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圈姻缘
2008-12-29刘小梅
上海故事 2008年8期
上 湾村有个50多岁的老
汉叫黄为德,黄为德有一对儿女,儿子叫黄利民,年方25岁,驾着汽车搞运输,两年来赚了一些钱;女儿叫黄利双,23岁,半年前在省商学院毕业,学市场营销专业。农历正月初四这天,黄家院子前打扫得干干净净,檐下张灯结彩,门框上张贴着大红喜联,宾客进进出出,爆竹噼噼啪啪,锣鼓喧天,乐声悦耳,好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原来,新郎黄利民和新娘贺玲正在举行结婚典礼。这时,突然一辆猎豹轿车驶到大门前,车背上载着一只白色的大花圈,花圈正中的黑色“奠”字特别显目。
真是大煞风景,锣鼓声喜乐声戛然而止,热闹的婚礼停了,人们惊得目瞪口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故。轿车打开门,下来一个戴眼镜的文质彬彬的青年,见此情景,两眼都直了,他知道走错了门,这可闯了大祸,连忙双手抱拳,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结结巴巴地说:“我向各位拜年……并祝新郎新娘美满幸福……白头偕老……真对不起,我们……”
年轻人正欲解释,黄为德怒火冲天,办喜事来了吊丧的,能不气吗?他大步奔过来,吼道:“狗日的,你瞎了眼,老子家是办喜事,你败了彩头!”说罢,一巴掌朝青年的脸上劈去。这当儿,黄利双一闪身横在青年的跟前,挡住了她的老爹,但她的头上挨了一掌。黄利双推开黄为德,劝说道:“爹,有话好好说嘛,动手打人不好,你有理也就成了无理。”
黄为德这才住了手,但坚持说,花圈进村,这是凶兆,今年日子还长,家里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非找这小子赔偿不可,而且现在就要他交出一万元的保险金,否则扣车扣人。
黄利双知道老爹的脾气倔犟,手一挥,说:“爹,婚礼照常举行,您去忙吧。由我来处理这事,您放心,便宜不了他们。”
喜乐又响起来了,爆竹又燃起来了,屋子里荡漾着欢声笑语。然而在上了年纪的人的心头里,却像冬天吃了一支冰棍,凉得很:“这个彩头不好,新郎新娘怕是不利……”
黄利双吩咐司机立即把轿车退出院子,驶向屋前公路的转弯处。她把青年叫到一间小房子里坐下,按照山里人的传统习惯,新春时节,进门就是客,笑吟吟地泡了一杯红枣姜片茶,桌上堆着糖粒和水果,十分热情。这时,青年不怎么紧张了,他很感激这位善良的姑娘,偷眼一瞧,她长得眉清目秀,容颜娇美,一脸书卷气,青年的心不觉又怦怦跳了起来。黄利双喝了一口茶,问他为何弄错了地方,青年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他叫许明华,是县农业局下属单位种植技术推广站的站长,5年前从省农学院毕业招聘来的。农业局刘局长的老父病逝,他代表站里的干部职工前来吊唁。他同司机都没去过刘局长的老家,只知道住在这个乡的湾村,进山沟时,许明华问过路边的老人,去湾村还有多远,该怎么走。老人告诉他湾村在前面两里路,山脚下树丛里的一栋楼房便是。车子驶进山沟,许明华同司机听到爆竹声和鼓乐声,误以为到了刘局长的老家,刚好黄家院子被茂密的竹子挡住了,车子拐了一个急弯便到了大门前,想掉头也来不及了。
黄利双说:“许站长,这条山沟里有两个湾村,我家是上湾村,你要去的刘局长家是下湾村,人们习惯都叫湾村。”
许明华很是懊恼:“咳,也怪我粗心大意没弄清楚。山里人是很信彩头的,你爹肯定不会放过我。”
黄利双连忙安慰道:“许站长,你也不必担心。我们这儿穷乡僻壤,经济和文化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老辈人思想守旧。俗话说,不知者不怪,这本是无心之错,再说哪有什么彩头?对我们有文化懂科学的青年人来讲,是不会计较的,但我爹的性格执拗,先不应付一下是不行的。”
许明华点点头,姑娘的意思他明白了。说:“小黄,你爹要我交出一万元保险金,我也没说的,今年你家平安无事,我谢天谢地,相信你爹也不会诈人;要是碰上了意外,那就活该我倒霉了。”
黄利双说:“这也是我爹一时愤怒说出的气话,不管怎样,我会慢慢做我爹的工作,钱肯定是要退给你的。”
“只是我目前经济有困难,因为单位正在集资建家属房,我的几万元积蓄都卷进去了。”许明华嗫嚅道:“你看这样好吗?我先写个欠条,并留下我的身份证和手机号码,回去我一定想办法,尽早给你钱。”
黄利双盈盈一笑:“小许,这不委屈你了?”
