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才女李碧华的“懒婆”婚姻
2008-12-29居宝亮仁强
伴侣 2008年1期
李碧华,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才高八斗,行踪神秘,从不在大庭广众前抛头露面,坚持出书不公开照片、不安排签名售书,为此主动放弃了香港畅销书作家排行榜,被誉为港岛最神秘的女作家。在30多年的写作生活里,有百部作品问世,其中《胭脂扣》《霸王别姬》《纠缠》《秦俑》《诱僧》《青蛇》等被改编成影视剧,不仅捧红了张国荣、梅艳芳等明星,还摘取过戛纳大奖。
专栏比拼,结识博学夫君
李碧华出生于广东省一个阔绰的大家庭,其祖父有着庞大的资产,过着妻妾共侍的奢华生活。从小生长在装修精美、富丽堂皇的大房子里的李碧华见识了许多旧式的人情世故,也耳濡目染了许多家庭的悲欢离合,复杂的环境和华丽的记忆为她日后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中学时代李碧华的文采就彰显报端,独到的观点、新锐的文字让许多老师都惊诧不已。大学期间她被家里送去日本留学,在那里,这个生性灵异、才情极高的女子文化素养得到了系统的提升。
1976年,时任《文季月刊》总编辑的李碧华结识了在出版社工作的郭崇元。
那天,二人一起出席一个作品研讨会。与会的每位嘉宾桌前都有一个姓名牌,李碧华的牌子上赫然写着李白。当时郭崇元就坐在李碧华旁边,他对这个牌子很感兴趣,眼睛多次朝牌子藐去。李碧华的本名叫李白,笔名碧华,这只有为数不多的同事、朋友知道。“你和大诗人齐名啊!羡慕!”郭崇元从台湾来港工作,对李碧华的名字当然有所陌生。“哪里话,这么说来先生也想姓李?”李碧华的文风犀利,言语也是如此,这个调侃惹得两人哈哈大笑。交谈后,郭崇元才知道面前坐的这位肤色黝黑、身材小巧的女人是位大作家,不仅身为主编,还担任香港电视节目的总策划、大学讲师等职,“年轻有为,活力无限!”李碧华的精力和实力让身为打工仔的郭崇元自叹弗如。“请问李主编芳龄?”也许是对面前的女人产生了好奇的钦慕之情,散会后郭崇元顺嘴问出了这句话。“惭愧!惭愧!已至暮年,老顽童矣。”李碧华笑着摇摇手,随即闪身消失。可是没多久,一位会场负责人带着郭崇元来到了李碧华的办公室,“主编,他打碎了门厅的玉器花瓶,非要来见你付赔偿。”李碧华笑了,示意对方落座。郭崇元结结巴巴地解释着,一副无辜无奈的样子。“算了,算在我账上。”李碧华手一挥说。
这以后,郭崇元经常会翻阅李碧华的文章和书籍。当时李碧华在《东方日报》开有专栏,栏名白开水,郭崇元每期必看,数期之后,郭崇元也开辟了一个时评专栏。郭崇元曾致电李碧华让其对己小文提点意见,李碧华还未张口,郭崇元自我调侃说:“我的栏目只有鸡蛋大小的地方,而你的却有西瓜般大,并高居我之上,看来主编的确威风啊。”此后,郭崇元经常拿着报纸来李碧华的办公室讨教,终于在一次闲聊中,郭崇元说漏了嘴。“上次的花瓶事件是我一手策划的,目的是为了证实一下李主编是否婚配……”李碧华此时才如梦方醒,这个写情出身的大才女在自己的情感上却被“愚痴”撞了一下腰。
这两个尚且被算做大龄的男女就这样相爱了,整个过程被外人称之为波澜不惊。因为大家从未看见李碧华收过花,也从未看见两人卿卿我我。殊不知,一向低调的李碧华却幸福不已,她坦言郭崇元是位有礼貌,学识渊博的男人,她自己做主把自己的终身交付给了对方。二人的婚礼非常有意思,见证人是两人出版的书籍,高高厚厚地摞了一桌子。
婚姻懒婆
婚后的李碧华更加忙碌,身兼数职的她常常捧着稿件靠在床头就睡着了。郭崇元心疼爱妻,经常帮她收拾凌乱的书桌、床铺。那时需要天天坐班的李碧华经常会忘记今天是星期几,有几次重要会议甚至因为忙碌和大意出了差错。看到爱妻自责焦虑的样子,郭崇元也分外心急。一次到日本出差,他听说日本有种星期筷子,即在筷子的上端分别刻有周一到周日的字样,便当即买下。回去后他嘱咐阿嫂,适逢周几就拿出那天的筷子,这让吃饭的人一目了然。李碧华看到这份精致的礼物后大呼开心,看到老婆孩子一样的笑脸,郭崇元心里很是满足。
但令人诧异的是,这种理解的爱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反之是主编老婆越发依赖起夫君。她经常在电话里喊道:“郎君,冰箱里可有橙汁?”“我的辞海你看到没有?”“麻烦你叫侍应生送份文件给我,在床头的左边……”郭崇元成了打杂的小工,一会儿端汤送水,一会儿又要登高找书。而且他发现婚后的新房是越来越凌乱,屋内到处都是书,卧室的地板也被报纸杂志堆满。先生眼里的李碧华是个十足的恋床主义者,她把电脑、书柜、书桌统统搬进卧室,弄得卧室只有方寸转身之地。“好好的书房你不用,偏要挤在一起,你要人家怎么睡觉啊?”郭崇元的牢骚听起来还是蛮温柔的。李碧华莞尔一笑道:“书房囤书,卧房囤人,人不离书,快乐滔滔;人若离书,凄苦遥遥。”她的这句话把郭崇元逗乐了,看来妻子今生是要与书床做伴了。两天后,下班回家的李碧华忽然发现卧房与书房间的墙被打通了,光亮通畅。而且两人的大床也换了张新的,弧形的床头上是开阔的书架,六个又绵又软的大枕头朝主人张开了笑脸……“看来今生最懂我的人莫过于先生郭崇元了。”
