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的故事之孙子
2008-12-29招福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8年5期
《孙子兵法》共十三章,这部兵书自春秋战国时开始流传,一直为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所推崇,至今仍被称为“兵家圣典”。虽然《史记》有孙武为“孙子”的说法,但“孙子”究竟是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仍然是众说纷纭、无法定论。1972年春,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竹简终于解开了这个谜题。《孙子兵法》的作者的确是孙武。
孙武字长卿,约生于公元前535年。那时是春秋末期,任职武士、操习兵法还是贵族的特权,作为历任武职的公卿世家子弟,孙武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兵法军事更有相当的认识。
当时齐国的权力争夺非常激烈。在连续不断的长期混乱中,孙武为避祸而移居吴国。当时的吴国国君阖闾正雄心勃勃地想成为一代霸主,大力整顿军事。孙武便将自己所著的兵法献给吴王阖闾。在吴国重臣伍子胥的屡次推荐下,孙武终于见到了吴王。
吴王虽然对孙武的兵法著作非常赞赏,对他的治军能力却还有疑虑,一见面就问道:“你的十三篇兵法,我已经都看过了,可以演示一下如何训练兵士吗?”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想考验孙武的能力,便将宫女一百八十人交给孙武去演练。孙武将一百八十名宫女分为两队,由吴王的两位宠姬担任队长,又安排了执行军法的官吏。
孙武向宫女们讲解了规则,开始击鼓练兵。谁知宫女们并不听从号令,鼓声一响,她们反而哄笑起来。孙武便说:“这是我还没有将规章讲解明白。”于是他又解释了一遍,下令再次击鼓。谁知鼓声响起以后宫女们仍然大笑,并不肯遵守号令操练。孙武便说:“制度已经三令五申,仍然不肯遵守,那就是队长约束无方。”于是下令执行军法,处死两名队长。
站在台上观看的吴王阖闾见孙武要杀自己的宠姬,不禁大惊,急忙派左右来说情:“寡人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寡人如果没有这两位宠姬在身边,连吃饭都没有味道,请将军不要处罚她们。”谁知孙武回答说:“臣既然已经受命为将,那么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不由分说,就处死了两名队长。
宫女们见国君的宠姬都被军法处治,这才知道不是儿戏。于是当孙武再次击鼓传令时,所有的人都严格遵守口令行动,再也没有谁敢出声说笑了。
孙武指挥着训练有成的吴国军队,先后征服了很多周围的小国,将它们变成了吴国的附庸。公元前506年冬天,更以三万军队击败楚国的二十万大军,一举攻入楚国的郢都,逼得楚昭王仓皇出逃,后来不得不迁都避祸。孙武也因此名扬天下。
吴王阖闾在公元前496年与越国的战争中负伤去世了。两年后,在孙武与伍子胥的指挥下,吴国征服了越国,越王勾践也成了吴国的囚徒。日益强大的吴国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就在吴国东征西讨的同时,越王勾践却上演了流传千古的“卧薪尝胆”故事。整个越国都在暗中忍辱负重,积蓄报复吴国的力量。为了达到报复的目的,越国用各种方法迷惑吴王夫差、离间吴国君臣,著名的美女西施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
对孙武有知遇之恩的伍子胥终于被吴王夫差逼死。孙武也心灰意冷退居山林。
孙武的一个儿子孙明后来返回了故乡齐国,他就是另一位兵法大家孙膑的父亲。孙膑也有兵书传世,后人为了区别便将孙膑称为“齐孙子”。
归隐后,诸侯争伐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孙武的身影,但他一生戎马生涯的赫赫功绩却流传了下来,那十三篇《孙子兵法》,更成为千古兵家圣典。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