许明华苦笑道:“唉,我自作自受,罪有应得呀!只求你放车放人,我们要去吊唁刘局长的父亲。”
黄利双陪同许明华来到公路,送他上了车,挥手告别。轿车拖着黄尘走了,许明华回首窗外,只见黄利双仍然立在公路上,目送着他们。
黄为德忙得不可开交,招呼宾客入席喝喜酒,听说女儿已放车放人,忙找到她,问道:“一万元保险金交了没有?”
“没有。”黄利双解释说:“人家出门哪带上这么多现金呀!”
“叫他打电话,让家里的人送钱来嘛!”
“爹,他们赖不了!”黄利双亮出了许明华的欠条和身份证。
黄家的喜事风光地办了,可是黄为德的心里一直笼罩着阴影,那个花圈不是好兆头呵!他心想今年过日子必须处处小心,事事谨慎。黄为德虽然脾气暴躁,思想迷信,但却很有心计,让他首先想到的是儿子,他的安全感应该摆在首位。这小子是初生之犊,车子一向跑得快,又喜欢喝酒,有时生意忙,不顾疲劳驾车,去年吃了几次黄牌,差一点吊销驾驶执照了。想到此,黄为德当机立断,反正他承包的果园也不景气,沙甜柚树老是不结果,丢了小头赚大头,帮着儿子跟车,天天监督他“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只要不肇事,搞运输的收入是可观的。接着,他又想到了女儿,她缺少社会经验,人又长得标致,外出闯荡多风险,让她去摆弄果园,过了今年再说。
春节刚过,黄为德便召开了家庭会,特别强调今年彩头不好,要小心从事。他从外面出车讲到家里用电,从乘船摆渡讲到预防雷击,可谓慎之又慎。
父命难违,黄利双只有在家弄果园。果树栽下5年了,别人的园里一片葱郁,柚树挂果累累。而她家的园内柚树却长不起来,结的柚子个头小,味道酸。她的父亲费了不少力气,又是深耕施肥,又是除草治虫,可果树就是长不好。这天上午,黄利双又呆在果园里百思不得其解,忽然她的手机响了,电话是许明华打来的。原来,许明华是个很讲诚信的人,他找了几个朋友,凑足了一万元,特来送给黄利双,因为考虑自己是黄家不受欢迎的人,便约黄利双到家门口的公路上等他。
黄利双收下了许明华一万元钱,还给他身份证和欠条,咯咯地笑着说:“许站长,这钱暂时存入信用社,先替你保管一阵子,待我爹的思想通了,再完璧归赵。”
许明华也笑着说:“小黄,我祈求你爹能退还给我,这倒不是为了钱,而是你家平安无事,我的心就安稳了。”
“但愿如此吧。”黄利双说着,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问道:“许站长,你是指导种植的,能不能到我家果园看看。”
许明华点点头。他们来到了果园,许明华捧起一把泥土,搓了搓,细细瞧了一阵,说:“这片地碱性重,养分少,含氮磷低,怎能种果树呢?”
