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变化趋势探析
2008-12-29杨旸
中国市场 2008年52期
[摘 要]资本主义在现时代呈现出多种变化,如何正确认识它发展变化的趋势性,文章从三个角度总结变化的趋势,一是从“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的角度;二是从科技革命带来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内部的生产关系等的调整变化角度;三是从所有制的角度。在发展的趋势中把握资本主义的方向和社会主义的未来。
[关键词]全球化;资本主义;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F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32-02
资本主义在其产生的几百年间里,带给这个世界的有痛苦也有奇迹。马克思曾说,资本主义在它产生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财富和生产力比以前所有的世纪创造的总和还要多得多。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自身的固有的矛盾并不会随它的奇迹而消解,相反,这种矛盾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障碍,在马克思的理论的正确指引下,人类已经发展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就是当中的一个典型。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还未充分显示出来,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资本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认识这种现象,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1 从“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趋势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毕生所探求的重要理论之一,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到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及《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发展趋势、世界历史的动力及发展道路等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世界历史理论预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奔涌着一条世界性的洪流,那就是由狭隘的民族历史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是人类不断地打破地域的限制和克服各种局限而获得完全解放的过程,是人类不断完善、不断开拓生存空间,使世界各民族相互依存并走向统一的过程。当前世界历史的表现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使人类全球意识的出现和全球行动的产生,同时在此过程中,会逐步升华出更高形态的社会意识。经济全球化会使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大规模的和全方位的交流与融合成为可能并且日益深化,共同关心的问题日益增多。全球合作与协调就成为全球化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手段。但是经济全球化会进一步造成两极分化,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在此过程当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加之,国际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不利,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学者们认为,正是因为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所以目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历史的必然性,但它并不否定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而是向社会主义迈进的前奏,它的必然前途是共产主义。
2 资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的试验田
首先,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以及接踵而来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个世纪中的世界从电气和原子能时代推进到自动化和电子技术时代,继而又推进到信息时代和生物与基因技术时代。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有效手段。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优势地位,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创新来实现的。
其次,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改变了生产规模,是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诸要素及其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本身也重视科技,充分利用科技成果来拉动生产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在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下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表现出相当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容纳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力。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在一定量的扩张也是历史的必然。《共产党宣言》中描述的:“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应当承认,资本主义的上述特征在现代化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消失。通过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中产阶级队伍扩大了,阶级对立也不是宣言中的明显而简单的两大阶级对立,而是日益模糊起来。当代资本主义在分配关系上的变化也最为引人注目,为防止贫富分化加剧,资本家甚至表现出一种“生产上的资本主义,分配上的社会主义”的倾向。尤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各种股份制经济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内在的动力,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保险、救济金、国家实行的反贫困计划等给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加上了稳定阀和减压阀。科技革命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加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保持活力的又一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国家也应抓住科技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有用因素来发展自己。因为科学技术领域是属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产物,与姓“资”姓“社”没任何关系。
最后,唯物史观认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生产力是最基础、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它决定生产关系而不是相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产力定会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这就要求服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必须逐步改变其形式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新的生产关系的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也在进行。尽管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制约和阻碍作用。生产力越是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是提高,突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要性就越是明显,条件就越发成熟,现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二者可以长期共存,各自从对方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在今天的世界里正在两个场合进行着实验:一个就是在20世纪出现的那些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里我们已经看到社会主义经历了辉煌的胜利,也经历了严重的失败,许多事情正在改革中重头做起;另一个场合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包括知识阶层在内)和先进人士正在资本主义孕育新社会因素的基础上尝试创造某种社会主义模式,我们不能闭着眼睛不承认这个事 实。
3 从所有制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的变化趋势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说:“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仅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变化和发展来看,早在一百年前当资本主义垄断和资本主义国有化刚出现的时候,恩格斯就指出:“资本家的全部社会职能现在由雇用的职员来执行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初排挤工人,现在却排除资本家了。”应该说,恩格斯一百年前指出的资本主义的这种自我否定现象,在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里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表现得更加明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关系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集中化趋势,二是分散化或社会化趋势。集中化趋势使资本更大规模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出现了一批富可敌国的亿万富翁;分散化趋势则使许许多多的劳动者也拥有了股票,并由此而享有了法律保证的参与企业决策和经营的部分权力。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做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只不过在前者那里,对立是消极地扬弃的。”既然工人的合作工厂可以看做是旧的生产方式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那么,工人通过股票对生产资料的部分占有是否也可以看做是新的占有形式呢?如果可以肯定的话,那么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这两种变化就不仅愈益将资本家排挤到了“过剩人口中去”,而且开始排挤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了;不仅在消极地否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开始积极地否定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了。因而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对资本主义新变化发展趋势的种种宏观和微观的分析,从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角度出发,学者们认为资本主义当今的变化是资本的本性和资本主义自身生存的需要。最后的结果是政治和文化也必然会随经济的全球化而全球化,因此,社会主义必须积极参与全球化,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社会主义只能是怎样参与和如何参与,而不能选择参与和不参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调整是一个有力的因素,从苏联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就引起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视,而且,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新变化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大多数的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形势下,已经是债台高筑,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少,只能为发达国家提供资源和发展机会,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矛盾不但未解决,而且将扩大到全球,矛盾进一步加深。在这种形势下,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只能是否定自身,给资本主义因素加入异己的东西,这种异己的东西就是社会主义因素,所以,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