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合同法》第272条规定,禁止分包商将其分包的工程再分包,《建筑法》第29条也做出了同样的禁止,此处并未对分包进行定义和分类。工程分包分为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作业分包两种,如果按其规定,专业工程分包商在分包了总承包商的工程项目后则不能进行劳务分包,必须自行完成所有工作,否则便构成二次分包,如果这样,显然违背了分包行为设立目的,也严重影响了分包商的长期发展。因此,应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分包商的可持续发展,对《合同法》第272条、《建筑法》第29条予以修改,允许二次劳务分包。
《标准化法》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贯彻是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分清承包商与分包商的责任界限有强制性约束力。因此,对于《标准化法》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修改和完善应从承包、分包的工作范围角度予以细化,明确双方的责任界限,并予以认真贯彻。
五、结束语
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虽隶属于不同产业门类,但其特征统一于最终的建筑产品。因此,两行业间存在交叉点。住宅产业化主要针对房地产行业提出,但它的实现离不开建筑行业的支持。本文以虚拟建设方式为脉络,以建筑行业的建设为根本出发点,以住宅产业化建设为目标,联系两大行业,提出通过虚拟建设实现住宅产业化建设,将住宅产业化问题转化为虚拟建设问题,并对虚拟建设的实现途径和支持体系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1、金维兴等.21世纪中国建筑业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