“难怪我爹力没少费,果树就是比不上别人。”
“我看干脆把果树拔掉种药材,这片地土壤潮湿,背风向阳,多施些氮肥和磷肥,适宜种党参、枸杞、细辛等中药,很能赚钱。”
“好呵!”黄利双高兴得跳了起来,望着许明华说,“你是权威,我听你的。”
没过几天,许明华给黄利双送来了药材苗子,又传授栽培方法,经常给她带来有关技术资料,教她管理经验。许明华每次来到上湾村,吃住都在乡政府。多次接触中,许明华感到黄利双是个通情达理,热情大方的好姑娘,文化高,人漂亮。黄利双也认为许明华待人诚恳,感情真实,事业心强。地里的药材丰收了,他们的爱情之果也成熟了。
日落月升,桂香梅红。时令已进入冬季,昔日的新娘贺玲的肚子越来越大了,这使黄为德又多了一份担心。他想起新婚典礼时突如其来的花圈,不由心里发麻,生孩子危险性大,便叫女儿陪着贺玲去乡医院作产前检查,医生说胎位有些不正。黄为德考虑他们父子常在外面跑车,特地嘱咐女儿多陪陪嫂子,一旦临产,便立即送往乡医院,千万不可大意。
这天下午,贺玲的肚子阵痛,利双估计她是临产了,连忙用担架送往附近的乡医院。四个小时了,贺玲疼得浑身直冒冷汗,孩子还没生下来。医生说这是胎位不正引起的难产,必须马上送县妇幼医院。这时,天已黑了,下起了瓢泼大雨。不巧得很,妇幼医院的救护车已经外出,利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忙拨通了许明华的手机,叫他火速开车来乡医院,她的嫂嫂难产,要去县里的妇幼医院作手术。许明华冒雨赶来了,由于抢救及时,医院用了剖腹产,贺玲有惊无险,生下了一个白胖胖的婴儿。
飞雪迎春到,黄家热热闹闹地欢度春节。一眨眼,又一个正月初四快到了。初三这天,黄为德又一次想起了去年正月初四,想起了那个花圈和走错门的许站长,内心翻江倒海,感慨万端。回顾过去的一年,他心满意足,这是黄家最成功的一年。儿子在他的监管下,全年驾驶没有违章,得到交警队的表扬,业务也是红红火火,收入超过往年;女儿拔掉果树建药场,一年下来净赚3万多元;更可喜的是,儿媳给他添了个孙子。黄为德越想越兴奋,便把女儿叫到跟前,动情地说:“利双呀,去年我们一家平平安安,顺顺昌昌,你兄妹俩抱了个金娃娃,贺玲抱了个胖娃娃,真是双喜临门!要是你能与朱乡长结成连理,那多好,岂不是喜上加喜!”原来黄为德见女儿年纪也不小了,听说朱乡长年轻有为,官运亨通,托人说媒,两人见面后,朱乡长满口答应,没想到女儿一百个不愿意。
黄利双小嘴一撇:“爹,我的婚姻自己作主,不用您老人家操心,到时候自然会有一个称心如意的。”
“好好,只要你看中了,爹就依你。”黄为德一脸笑眯眯的。他乐滋滋地抽了一支烟,又说,“我仔细一想,老祖宗们传下来的彩头,可信可不信,还是事在人为。”
“爹,你这就想对了,主要是你绷紧了安全意识这根弦,这才杜绝了可能发生的事故。”
黄为德沉思一阵后,真诚地说:“我家添财添丁,这还得搭帮许站长。”
利双立即接口道:“爹,你不知道,小许对我们家的帮助可不少哩!要不是他叫我拔掉果树种药材,教给我栽培和管理技术,我哪能赚那么多的钱?要不是他冒雨赶来把嫂嫂送到县里的医院,及时手术,那可惨了呢!”
黄为德一听,激动起来,连声说:“对,对,不能忘人大恩,记人小过。利双,你明天就去县城,给小许一家拜年,顺便把保险金退给他。”
利双心里笑开了,但表面上佯装不乐意:“去他家干什么,又不是走亲戚。”
黄为德急了:“哎呀,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知恩不报,不仁不义,你要不去,我去!”
“爹,不用去,人家明天会来的。”利双不觉脸飞红霞,羞怯地低下了头。
“那好呵,明天要办一席好酒好菜,热情招待小许。”黄为德乐得像个孩子。
初四这天,黄家刚吃过早饭,一辆猎豹轿车欢快地响着喇叭,徐徐地驶进黄家大门前。车头上系着一朵红艳艳的塑料花,驾驶室靠玻璃贴个大双喜,还放着一个花篮,左右一对金童玉女,车牌上贴着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喜结良缘。
黄为德出门一看,又惊又喜:“今年初四来了一辆婚车,好彩头,莫非又是走错门了。”
正凝神间,只见从车上下来一个西装笔挺,皮鞋锃亮的青年,胸前别着红花,下面是“新郎”两个金字,提着一大包礼品走来,笑着说:“大伯,向您拜年,祝您新年吉祥,全家幸福!”
黄为德定睛一看,这不是去年今天车背上载着花圈走错门的小许吗?连忙拱手:“许站长,发财!发财!”
正这时,利双走过来,微笑着接过许明华手里的礼品,宾主一道进了屋。黄为德燃放爆竹后,连忙手捧一个存折递给许明华,歉意地说:“小许,这是你去年的一万元保险金,现在退给你。”
许明华说:“大伯,不用退了,这就当作我给利双的聘礼。”
“聘礼?!”黄为德摸不着头脑。许明华解释说:“我与利双去年底就办好了结婚手续,今天我一来拜年,二是接利双去县城,我们旅游结婚,不办喜酒。怎么,利双没有告诉您老人家?”
“这个丫头,同爹作迷藏哩。”黄为德哈哈大笑,“快给新娘戴上红花,你俩这姻缘,真是天作之合呀……”
(责编/邓亦敏插图/安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