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2008-12-29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8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本已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是经济、财富增长的源泉。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各类企业及社会组织时刻关注的重心。
  首先,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向直线管理部门回归。这是由于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为市场迅速的变化,一方面组成集团,另一方面又将企业分组成许多独立的、自负盈亏的成本——利润中心。这些中心不但在财务、生产等方面独立自主,相应地在人事方面也享有自主权。这意味着建立这种下属企业的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层次化和向下分散、放权,导致复杂化。
  其次,分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概括为以下方面:人力资源配置(包括规划、招聘、选拔、录用、调配、晋升、降职、转换等),培训与开发(包括机能培训、潜能培训、职能生涯管理、组织学习等),工资福利(报酬、激励等),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员工关系、员工参与、人事行政等)。这些职能相互联接,原来由人事部门一揽子管理,现在由于内外环境变化,如社会专项服务业的发展,这些职能也出现分化,有些职能向社会服务网络转移,有的在组织部门各层次间分工,以达到其在特定环境下的最佳管理并降低成本。
  再次,突出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和制度化。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突出从战略的高度和制度化方面加强管理,强调发掘、发挥人力资源的能量,增强组织、集团的凝聚力,增强人员的使命感,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要柔性化、扁平化。所谓柔性化,就是在新时代,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差距日益缩小,整个劳动市场上双向选择,劳资双方(组织与受聘者)的关系,从“契约关系”日渐演变为“盟约关系”。原来金字塔式的逐级刚性管理柔性化,以原来的命令方法越来越难以奏效,权威的维系越来越难以凭借权利。同时,信息的网络化,改变了过去一项信息逐级下达,上多下少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出现新的特征: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
  管理的柔性化,又带来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原来领导指令逐级下传,基层反馈逐级上报。高层信息多,下级占有少,信息分配的多少,决定权利的大小。但由此建构的多层组织形式在信息高速传递和竞争激烈、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形下,极易反应滞后,错失良机。因此,应当精简中层,使组织扁平化成为一种潮流。在下层建立成本利润中心也是为适应这种变化。
  整个组织管理的柔性化、扁平化,必然使人力资源管理趋于柔性化、扁平化。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吸纳管理的新观念、新方式、新内容,厉行改革,实施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首先管理者要转变观念,走出传统的误区。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传统的主要是从事人事行政管理和事务工作中走出来,把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与广纳人才放在战略的位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将人力资源部门建设为既是人事行政管理的办事机构,又是领导班子实施人才战略的参谋部。
  第二,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一是看到人才的层次性,不能将人才仅仅理解为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尖子,但也要看到,杰出的创新型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人才竞争争夺的焦点。所以,必须对人才有全面的理解。二是评价人才,不能仅仅根据学历、学位。必须根据实践,依其能否胜任其岗位,是否有创新来判定,但对人才也不能求全责备。三是吸纳人才,不能只依赖从外部引进,还要注意从内部发现和培养。总之,对人才的理解要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第三,人才工作的立足点、着眼点,不是以静止的目光着眼于留住人才,而是要以动态的目光着眼于吸引、发现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是客观法则。研究表明,影响人才流动的各项因素中,晋升机会公平居第1位;领导重视为第2位;人际关系和谐居第3位;物质待遇居第4位;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居第5位;专业对口为第6位。数据显示,吸引人才,不能简单靠一两项措施,而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整个企业(组织)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不单是领导者和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伯乐,全体员工都要关心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争当伯乐。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成长,要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第四,改变传统把任用人才作为最高领导层的个人行为。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组织制度,把发现、开发、聘用、考核人才制度化,包括灵活的人才聘用制;科学、公平、可操作的考核评价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平、公正的晋升制度等等,从制度上保证人才脱颖而出。
  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要落实到制度的建设,根据形势的变化,同时也要从我国的国情与单位的现实状况出发。把完善用工制度和塑造企业(组织)的新型劳动关系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灵活的引进人才和推动人才的成长机制;完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结合用工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晋升、晋级制度与灵活的激励机制,体现公平与公正原则,使奖励、晋升有助于激励员工勤奋工作与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尽可能地降低其负面影响;建立健全先培训、后上岗和培训终身化相结合的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在保险、福利的基本项目社会化保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特点,开展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福利项目。
  (作者单位: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