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喻恩泰的炒股经
2008-12-29阚世华
中国新时代 2008年1期
喻恩泰说自己只用百分之一的头脑和千分之一的精力在炒股,他很清楚主业是什么,股市是跌还是涨,他并不在乎,“我从来不会去预期自己会在某支股票上赚多少,我做的都是长线持有的股票。”
晚上11点之前,喻恩泰在助理陪同下返回自己下榻的酒店。近半个多月以来,喻恩泰的生活都很有规律——早7点进入录音棚,给自己主演的电视剧《壮士出征》配音,直到夜深人静时才结束。
采访喻恩泰时已经是凌晨,习惯“夜猫子”生活的喻恩泰依然很有精神。“我刚刚打车从录音棚回到酒店,在酒店住了快半个月了。”喻恩泰笑着说。
出租车、住酒店构成了喻恩泰的日常生活,因长期在外奔波拍戏。喻恩泰并没有在北京或上海等自己经常去的大城市买房子,一向酷爱汽车的他也没有给自己添置新车。

“买房以后会考虑,但买房子我只会为了住而不会为了投资。我不会去做房产投资,这个行业不太景气。汽车暂时也不会买,现在出租车很方便,自己开车还要找停车位,太麻烦。”喻恩泰告诉记者。
因饰演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的吕轻侯——“秀才”角色,喻恩泰一炮走红,但为了完成学业,他已经推掉了很多部戏,“我现在推掉的片约比我拍过的戏总和还要多。”
《武林外传》之后,除了《房前屋后》一部戏外,喻恩泰没有再接别的片约,这也使得喻恩泰少赚了不少钱,但他似乎不是很在意。
从菜鸟到“股神”
在2007年8月上映的影片《大话股神》中,喻恩泰演绎了一位从菜鸟变成一代股神的青年。而在现实生活中,喻恩泰在圈内也是一个小有名气“股神”。
因为拍电影《大话股神》而结识了一些投资行业的朋友,加上他的“直觉还一直比较准”,虽然从2006年11月才开始接触报表分析,2007年1月正式进入股市,但几个月下来,喻恩泰还是“小赚了一笔”。
其实喻恩泰早在拍《大话股神》前就已经开始玩股票了。
2005年,喻恩泰在朋友那里学到了一些股市知识,在股市低迷、股指跌破900点时,喻恩泰选择了买进股票。
“香港以前曾经有段时间整体经济、金融、房产行业都全面下跌。我觉得什么事情都适得其反,物极必反。跌了那么久,到一定时间就会回升。”喻恩泰说,自己最初只是想“玩玩”。
2006年11月,喻恩泰在某制片人的介绍下买进了一支股票。“那支股票走势很一般,开始运气还不错,赚了20%—30%。但后来就不行了,结果制片人说那支股票是他最喜欢的,那时我才知道原来他‘恋股’,只认准一支股票。”
喻恩泰原以为一个人没钱时会难受,但后来他发现一个人有钱时会更难受。“有段时间对于财富没有什么意识,但当股票及账面上的数字不断上涨时,就会随着数字的增减感到心惊肉跳。”
当喻恩泰的财富一天之内增长几十万时,他自己都吓坏了。“想象一下,一个普通收入者的财富突然每天涨几十万,而且连续一个月,那会是什么感觉?”喻恩泰对记者说。

在股票狂涨的那段时间里,他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每个人的财富都在暴涨,于是他开始恐慌:钱是不是不值钱了?物价是不是要飞涨?这个世界是不是不正常了?
“有那么一瞬间,我有一种虚幻的财富妄想症和不安全感。”但在理性分析之后,他平静了,这个世界还是正常的,“经历了几次大跌之后,才发现毕竟在股市中赚到钱的人还是少数。”喻恩泰平静地说。
“股市里有很多荒谬的事情,光说理性是没用的,要对风险产生厌恶感,那样就会在投资的时候变得理性,进行价值投资而不是投机。”显然,这是喻恩泰的经验之谈。
在喻恩泰看来,人要尊重自己,就要尊重自己的财富,不能滥用自己的财富。另一方面,他还有个原则,就是宁可少赚不能多赔,比如他估计某股能涨9块的话,绝对会在8块的时候就抛出,“要摆正心态,不能拿炒股当过日子,要把参与经济发展当作一种乐趣,要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太贪婪的人,最后往往会被股市套住乃至倾家荡产。”
在投资中领悟人生
当然,喻恩泰也有失策的时候。
在大盘涨到6100点前,他已经把手中的A股全部抛出。“我买的一支股票已经涨到200多元的时候,我看形势过于太好就选择了出仓。但当我抛出不久,这只股票却已经涨到300元了。”
喻恩泰的炒股思维可能与其他人不太一样。他有三个原则:一是反向思维,当别人恐惧的时候自己要有信心;别人贪婪的时候,要提醒自己应该恐惧。要看到股票下跌是个很好的机会,这时候很有可能买到平时看好却买不到的股票。二是选择牛市进入。三是选择业绩好的股票。
“我身边有很多炒股的人,我会向做得比较好的人学习,做得好一定有他们的原因。”喻恩泰认真地说。
每次,喻恩泰都在股价波动或持续走跌一段时间内出手买入股票。“大概跌幅在20%左右时就买入,结果很走运,一个月内就能赚到20%。”这一招使喻恩泰屡试不爽。
“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相信股评家或是身边的朋友,他们给的消息可能是套子。我就很看好保险类的股票,它们可能会涨得很慢,但一直都在涨。”
