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路 衬衫大王2.0

2008-12-29冯嘉雪

中国新时代 2008年1期

  在高盛任职期间,董路结识了形形色色的成功人士,他发现这些人共同的一点:“没有人是做投行出身的,都是从创业做起,一直坚持做自己的产业。”
  
  “认识你自己”是一句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箴言。
  对于众多“金领”人士来说,成功似乎触手可及,此时困扰他们的问题是:是继续做一个让别人羡慕的成功人士,还是重新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曾经遭遇类似困惑的董路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激情——服装设计。在此之前,董路曾先后在国际知名投行高盛、顶尖咨询公司摩立特以及寰汇投资公司任职。
  2006年,董路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衬衫定制公司——Beyond Tailors,这也是国内第一家在网上定制衬衫的公司。董路年少时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服装设计师,在多年后重新创业时,他决定从“最初的爱”做起,做让自己有激情的事。
  记者眼前的董路,穿的正是他自己设计的服装——抢眼的发型、略显华丽的衣着,与公司所在的这座不起眼的办公楼有点格格不入。四个月前,Beyond Tailors开始盈利,那时,他们刚从位于北京国贸附近的一栋高档商务大厦中搬出。
  
  “我要对我的投资人负责。”董路对《中国新时代》说,“过去这一年,是我工作最辛苦的一年、挣钱最少的一年,但也是我学东西最多的一年,活得最快乐的一年。”
  
  衬衫版戴尔
  
  这是一家典型的“轻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没有传统的店面和促销员。然而,与时下正火的PPG不同,Beyond Tailors做的是“大规模衬衫定制”——前者面对的是大众消费群体,后者则锁定商务男士。
  两者的区别在价格上也有所显现:PPG的单件售价一般不会超过300元,而Beyond Tailors的衬衫价格则从390元到1080元不等。
  目前,客户只要在Beyond Tailors网上选择版型、面料、尺码后即可下单,就像董路的名片上印制的一行小字所描述的:足不出户的量身定制。
  创办Beyond Tailors时,董路就已想好要彻底颠覆服装行业的传统模式。
  按照传统操作,“从设计、画图到打版、裁剪,这些步骤往往需要重复多次,面料的定织定染一般也要提前三个月预订。”董路说,服装制作完毕后,还要运到各个分库、送至各家店面,“所以我们看到的时装发布会总是提前两个季度举行。”
  此外,即使某种款型的衣服再受欢迎,其出货量往往也只能达到80%,总会有几个号码很难找到适合他的主人。因此,在董路看来,传统的服装产业模式在原材料、物流、人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浪费,而他要创立的新公司就一定要避免这些问题。
  曾在高盛IT部供职的董路一直很欣赏戴尔的直销模式:在网络管理系统的控制下,由供应商组成的配件供应中心以及被称为“细胞”的生产单元实现了信息传递、配件组织和生产过程的高效配合,最终保证根据客户需要实现产品的大规模定制。
  董路决定将这个模式套用于自己的新公司。首先,他将产品种类锁定在商务男士衬衫上。长期的金领生活经历让董路一直对高品质着装非常在意,回国后,他发现国内的衬衫大多设计单调、质量偏低,而国际品牌的衬衫款式新颖、做工考究,但价格又偏高,而Beyond Tailors则将高品质与时尚相结合,价格又相对适中。
  戴尔成功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是:部件的标准化。Beyond Tailors也不例外。“我把衬衫分解成三块:领子、身形和袖口。”通过ERP系统,制衣厂在接到传输过来的数据后就可以即时开工。而布料和纽扣等关键原材料,则是董路亲自到香港采购的。
  对于合作的制衣厂,董路给出了三个标准:首先是质量过硬;其次是距离北京近;第三是愿意灵活地重组流程。这三条为Beyond Tailors衬衫的高品质以及实现快速定制提供了保障。
  在与制衣厂的合作中,董路也经历了许久的磨合。习惯奉行“差不多”原则的制衣厂,最初总与董路的要求有所偏差。现在,Beyond Tailors与3-4家制衣厂保持着合作关系,但董路还在寻找与他有共同理念、能结成更稳定同盟关系的合作伙伴,“最重要的,就是志同道合。”
  
  实际上,Beyond Tailors的用户不仅可以从网上直接订购产品,还可以享受上门的免费服务。“我们不仅给客户量体,还会根据客户的体型、职业、性格,同时针对他已有的衣服,建议选购什么样的衬衫。”董路说,严格意义上讲,他们提供的这种服务是“私人衣着顾问”。
  
