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天籁慰魂灵

2008-12-29

上海故事 2008年10期

  山城石坊有家大平调剧团,丽珠与丽平一对孪生姐妹是团里的台柱子。丽珠尤其出色,唱念做打样样精湛,年轻时参加全国戏曲比赛,甜美的歌喉抑扬顿挫,音域宽阔深厚,赢得全场观众一片喝彩。一位资深的老评委赞叹不已,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女孩子唱得一尘不染般的纯净,真如天籁一般!最终,丽珠捧回了梅花奖的桂冠。
  大平调,是颇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一直传播了四百余年。
  如今,商品经济的大潮涌进了山城。石坊人习惯了电视节目,年轻人爱上了蹦蹦跳跳的流行歌舞。渐渐,大平调日见式微。终于在那年那月那一天,剧团歇业停演了。
  没了依傍的大树,演员们只得各自寻找出路。精明的人做起了小生意,唇薄舌尖的人当了推销员,还有几位没门路的人无奈地纠集一起,给殡丧人家唱起了“夜歌”。
  唱“夜歌”,是石坊地域的古老习俗。人死后,家人要请来一班吹鼓手,在守灵的三天里,吹吹打打,并适时地吼唱出一段段哀悼歌词,用悲凄的乐曲声倾诉人们对亡者的哀思,同时用激昂的锣鼓声护送亡者的灵魂一路走好,飞扬进另一个美好的世界。
  由于大平调曲声凄婉,艺人的嗓音又较吹鼓手们细腻甜美,尤其择选出的唱词更能表达对亡人追悼的感情。于是,一时形成了风气,殡葬人家纷纷来请演员们去唱“夜歌”。
  坐在家中喝美酒品香茶的贾桂,得知演员们唱“夜歌”收入不菲,不由嫉妒得两眼通红。决意不在屋中享清福,也要狠狠捞一把。算计一番后,心生一计,当即敲着铜锣在剧团家属大院猛转几圈,吆喝道:“全体人员都听好了,明天上午八时整,在排练大厅召开大会!”
  看看演员们陆陆续续俱已进入了会场,贾桂跳上一把阔椅中,居高临下望一转黑压压的人头,干咳两声,两手比划发了言:“市场经济的根蒂,就是通过竞争发大财!咱们演艺人员竞争的强项是啥呢?我思忖许久,认准了一条路,那就是去占领唱“夜歌”的市场!有几位同志已经开始行动。但方法不对!不能搞散兵游勇!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同时,也必须共同致富嘛!所以,作为团长,宣布从眼下开始,成立“唱夜歌有限公司”,下分八个小组,演唱人员与乐队人员合理搭配,由我负责接洽和分配工作!
  原以为贾桂有了枯木逢春的好消息,谁知竟然想出了如此可笑的馊主意,演员们不禁哗地炸了锅,纷纷愤懑地议论起来:“我们流汗出力去挣辛苦钱,让你坐着盘剥呀!”
  贾桂挥挥双手,厉声喝叫起来:“谁胆敢目无组织违反纪律,一律扣除低保工资,立即搬出剧团大院,自己去买商品房住!”
  会场上顿时鸦雀无声沉寂下来。贾桂历来就是个一拍桌子全团震三天,放个臭屁熏翻所有演员的歹毒家伙。想想日后没有保障的生活,再想想看都不敢看的商品楼房,演员们一个个无奈地低下了头。
  这时,丽珠挺起胸膛发了言:“我不同意!大家都清楚,作为演员,嗓喉是我们最珍贵的谋生器官。去赶场唱“夜歌”,肯定要受到不可医治的损伤!夜歌分小唱,大唱两种。小唱是守灵的第一天,因为来吊唁的人断断续续,演员可以歇歇停停。然而后两天丧殡人家要摆酒待客,就得大唱。白天不歇气,晚上更要烘托气氛加劲唱,一直要持续到天亮。如此强烈的工作量,任何一个演员都会精疲力竭嗓音嘶哑。体力消耗大日后歇息还能恢复,但嗓子一旦喑哑,就彻底断送了演员的前程!”