在喻恩泰看来,炒股使得自己的心态更健康了,让他懂得了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要看长远的道理。喻恩泰说自己只用百分之一的头脑和千分之一的精力在炒股,他很清楚主业是什么,股市是跌还是涨他并不在乎,“我从来不会去预期自己会在某支股票上赚多少,我做的都是长线持有的股票。”
其实玩股票是喻恩泰的第二个选择。最初喻恩泰最看好的是黄金市场。
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7月《武林外传》拍摄期间,喻恩泰就已经开始关注世界黄金价格的走势,那时已经涨到100多元。喻恩泰告诉鞠虹杰自己想买黄金,但被鞠虹杰笑称为“农民”。
“我去银行买了‘纸黄金’,当时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了。”喻恩泰一脸认真地说。
正当黄金走势越来越高时,喻恩泰却不得不因要给家人购置新房而套现。但他套现后,黄金又开始一路上涨,最后一直涨到180多元。
投资让喻恩泰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认为,人要有危机意识。对此,喻恩泰引用了电影《无间道》的一句台词“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玩股票可怕的不是赔钱,而是赔钱后你都不知道是怎么赔的。”
喻恩泰平日没什么太大的开销。除了手机费,他平时基本上是用不到钱:工作时都是剧组提供起居和餐饮,服装也是参加各种商业活动时厂家送的,他说每个月有一千就足够了,“就连现在穿的衣服还是上学时穿的。”喻恩泰笑言。
有钱后的喻恩泰也开始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但他并不希望外界过于关注这样的事情。喻恩泰说自己在做一个基金,类似于李亚鹏的“嫣然基金”。
“学生时代赚的第一笔四位数的收入就拿出一半捐给了希望工程,当时我还是个穷小子。如果我将来有很多钱,还会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喻恩泰说。
采访手记
喻恩泰其人其事
1977年出生的喻恩泰,原居南昌,现与父母迁至庐山脚下的九江安家。他外表玉树临风,瘦而不弱,性情温和。
喻恩泰生活朴素,在家经常做家务,在外和朋友吃饭时总抢着买单。他在家每天会到超市买菜,还会拿着《牛津辞典》陪伴病中的父亲。虽然成名,但在喻恩泰看来,自己“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演员。”
喻恩泰说《武林外传》对他的影响是“带我进入了公众视野,给我一个存在空间。让我明白喜剧的背后是严肃。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笑,而是为了感动。”
拍《武林外传》时,喻恩泰正在写毕业论文,常常从晚上写到早上6点,上午10点又要起来拍戏。“好在当时大家是在与世隔绝的山上拍戏,身处的环境像世外桃源,我可以在拍戏之前先跟狗玩一会,或者跑跑步、看看山花,这样来调节情绪。”
喻恩泰大学学的的是主持专业,央视当红的主持人董卿是他的师妹。演“吕秀才”前,喻恩泰正在上海戏剧学院读研究生,因为和编剧宁财神很熟,所以被推荐给了导演。
《武林外传》并不是喻恩泰的第一部戏,此前喻恩泰在电视剧《都市男女》中也有上佳表现。“我记得第一个找我签名的人,就是用我在那部剧中的名字TOM喊我的。当时我还在读硕士,下午上课前去买汉堡包,离开餐厅时,有人追出来,我以为自己忘了给钱,结果那人问我是不是TOM,对方自称是个留学生,来南京拿机票转机飞德国,说很喜欢我演的TOM那个角色。”喻恩泰说。
拍《武林外传》耽误了喻恩泰一年的读书时间,因此喻恩泰决定放弃片约,继续把博士课程读完。“其实我学问做得并不是很好,但我只是想把这件事做完。”
在读书和演戏之外,喻恩泰有段日子还一直忙着陪伴病重的父亲。
“父亲刚去世,我演《暗恋桃花源》时,有一天拉了三十多次,但仍没日没夜地演。我不觉得辛苦,对我而言,演戏就像是心理治疗,也是一种发泄。很多人忙碌也不一定有成绩,有80%的优秀演员一辈子都没出过名。”
喻恩泰认为自己其实不是个认真的人,事情多起来,甚至还很有些懒。“我没有什么太多的追求,只想先读完这三年戏剧博士的课程。我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太大不了的关注,至今有人跟我合影,我仍觉得受宠若惊。我拍戏从不是为了出名,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身体健康,不拖累家人,每天能自己买菜做饭。”
在风靡一时的《武林外传》中,喻恩泰扮演的吕秀才是个“算账”的,而实际生活中的喻恩泰的确也很会投资理财,被圈内人称为“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