在先生的支持下,李碧华的事业势如破竹。她的小说在婚后的若干年里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许多作品都被大牌导演看中并改编成电影剧本。1988年关锦鹏执导的《胭脂扣》由歌坛巨星梅艳芳主演,夺得了台湾金马奖、意大利都灵电影节奖等众多奖项;1989年《潘金莲之前世今生》捧红了玉女王祖贤;1990年《诱僧》让百花影后陈冲再度一飞冲天;1992年《古今大战秦俑情》让张艺谋和巩俐名声赫赫;1995年陈凯歌执导、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夺得了象征着文艺片最高荣誉的戛纳大奖。这些顶尖导演和一流演员的名声让李碧华拥有了大批的崇拜者和敬慕者,但性格萧戾的她从不出席任何签名售书仪式和作者交流会,甚至和导演洽谈的会议都是能推则推。“干嘛把自己包裹得如此神秘,其实有人崇拜是件幸福的事。”郭崇元对妻子的做法非常不解,曾多次询问。但李碧华只是笑,不言一语,问的多了便丢过来一张自述小档案——年龄:数字太大;三围:数字太小;身体特征:头角峥嵘;性格特征:忠肝义胆,一丝不挂;愿望:不劳而获、醉生梦死;所崇拜的快乐美满人生:七成饱,三分醉,十足收成;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力,享下等情欲。“这哪里是名人小档案,简直就是懒婆自述嘛?”
妻子的话让郭崇元内心非常敬佩,这个老婆虽然不善家务,但文采实在一流,她的小说节奏紧凑、行文轻快、对白精彩、扣人心弦。写情写得离奇、细腻、诡异、凄艳,不但别出心裁,而且超越极致,郭崇元经常会捧着爱妻的书读到天亮。
领略真正人生,驰骋潇洒世界
李碧华是个率性之人,在众多作品问世和越来越沉重的时间战中,她选择了辞职回家专职写作。望着那张大床,李碧华惬意满足,“这下我着实可与床为舞了,再也不用看时间的脸色。”其实工作起来的李碧华是非常玩命的,有时通宵打电脑至次日清晨,而整夜只靠咖啡充饥。对于作品的真实性,这个小个子的女人是出名的认真和胆大,曾孤身一人三赴黑社会。1997年,李碧华因剧本的修改需要加深自己对底层社会的深刻了解,于是便不做声响地告别先生,找出一件破旧衣,只身卧底黑社会。好在李碧华长得黑黑瘦瘦,背上篓筐,非常像“垃圾女”。那次卧底长达一个月之久,李碧华凭借多年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把“垃圾女”扮得活灵活现,未露出一丝破绽。可家中的郭崇元却急火攻心病倒在床,当得知妻子安全回来时,丈夫已认不出结婚十几年的老婆的模样了。
“她的作品别出心裁、瑰奇诡异、雅俗共赏,糅合了她特有的灵异,也为她赢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誉。”这是郭崇元阅读了李碧华所有作品后对爱妻的评价。此时,早已身为主编的他不惜抛开繁重事务,精心将此评语用正楷描之,裱后挂于二人的卧房内。
2000年后的李碧华已经功成名就,她过起了自在逍遥的中年生活。有阵子,李碧华对各地名品情有独钟,她经常携夫君到北京、深圳、上海去品尝各路小吃。每一条街、每一种小吃,李碧华都能说出名字和典故。她的娴熟、精通让郭崇元自叹弗如。最令郭崇元瞠目的一幕是在北京的王府井小吃街上,那天因影星刘嘉玲和梁朝伟也莅临品尝小吃,结果整条街被娱记围得水泄不通。但是身穿休闲服的李碧华和郭崇元却乐得逍遥自在,众人都追捧明星去了,他二人仿佛入无人之境,频频穿梭点菜闲聊,更无一个镜头骚扰。“现在品味到百姓的快乐了吧?自由、平静、快乐才是最大的幸福。”阳光下的李碧华带着一副太阳镜,她闲淡自若的举止和自然轻松的心态让她看上去快乐无比。
郭崇元此时才明白爱妻为何如此低调,原来她要品尝最宝贵的快乐生活。
生活中的李碧华一向以素面示人,从不化妆,先生出国买与她的化妆品一直搁浅,这曾让郭崇元很是郁闷。2007年3月,两人30年珍珠婚纪念日时,李碧华把那一管管口红制作成了一幅红玫瑰的傲春图,并用画框裱好,挂于卧房,煞是精致。“礼物是用来收藏的,而不是使用的。”爱妻的刁怪观点让郭崇元感动融融。
实在是说不清楚/你何时潜入我的心湖/几多次相会在梦中/享受那真情爱抚/爱情不是自制的名片/是两颗心在情感网上的倾诉/爱情不是金钱的奴仆/而是以诚挚热血浇灌出的常青树/爱情不是盲目的撞击心灵/而是彼此和谐共震的音符/爱情最记恨心术/因为它会给你的灵魂烙下太深的痛楚/爱情么/就像一部经典/打开,受用不尽/合上,令人感悟……这首诗是两人相识时,郭崇元写给李碧华的,而此时郭崇元却读出了自己对爱妻与婚姻这30年中的爱,同时它也包含了一个男人对那个喜欢穿对襟衣服,喜欢放鞭炮烟花,有着浓郁怀旧情结,有着自由舒放艺术气息的女人关于爱情的最好诠释。
责编/紫君
E-mail:zijun0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