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层制对人发展的影响

2008-12-29韦信铭杨玉玲

中外企业家 2008年3期

  人的发展应该是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并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韦伯的科层制,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在提高效率上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因其本身所固有的“非人格化”和“集权化”等特点,对人的关系、主体性、自由个性以及需要等方面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人的关系、主体性、自由个性和人的需要等几个方面粗浅地探讨了科层制管理模式对人发展的影响,旨在倡导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考虑人的发展问题,在管理制度上为实现人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作出努力。
  
  一、科层制
  
  科层制又叫官僚制(bureaucracy)。由于人们常把官僚制与具有贬义色彩的“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等相联系,为了避免这一误区,现在大多数人倾向于称之为科层制。科层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这里探讨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创立的科层制,韦伯认为,科层制不是指一种政府类型,而是指一种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依照既定规则持续运作的行政(管理)体制。尽管科层制始于普鲁士那样的官僚制国家,但是这种行政(管理)类型越来越盛行于所有的政治体制,不管是君主制还是代议制,甚至是所有承担大规模复杂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如商业企业、工会和政党等等。韦伯的科层制旨在理解现代社会中组织的最为一般的特征和类型。其具有以下六大特征:⑴基本职能的专业化;⑵明确的职权等级规定;⑶规章制度的规则化;⑷非人格化;⑸量才用人;⑹行政效率化。
  科层制作为追求效率的理性工具,具有如下的优点:首先,通过专业化的组织和录用系统,它能够保证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其次,通过细致的层级划分和功能分工,它能够保证行政管理的职业性和效率性;第三,通过职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以及严格的纪律晋升系统,它能够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这些优点确实在大规模计划和资源配置、调动和集中政治权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受到普遍的赞誉和推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层制管理模式自身的管理弊端——忽视人自身发展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
  
  二、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最全面的发展,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哪些内容呢?现在先探讨一下人的属性问题。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人所具有的三个特性,统一于人之中。自然属性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有类似动物的自然欲求,如食欲、性欲、求生欲。人的社会属性具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精神属性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存在方式,是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人能够超越自然界,把自己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就在于人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这三个特性的关系是:自然属性是人的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的高层次的属性;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赖以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自然属性的升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是人的本质的重要内容。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意义上说,这三个属性离不开人的实践,即劳动。因此,实践性也是人的本质的重要内容。
  
  三、科层制管理模式对人发展的影响
  
  科层制作为一种管理制度,是实现高效率的理性工具。为了片面追求高效率,科层制忽视了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发展。科层制管理模式影响人发展的主要是由于其非人格化、层级制以及经济人假设等方面。管理学中的人格化要求管理以人为中心,把人看成有思想、道德、欲望以及具有社会权利和义务的人,尊重人、爱护人、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反之,则是管理的非人格化,具体地说,就是把员工看成无情无欲的机器或机器附属物,只能服从、埋头苦干,受管理者的控制和支配,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以生产为中心。人格化与权利、需要、情感、主动、参与、社会等相联系,讲究效益最大化与人的主体地位。非人格化则与机械、逻辑、工具、被动等相联系,只讲究效率而忽视人的发展。科层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影响人的关系全面发展
  1.人与人之间沟通困难。首先,正式组织内部沟通困难。科层组织的线性关系原本就不利于成员间的沟通,成员防卫人格的产生使得科层内部的沟通越发困难。科层制要求决策权威集中化以及层级间的层层服从关系造成各级人员防卫人格的产生,进一步阻碍上下级之间沟通。传统科层组织强调指挥和权威的高度统一,是集中化的决策权威。主管对下级人员的忧虑和不信任强化了严密的层级监督和控制。这样的层层节制、严密监督,上下级之间的紧张和怀疑加剧,组织成员产生了防卫人格,表现为个人对于友情、爱、安全等需要的失望和焦虑。高层管理者因把持决策权和指挥权有高处不胜寒的孤立感;中层管理者为贯彻任务和争取晋升而有敌对、压抑、支配的行为倾向;基层人员因其地位不高,有自由放任或听天由命的宿命论的心理倾向。防卫人格的不良心理倾向性进一步成为成员之间交往的障碍。其次,权力斗争水平化加剧沟通困难。科层体系的专业分工是为发挥专才专用的效率结果,但也可能使垂直的权力斗争“水平化”。在水平权力争执与上下层级的线性关系的影响下,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的网络联系更加困难。再次,非正式组织被忽视。非正式组织体现了人们对情感的真正的追求,是人员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组织的动态面,不仅是组织凝聚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而且是组织成员情感交流的重要依托。
  2.人与自然的关系遭到破坏。科层制提倡效率的最大化,体现在企业生产中就是获取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以满足人的需要,不顾及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从自然中演变而来,成了区别于动物的高级动物,但是人类仍然属于自然链条中的一环,其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的发展保持和谐的关系,而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
  
  (二)影响人的主体性发挥和自由个性的发展
  1.主体性。在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