  看见作为副团长的丽珠拍案而起,大家齐齐一声赞叹,会场上又喧闹起来。
  贾桂见丽珠发了难,心中恨不得想扑上去咬上几口,但脸上却无些许怠慢。他皮肉挤出笑容问:“丽珠同志有何高明办法呢?”
  丽珠坦诚地说:“同志们,大俗蕴涵大雅!作为具有浓郁特色的大平调,就是这样的剧种。咱们的戏调清脆悦耳,如春鸟鸣啭;曲声雄浑有力,如江河奔腾。如果到全国巡演,一定会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嘛!前些天,我已向各地艺界朋友发出了求助信,相信不久就会传来喜讯的!”
  演员们听了,顿时欢腾雀跃起来。
  贾桂冷笑几声:“远水不解近渴!但愿丽珠同志讲的话不是春梦一场!”复又高嗓喝叫起来,“当务之急是大家要谋生,要发财!我宣布,仍按我的方案办!散会!”
  当晚,妹妹丽平迈进了姐姐的屋门。望望丽平的脸色,丽珠颓然叹口气:“你打算去赶唱夜歌了?”丽平沉重地点点头:“姐,你知道俺家的困难,夫妻双双下岗,两个孩子上学花费大,不去赶场子,日子实在难捱!”丽珠无奈地苦笑笑:“唉,姐姐只希望你好好保养嗓子,正是艺术成熟的黄金年代,千万别倒了嗓子哑了歌喉!”丽平两眶热泪:“谢谢姐姐的理解!”
  时光转眼过去了一月。这天中午,贾桂正喜滋滋躲在屋里数点钞票,屋门急急敲响了。开门一看,不由惊喜交加,激动得连忙让座,屁颠颠地敬茶敬烟,忙得团团乱转。原来,来访的客人贾桂在电视与报纸上频频看过,是位在省城发展事业的亿万富翁,热衷于慈善事业,名叫田来,祖籍就是石坊人。
  不速之客没有摆出阔老的做派,诚恳地央求起贾桂来。原来,田来的老母患了绝症,终日病卧榻上闷闷不乐。作为巨富,田来不遗余力来讨母亲的欢心。阳澄湖的大闸蟹,海南的鲜椰子,乌鲁木齐的杏干,他都派人坐飞机专程购来,又请来歌舞明星来给老太太唱堂会,相声演员说笑话。然而母亲并不高兴。问其究竟,原来老人怀念故乡的生活,尤其想听大平调,点名要听丽珠的演唱。
  看见巨富放在茶几上的二十万元,贾桂被一片红光照花了眼。转念一想,却又犯了难。不愧天生了一肚子牛黄狗宝,他思忖片刻便一拍大腿,谄笑道:“老板只管静候佳音吧!”
  点头哈腰送走贵客,贾桂急忙整理停当,三步并两步,赶到了丽平的家门口。
  看见团长竟然抱着一箱茅台酒进门造访,丽平不禁惊诧地张呆了嘴巴。贾桂一脸灿笑,巧舌如簧地说明了来意。
  丽平听过犯了难。去慰藉垂死的老者确实是善举,但冒充姐姐身份却是大悖礼仪!她为难地摇摇头。贾桂早已作好了准备,娓娓背起台词:“你是善良的人,满足老人临终的意愿,可是功德无量啊!在临终前给她温馨,消除她的寂寞,让她无缺无憾地离去,丽珠是会理解并原谅你的!”说着,掏出来十万元钱。
  丽平不禁大吃一惊。十万元!自己不知要干多少年才能挣得来!这时,丈夫的目光从茅台酒箱转移到桌面的钞票上,更加炽热如炬,他急迫地说:“中!我陪丽平今夜就跟您往省城赶!”
