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涵予:昔日龙套,今日主角

2008-12-29李文忠

伴侣 2008年9期

  
  张涵予今年40岁,对于很多明星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大红大紫了,而他这个时候才开始红,张涵予的评价是“挺合适”,“要是再年轻一点儿,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我根本演不了也不敢演这个角色。”
  结识冯小刚导演后,张涵予从贺岁片开始正式迈入自己梦想的电影表演之路。其实在冯氏贺岁片中,张涵予的出镜率绝对能够称之为高,见证了一个从龙套到现在终成主角的渐变:从《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到《天下无贼》中戏份开始吃重的卧底韩警官,进而到《集结号》中挑大梁的谷子地。
  从艺后张涵予出演了数十部话剧、电视剧、电影等作品,如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动什么别动感情》,电影:《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等。
  
  配音出身,曾想一生献给配音事业
  
  张涵予祖籍陕西,出生在北京,典型的北方帅哥。1988年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以后,张涵予选择了中国煤矿文工团。在1995年之前,张涵予几乎没演过什么电影和电视剧,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译制片的配音上。早在高中时,张涵予就开始在中央电视台译制片组给外国影片配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阿信》等都是他高中时的配音作品。《沉默的羔羊》《拯救大兵瑞恩》《指环王》《特洛伊》等外国大片中都能听到张涵予熟悉的声音。最近,他刚刚为美国电影《鲨鱼黑帮》配过音。但与配音比起来,张涵予更喜欢演戏,他说演员是一个让人琢磨的职业,演戏能让人上瘾。
  张涵予这样描述自己做配音时的心情:“配音是一种惯性,谈不上什么创作,只是一种流水线的工作。每天睁开眼就知道第二天有什么活,提前都约好了,洗把脸,就到录音棚。人到一定岁数的时候,总想干点儿有创造性的事,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就像人们说的‘人要没点儿追求的话,谁这么早起床啊’。我后来琢磨电视剧现在也挺火,电影也挺火,我为什么不能去干这行呢?”
  
  10年前,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1984年,我就进入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做配音演员,那时我还是个中学生。我在电视剧制作中心待了很多年,配过第一代的唐老鸭,也配过后来的《拯救大兵瑞恩》。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最早是在三环路边上的一个小院子里,那时我常会在走廊上看到一个瘦高的男人在晃悠,他喜欢一个人,靠着墙,低着头,抽着烟……我想事情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便注意了他很久。终于问别人:“那人是谁?”人家告诉我:“他啊,冯小刚,老美工,现在折腾着做导演呢!”
  我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人,也不是没事就去认识导演和制片人,求个角色要个机会的人。我很崇敬冯小刚。算起来我和冯小刚共事也已10多年,但那时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会相遇的人总会相遇。1998年我主演了叶京导演的《梦开始的地方》,恰好冯小刚是艺术顾问,我就在叶京的带领下去他的工作室。我说:“我是张涵予!”他说:“我早知道了!”我说:“我也早知道你是冯小刚……”
  
   客串各种角色,替导演着想
  
  从《没完没了》开始,我在冯导的电影里客串过各种角色,角色都很小,开始是没台词的“神经病”,后来是有一句台词的“电视台同事”,到《天下无贼》台词终于多了,名字是“警察甲”。他叹息,一直说要给我机会好好发挥一次,总是找不到。
  我和冯小刚私底下交往很频繁,他会找我讨论各种剧本,我也经常指导他配音,他更经常拉我去饭局。人家说,你和冯小刚不是哥们吗?怎么不见他提拔提拔你。我认为,主动提要求是一件让别人为难让自己下不来台的事儿,有合适的他肯定会想着你,不适合你生插也插不进去。
  他一开始准备《集结号》,就想到了我,并给了我剧本,我一看那剧本,就进入了谷子地的角色。他说:“那天,我看到你蹲在地上一边看剧本,一边抹眼泪,我就知道,你是谷子地……”考虑到种种因素,他给我“男二号”角色,我已经很感激。“男一号”一直没有定下来,而我曾经陪过十几个“男一号”试戏。
  我和冯导说:“你就让我试一下‘男一号’过过瘾,就算让我唱双簧,试完‘男一号’演‘男二号’都行。”他笑而不答。2006年8月,我刚准备进一个电视剧剧组,他突然给我电话,“现在决定你演谷子地,马上收拾一下,准备下东北部队去训练。至于那个电视剧,就算赔6倍钱,你也给我推了。”我当场懵了,我甚至不记得当时我回答了什么。他后来跟我说,那天王中军提出要我来做男一号时,他心里乐开了花,可他不敢表现出来,只好保持找不到男主角的忧虑状,王中军为此还安抚了他半天。
  
