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
2008-12-29田树涛
中外企业家 2008年11期
我国近期爆发“三鹿奶粉”危机事件,随之伊利、蒙牛和光明等一大批行业的领军企业品牌企业被曝出存在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为此引发了中国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或者最为严厉的食品检验制度,国家采取了包括取消所有食品企业免检资格等极为严厉的措施,并开展了中国整个食品行业的整风运动。
三鹿奶粉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全社会对奶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反映了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对消费者或公民权利的漠视,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这些深层次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思考。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人们有多种理解,西方学者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具有那种超越其业主和股东狭隘观念之外的替整个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哈罗德·孔茨)。企业不仅需要考虑自身利益,而且还要考虑与相关群体的利益,如债权人、企业员工、供应商、顾客,还包括企业所在地政府部门和居民也应分享企业相关利益。我国学者将企业责任定义为,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为所处社会的长远利益而必须尽力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表现为企业对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适应和积极参与。
这样看来,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和外延:企业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向关注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企业公民义务等方向转变,要求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其表现为企业应满足股东利益,提高投资回报率;客户利益,要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或服务,员工利益,为他们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公平的报酬和就业机会;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承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及其表现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企业作为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组织,应当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企业公民。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有很多遵纪守法、恪守道德、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企业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还较为普遍,一些企业缺乏的社会责任,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也极为严重。这些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方面:
1、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隐患问题,偷工减料、弄虚作假,误导欺骗消费者,最终酿成食品和人身安全事故
三鹿奶粉问题出现,世人震惊,但我们不能孤立地来看这个问题,三鹿以及在此之前的阜阳大头娃娃、南京的冠生园、肯德基的苏丹红都是在食品行业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无疑是对消费者基本权利的漠视,反映了这些企业基本道德伦理的缺失。
2、长期采取压低员工工资,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员工工资、违法雇用童工等,通过压低企业职工的收入为经营者谋利。
3、在广告促销和公益活动中,企业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欺骗消费者,便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伊利与蒙牛等这些大牌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他们更多是借助于公益事业的牌子,在大量的社会捐助和奉献爱心的背后,却存在着产品安全隐患问题。三鹿、伊利与蒙牛等许多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片面等同于公益捐赠。人们不禁质疑:为何一个貌似充满爱心的企业,却连最基本的产品安全都不愿意去保证?在知道产品质量出现严重事故之后,企业却一味地去掩盖事实真相,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4、无视员工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在缺乏生产安全基本设施和保障情况下,迫使员工在不良的环境场所工作,引发事故频发。尤其近年来一些煤矿黑心矿主无视矿工死活,非法开采,酿成矿难事故的不断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据国家安监局透露,我国由于生产安全问题每天死亡320人。
5、一些企业急功近利,将企业效益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上,种种迹象表明,当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发生矛盾时,一些企业往往片面地追求企业眼前经济利益,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却需要全社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大力倡导社会责任理念,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1、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内容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改善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迫在眉睫,必须把企业社会责任放在全球化背景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来把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水平,关系国计民生,也关系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形象。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都非常重视社会责任问题,因而赢得了社会及公众的认同,保持了企业经久不衰的发展态势。
中国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强化企业自律精神,把承担社会责任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企业应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好企业内外部相关的利益,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以求得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推动企业实施SA8000标准,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和社会责任体系
目前SA8000标准体系是全球性的大趋势,是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必然结果,企业实施SA8000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此我国企业应积极应对和实施SA8000认证体系。通过贯标活动,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声誉,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3、严格安全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的责任事故都是管理不严和管理混乱造成的。为此要切实加大安全责任落实工作的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企业应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和落实相关安全生产措施,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加强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和职工安全技能培训。依法实行强制性全员安全培训制度,煤矿等高危行业主要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企业负责人要依法取得任职资格证书,严格执行任前培训制度。
4、要强化企业责任自律约束
企业应从内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行为进行自我规范、约束和控制。企业自律约束是企业一种内在的、自觉的行为。企业要制定高水平的道德目标,提高企业道德建设的层次,导入正确的道德判断基准,作为规范员工行为的管理制度,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此,我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切实遵循社会责任守则,推动企业责任文化建设,使社会责任不再只是一种道德的呼吁,而是一种和利益直接挂钩的有效机制。
5、健全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加大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力度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强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政府的职责。国家在社会责任的监管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建立规范明确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有关法律、法规约束体系。同时,大力强化执法力度,督促企业依据我国目前已有的相关行业和企业劳动标准进行生产。国家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的建设,特别要加强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工人权利以及工会等法律法规。
6、要加强社会团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加强全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工会、消协等社会群众团体以及媒体舆论的监督检查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工会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作用,通过集体协商、集体合同,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维权机制。监督企业执行有关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消防、职业卫生、工人权利以及工会等法律法规,形成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监督。
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控制功能,要重视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舆论对不负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谴责,对勇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赞扬、鼓励;加强对不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构筑我国企业的社会信用和道德评价体系,建设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和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