  丽平一行在富翁的引导下走进了豪华如厅堂的特护病房。一个面色焦黄两目黯淡的老妪无力地瘫坐在床上。听儿子讲,大平调的台柱来了,刹时来了精神,在护士的扶持下半坐了起来。她笑眯眯地点点下颏:“哦呀,离开家乡十多年了,梦里都听见你的戏!好闺女,走近点儿让老娘瞧瞧!”
  丽平忐忑走近,局促地笑笑:“大娘,您想听哪段戏文呀?俺一定唱好!”老妪喜笑笑:“模样还是那么漂亮啊!谢谢、谢谢!你就唱‘梁祝相送’吧!”
  丽平心中打起鼓来,这段戏是姐姐的拿手唱段,有几处优美的旋律,谁人也模仿不来。事到如今,也只得硬着头皮唱了。于是,随着丈夫胡琴弦音的响起,认真地吟唱起来。
  老妪先是面带饥渴地听,不一刻便投来疑惑的目光,又顷刻,颓然地深叹口气,挥挥手身子躺倒了。贾桂看出来端倪,忙凑近媚笑:“老人家如嫌这段戏不中意,改唱个春草闹堂吧,那段戏文喜庆!”老妪闭目不语摇摇头。
  一望这尴尬场面,富翁只好歉意地点点头:“麻烦你们千里迢迢来给老母慰藉,谢谢啦!”
  丽平返回县城后,愧疚万分地找到姐姐,泪眼如麻如实地讲述了一切,自责地掏出来十万元钱。丽珠面如冰水,狠狠地盯住妹妹半晌没言语。最后,她坚毅地站起身子,打了几个电话,招来琴师、弦手,说:“大家跟俺走!”
  出租车颠簸一夜,直至次日十时才赶到省城的那家医院。
  老妪已然气如游丝了,富翁正疲惫地守候在床头,听见轻轻款款的脚步声,便抬起头看,不禁诧异地问:“这是怎么了?”丽珠忙歉疚地伸出双手,将装钱的提包递了过去,三言两语将事由讲了个明白。富翁不由万分感动,正犹豫着不知该如何表示时,琴师弦手已然一字排开,凄美悲凉的乐声袅袅升起。
  紧随着琴弦声,丽珠启开了歌喉,婉转迷人的歌声犹如由天而降在屋中弥漫,仿佛穿透时空飞进听者的心灵。
  奇迹发生了,老妪突然大睁了双眼,耳朵耸起,神情紧张地寻找着曲声的来源。俄顷,她居然挺起了上半截身子,一脸惊喜地盯住了丽珠,专注地倾听起来,渐渐进入佳境。
  “梁祝相送”唱完了。老妪喃喃自语:“我听了十多年你的戏,好闺女,这次唱得最好听!”
  丽珠轻攥起老妪的手,甜甜低语:“大娘,我再给您唱段‘曹娘乘鹤’吧!”老妪一脸灿笑:“中!俺也想乘一回鹤呢!”
  丽珠润润嗓子,腰身轻摆,兰花指空中舞弄。随着琴弦笛子呜呜哑哑奏起,丽珠优美动听的歌声在病房中轻扬起来。曲调饱含感情,歌颂了曹娘含辛茹苦养育儿女的美德,赞美了曹娘助人为乐的善行,将人们对她正直的追忆升华到无尽的高度……
  当曲调轻缓停住,只留下娓娓余音时,老妪满足且惬意地轻叹口气。随声,身子悄然躺倒,鼻息停止了,脸上却永远留住了快乐且神秘的笑容!
  富翁呆立着,良久,才从凄美的乐曲声中,震撼地清醒过来。他扑嗵一声在床头跪倒,恸哭道:“娘啊!孩儿一定听您的交代,将这感天动地的大平调,发扬光大下去!”
  (责编/邓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