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VC爱上中式餐饮
2008-12-29阚世华
中国新时代 2008年1期
提要:众多中式餐饮企业选择规模化扩张时,都对资金有着迫切需求,因此它们也成为风险投资的下一个淘金地,“中国人别的可能不行,吃肯定是可以的。”
真功夫餐饮连锁董事长蔡达标俨然已成为“空中飞人”,因为他一周内要飞好几个城市考察市场。
记者见到蔡达标时,他刚从广州飞赴北京。蔡达标本不善言谈,但是在谈起餐饮业时却神采飞扬,“中国餐饮连锁业现在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他兴奋地对《中国新时代》说。
2007年10月26日,真功夫宣布获得今日资本、联动投资两家风险投资3亿元人民币;同时,蔡达标计划2008年在全国开设100家真功夫直营店,从而扩张达到300家门店。
真功夫仅仅是中国餐饮连锁业具有代表性的一员,像小肥羊、谭鱼头等众多中式餐饮,也相继受到资本市场热钱的追捧,先后都得千万美元的投资——中式餐饮似乎成为风险投资的又一个淘金行业。
其实中式餐饮的兴起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根据《2006年中国餐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6.8亿元,预计2006年全年超越9000亿。在迅猛的发展势头下,越来越多的餐馆开始了连锁经营,并铺设了遍及全国的网络。
2003年11月,小肥羊在美国洛杉矶市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分店,2004年6月在素有“美食天堂”之称的中国香港特区开设分店,2005年10月,其北美第一家直营店在加拿大多伦多问世。如今,以经营火锅为特色的小肥羊已拥有700多家连锁店。
而创始于1987年的小南国,目前在上海和香港地区共拥有27家餐厅,其中香港地区4家。小南国集团麾下现有上海小南国餐饮有限公司、上海小南国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小南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拥有“享食78”、“满记甜品”等衍生餐饮品牌。
众多餐饮企业规模化扩张时,都对资金有着迫切需求,而上市融资、吸引外资则是这些企业选择的共同方式。

不久前,欧洲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3i集团和普凯基金以投资者身份共同对小肥羊注资2500万美元,这是我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餐饮企业。上海最大的订餐服务公司“订餐小秘书”也宣布已经获得海外基金的投资,首期500万美元的投资到位。
大众点评网CEO张涛表示,他们正在考虑模仿携程的商业模式,计划向餐馆、百货公司收取低廉推荐费用,并向用户发行免费的打折卡。“订餐小秘书”创始人刘骊更是表示要做餐饮行业的携程。
据统计,2006年第一季度风险投资商在中国的投入额超过3亿美元,是去年全年投入额的两倍。已经拿到投资的餐饮企业都选择了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张。
尤其在2007年,中国餐饮业更是迎来了吸引资本的密集期。比如2007年6月13日,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和海纳亚洲创投基金与重庆小天天鹅控股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从电信、媒体、科技等产业,逐步转入传统行业,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被视为盈利丰厚且增长迅速的项目。
中国餐饮行业虽然整个市场容量很大,但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行业内一直都缺乏大型的规模化的中式餐饮巨头企业,比如在中国内地排拉前100名的餐饮企业,其销售总额只占整个市场的7.3%。
“餐饮行业是消费品市场上的活跃板块,此次资本市场和连锁企业合作,连锁化的餐饮企业能够给资本市场带来无限的想像空间,餐饮行业因而引进资本和智慧,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说。
据悉,在未来三至五年内,红杉资本和海纳亚洲创投基金计划对重庆小天鹅火锅连锁共计投入2000至2500万美元,在大陆、港台及海外新开直营店150家,连锁加盟店200家,使经营业绩优良的小天鹅火锅连锁店超过600家,销售收入达40亿元,力争将重庆小天鹅打造成世界级的餐饮企业。
[链接]
VC 如何爱上“真功夫”
提要:蔡达标打算用五年的时间,将真功夫做成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式快餐品牌。显然,在获得充足的资金之后,这位生长在东莞的年轻富豪变得更有底气了
一年前,当身为投资者今日资本总裁徐新第一次见到真功夫董事长蔡达标的时候,就惊叹于他对中式餐饮业的悟性和作为企业家的定力。
“他不像别的老板有了钱就去炒股票和房产,而是一心一意只干一件事情,另外,他一个加盟店也没开,很不容易。”第一次见面,徐新更坚定了投资的决心。