  曾经的设计师之梦
  
  Beyond Tailors现有的衬衫版型都是董路自己设计的,这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在留学日本之前,董路曾学过一年的服装设计。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上中学时,董路更大胆地为自己量体裁衣,其所在中学的校服也是他一手设计的。“当时有一种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感觉,梦想着有朝一日到米兰、巴黎这些服装之都当设计师。”
  高中毕业后,董路考上了一所北京市属的普通大学学习学习服装设计。然而从迈进大学校门那一刻开始,董路却感到设计师的梦离自己越来越远了。那所学校的附近,就是京棉一、二、三厂,学生毕业后,大多被分到这些国有企业做设计员。
  大一时,董路与大四的师兄共同做了一个关于北京市服装市场的调查,这更让他认清了现实和梦想的差距。
  在一家欧洲的高档品牌专卖店里,值班的意大利经理向前来做调查的董路问到,“你知道什么是市场吗?”“你知道一件衣服设计完成之后的制作流程是什么样的吗?”你知道一件衣服是怎么定价的?”“消费者需求是什么?”一连串的提问,让董路一脸茫然。调查结束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服装设计是一回事,做服装生意则是另外一回事。
  “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对做生意产生了兴趣。”在当时国内的环境下,设计师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于是,董路做出了退学的决定,并开始做起了生意。
  最初,在亲戚的帮助下,董路从香港进了几本电脑方面的杂志在北京销售。由于当时制作精良又符合大众口味的专业类杂志还很少,因此每次董路新进的杂志一到,就被迅速销售一空。
  翻看多了这类专业杂志,董路也逐渐掌握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他又开始攒电脑,混迹于中关村一带。仅仅一年,董路就从过去那个长发飘飘的艺术家变成了两项业务在手的小老板。
  “当时我挣的钱比周围的同龄人多很多。”业务繁忙的董路还请了过去的同学帮忙,但是家里的几位长辈却极看不惯董路的这种做法。
  “我爷爷曾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我父亲在国家科委当处长。他们都看不上我做的事,老是说别看你挣几个臭钱,你什么都不懂。”对于董路的创业,长辈们觉得是一种毫无前途的做法。
  “戴尔就是19岁时做电脑起家的,孙正义也曾经卖过杂志。这两件事我在20岁之前都做了。”董路说,“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我没有坚持做下去,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都不认为这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
  19岁的董路,被一种自卑、迷茫的情绪包围着。此时,他渴望回到校园,也更向往外面的世界。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他获得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
  
  100万还是10亿?
  
  在日本时,与当年大多数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一样,董路经历了最初的一段灰暗时期:没日没夜的打工,每天就吃一顿饭,一星期只能洗一次澡。
  经过一年的语言学习,董路考上了日本崎玉大学学习市场营销。在他本科就读期间,正是互联网热潮初起的阶段,董路自学了互联网知识,并为学校建立起了校园局域网。
  连续四年,董路一直保持着总成绩第一的纪录。毕业那年,董路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按专业“对口”找工作,而是盯上了IT这个新兴行业,被他锁定的公司则是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高盛。
  
  第一次,董路打电话到高盛的招聘部门,对方问,“你是学计算机的吗?”董路老实地回答“不是”,于是立刻被拒之门外。第二次打电话过去,对方又问同样的问题,董路马上回答“是”,他由此获得了笔试的机会——董路借用他一位老板的话自嘲:我没有说谎,我只是在市场营销。
  第一轮笔试,有400名来自于日本一流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在通过了第一关后,幸存者进入了更为严苛的面试环节。
  “在第二轮面试时,后来成为我老板的人问我,你一个中国人,到日本读书,学市场营销,现在又要进我们的IT部,谈谈你的过去吧。”从在北京学习服装设计到最初的创业,从在日本打工到为什么应聘IT部,听完董路的讲述,对方问到:“也就是说,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对吗?”
  董路壮着胆子回答了一个“yes”——就这样,他敲开了高盛的大门。后来,董路的老板说,“你知道吗,我就喜欢你这样的人——敢于尝试、勇于学习。”
  作为当年唯一进入高盛(日本)IT部的本科毕业生,董路在投行得到的锻炼机会要远远高于一个单纯的高科技类公司。作为高盛的后台中心,IT部发挥着“心脏”功能:每天,数千亿元的各类交易都在一个系统下同步完成。
  两年的系统集成工作,每天看着各种纷繁复杂的交易在眼前完成,董路对投行的业务也产生了兴趣。在向老板自荐成功后,他进入了贵宾理财部。
  在长长的客户名单上,董路看到了几乎所有日本排名前100位的上市公司创始人的名字,“这些人本来就是高盛的客户,他们的企业成功上市后,我们部门就负责为他们做个人理财业务。”
  贵宾理财部的任务说来简单:在保值的前提下,帮客户的钱升值。“我们可以把客户的资金投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市场中,购买股票、债券、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等。”所有能想到的投资途径,无所不及,董路甚至还帮客户在索斯比拍卖行中购买过油画。
  两年中,董路不仅掌握了各种投资方法,也结识了形形色色的成功人士。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董路希望能挖掘到这些人成功的秘诀,“最后我发现共同的一点,他们没有人是做投行出身的,都是从创业做起,一直坚持做自己的产业。”
  在进入贵宾理财部之前,董路的老板曾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每年挣100万美金,还是10亿美金呢?
  “当时我觉得挺奇怪,对于我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这二者都是天文数字,没有区别。”董路回答是前者,“老板说,那行,我们这里是可以实现你的理想的。但是,如果你的梦想是挣10亿美金,那你就要自己出去开公司。”
  
  从优秀到卓越
  
  2002年,董路被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录取。两年后,他顺利拿到了MBA学位。此时的董路,要为自己寻找一个更新、更高的目标。当然,有一点他十分坚定:我要回到中国去。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