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会

2008-12-29柳春寒

上海故事 2008年4期

  柳中和带着他的徒弟吴耀,故事、小说、散文写了十多年,成果是有了点,可终究没有大的突破。柳中和就对吴耀说:“看眼下小品火得不得了,咱改写小品得了。”
  师傅写出一个喜剧小品,吴耀只是在电脑显示屏上读了一遍,就笑得止不住;而吴耀呢,虽然也写成了一个,但比师傅差一层,就觉得缺滋味。
  果然,师傅柳中和的小品被一位名演员看好,徒弟吴耀的受了冷落。可名演员的报酬给得极低,简直就是想白捡!谈了几次没成,柳中和便将稿子另寻出路,还是因为价钱相差得太悬殊,又黄了。
  徒弟吴耀的小品再差,那也不能白写呀,名演员看不上,他卖给省台,也没看好;后来,被军队一位业余演员看到了,说,改一改有可能活。那演员提意见,他改了三遍,虽然比师傅那个不行,可到底是大有进步。本子在军区联欢会上演出,还上了电视。商量价钱时,吴耀说,给不给都成啊。
  吴耀又埋头写第二个小品。柳中和看不惯了:“你咋那么浅薄?人把你卖了还帮着数钱。攒一个小品就烧得睡不着了,赶紧RrywxKaSdjySdOPqipwJ5o7X9Br5X32S+2xKM5NPoJU=贱卖掉?”吴耀说,反正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只当练习了。师傅讨厌他这种没见过世面的轻浮劲儿,再不理他。
  柳中和继续小品创作,不断有人看好,但还是稿酬的分歧,搁在了手里;而吴耀写得不如师傅,却渐渐地忙起来,不断有人请他写本子,名字时常在省市级电视台出现……
  后来,吴耀的本子上了央视,他自己也成了名人。在一次有市领导出席的文化名人茶话会上,宣传部长向书记、市长做介绍时,首先介绍的吴耀:“全国著名小品作家……”而介绍到柳中和,却说:“也是咱市的名人,创作骨干……”
  说到吴耀,柳中和总是不平衡:“他算个啥呀,小人得志。”并且指出吴耀小品的某些缺憾,一二三四五,说得非常让人信服。
  (责编/邓亦敏题图/乐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