  
   入戏太深,让自己走不出来
  
  这几个月,我和冯导走南闯北地做宣传,最害怕回忆起拍摄《集结号》的日子。
  有多难?很难。冷,零下20度把黑土地都冻得和石头一样硬;苦,来自韩国的女工作人员,为了不在野外方便,5个月里天天都不敢怎么喝水,嘴巴干裂了,就凑到水杯里湿润一下;伤,几乎每个主创人员都受过伤;累,早上5点就要起来化妆,有时候一天只能拍两个镜头。
  拍《集结号》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近的来说,真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我的腰留下了永久性损伤,而我们所有演员的片酬加在一块儿也就100多万元,还没一个摄影师的贵。加上我推了好几部戏,今年基本不赚钱。
  由于入戏太深,导致我现在还没有完全从这个人物中走出来。我晚上还会经常梦到我要去找那些战友,但是有人拦着我不让我去,然后就会哭醒。我总觉得电影好像还没有完,我要去把那些事情办好。
  《集结号》在韩国釜山电影节首映时,很多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更是围着张涵予用韩语热烈地叫着“大哥”、“谷大哥”。
  冯小刚在《集结号》上映前曾预言,张涵予演得太好了,演出了谷子地的重情重义、坚韧不拔,一出家门准会受到女影迷的追捧。没多久,张涵予的妻子就找上冯小刚的门来了。“导演赶紧上映吧,张涵予魔怔了,经常睡到半夜嚎啕痛哭,醒了就在那儿发呆。”
  生活中的张涵予已经有个幸福的家庭,女儿8岁。张涵予穿的衣服,也都是老婆一手操办。用他的话说,老婆对服装特别有研究。
  
  寂寞型的“腕”
  
  其实张涵予人很好、很踏实,对朋友很真诚,对自己所喜爱的工作也很努力。采访张涵予就像和久违的老朋友聊天一样轻松,他有问必答,一点架子都没有。
  在拍戏的100多天里,遭遇了很多危险和困难,尽管身心极度疲惫,但精神上有很大的愉悦。他一贯喜欢享受阳光,而这次拍《集结号》三个月见不到阳光让他觉得很难受,拍完电影后他特意去三亚享受“阳光浴”,把自己晒得黑乎乎的。
  张涵予平常很少去酒吧、夜总会、打高尔夫球,属于寂寞型的“腕”,喜欢收藏古董家具、看书、旅游。他说旅游可以帮人忘记都市中的烦恼,山海之间最能放松紧绷的身心。
  不论去什么地方旅行,他都喜欢探究风景背后的文化底蕴,有时历史的、人文的东西能使一个人瞬间得到提升。
  他喜欢中国的古代建筑,各地朴素的造型、石刻、彩画、金丝楠木的柱子都能吸引他的目光。张涵予出国旅行,也喜欢淘宝。他去过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计划今年去欧洲。出发前他都会查阅目的地国家是否有中国的文物,他说在那些地方往往能“淘”到比国内便宜的优秀的黄花黎、紫檀明清家具,扎进古董店跟人家聊天看东西他永远不会觉得累。
  说到美食,张涵予说年轻的时候无肉不欢,什么肉都吃,涮羊肉自己能吃三斤,现在吃青菜和鱼比较多,特别爱吃烤鸭、涮羊肉等老北京菜,也喜欢吃西餐。他爱喝茶,习惯早上喝花茶、中午喝铁观音,晚上什么也不喝。
  他还喜欢吃坚果,他自嘲说自己是松鼠转世的,别人吃核桃三五个就头晕,他一会就能吃一斤核桃、半斤榛子以及花生、小胡桃什么的。
  他有一辆征途4700的切诺基大吉普,让他有安全感,他会觉得有路没路都能走。他想有空闲的时候,跟北京的“大切诺基”俱乐部,玩一次北京到拉萨的自驾之旅,既安全又好玩。
  责编/彭艺珂
  E-mail:pengke4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