投资真功夫之前,徐新已经从南到北,看了16家中式餐饮企业,最后主动找到了真功夫。
徐新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蔡达标的情形。两人分别从东莞和香港赶来,在深圳的威尼斯酒店约见。“第一次看到他我就觉得,这个人将来会很有前途。我们这一行是看人赚钱的,当时觉得他是个好苗子,将来必成大器。”徐新告诉记者。
当时,真功夫已经开设了100多家分店,可它没有任何融资,没有开一家加盟店,所有的钱都来自内部积累。在徐新眼里,蔡达标把所有钱都投入企业,说明这个人很专注很有定力;另外,行业内很多人都尝试加盟店,但蔡达标没有这么做,“说明他悟到了精髓。”
接下来的一年里,双方开始了频繁接触,来来回回地互相了解。每次接触谈的都是关于餐饮生意的事情,包括开店、选址、招人、绩效考核、企业文化、品牌塑造等等。一般的项目三个月就能完成了,可真功夫项目谈了将近一年。一方面,当时的今日资本尚处于融资阶段,资金还没完全到位,另一方面,真功夫并不是急需资金。就这样,双方了解磨合了很长时间。
在徐新看来,中式快餐连锁靠的还是规模效应,一开始不能指望它赚很多钱,还需要投入,培育好多年,等达到了规模后自然会赚很多的钱,所以投资者要有耐心。
“我们早在99年的时候已经开始投资中式快餐连锁行业了,当时投的是永和大王,当时只有7、8家店,投资后发展到50家店开始盈利,到了80多家店的时候创始人就决定把它卖了,现在想来挺后悔的,如果当时不卖就好了,一直做到两三百家店的rOidYEurKPs+MLEFlPza3dySu0HsVTBRW9A7+XKs3Qo=时候就很不一样了。”徐新说。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者,徐新的理念代表了大部分投资者的观点。“其实我们已经关注这个行业很久了,一直都想投这个行业。我们一直很喜欢这个行业,中国人别的可能不行,吃肯定是可以的。”
在徐新看来,中式餐饮连锁发展的重点在几个方面:首先,标准化管理非常重要。肯德基在中国有两千多家店,麦当劳在中国也有七、八百家店,但在中式快餐上,真功夫的200多家分店算是大规模的,中式快餐正因为没有标准化所以不容易做大;第二,中式快餐赚的是辛苦钱,一分一厘地在赚钱,必须要有很好的管理方法,从食品质量控制、现金管理、开店选址管理、人员的培训到人员上岗的标准化流程全部都要非常精细地一点一滴去做;第三,中式快餐业其实也是一个“地产行业”,选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店的业绩好坏80%是看选址的;第四,还是要靠规模效应,所以要有耐心。
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表示,餐饮的规模化、连锁化运作是吸引风投目光的重要因素,与之前的互联网投资相比,餐饮业的现金流回收快,而且具有经营实体,有部分餐饮企业麾下还有不少不动产。“最基本的消费业态是最有保障的,每个人哪怕投一元钱用于餐饮消费,其基数也相当可观。”
徐新在投资真功夫前并非没有顾虑。由于真功夫的蒸品比较清淡,在华南可以很受欢迎,但北方人也许并不接受。此外,上海人也不一定喜欢真功夫的品牌名称和标识。因此,选址系统成为徐新当时担心的问题,这关系到真功夫能不能离开广州开拓全国的市场。后来,数据的说服力打消了她的疑虑,打开全国市场没有问题。
“首先是它的商业模式,因为它产品都是蒸的,能够做到标准化,第二它的营养好,卖点好,要打败麦当劳肯德基不是很容易的,光这个蒸字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营养还是蒸的好’,关键词就抓得很准。”徐新分析说,另外蔡达标很有定力,作为一个企业家这一点很重要。他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几年才三十多岁,精力还很充沛,可以再做三、五十年。
“中国人口味众多,可以根据地区做一些微调,但不应该做大幅度的调整。并不需要每个人每天都到你这里来吃东西,每个客人一个月来两三次就够了,因为人流量大。”
在徐新看来,中式快餐的发展核心并不是钱,而应该是人和管理体系。一个企业发展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结构,不能说有钱就能把它推出来。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配送、门店,一系列挺复杂的工程,靠钱是不行的,关键是人和管理系统的问题非常重要,特别当企业规模大的时候,一定要把系统搞清楚。
正因为有了投资方的介入,“一年来,真功夫在华东地区的品牌知名度及营业状况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提升,有些店的增幅甚至超过了100%。其中,真功夫上海正大广场店、香港广场店两个餐厅高峰期的上座率已从起初的不到50%上升到目前的95%以上,人气甚至超过了西式快餐品牌。”蔡达标说。
目前,真功夫餐饮正在计划以多渠道、多模式抢攻华东市场,将与大型超市、大型楼盘开发商、火车站、机场、地铁交汇点等交通枢纽结成战略伙伴。
37岁的蔡达标打算用五年的时间,将真功夫做成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式快餐品牌。显然,在获得充足的资金之后,这位生长在东莞的年轻富豪变得更有底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