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喻煊 争锋外包

2008-12-29阚世华

中国新时代 2008年2期

  不久前,喻煊刚刚从网络巨头阿里巴巴挖来一名负责市场营销的经理。在喻煊看来,如何运用团队的力量去解决未来遇到的问题,是“外包在线网”即将面对的最大挑战
  
  
  2004年7月的一天,应该算是喻煊命运转折的一天。
  正在法国留学的喻煊无意中接到了一个从国内打来的陌生电话,打电话的是江西先锋软件学院的院长陈苏。在电话中陈苏告诉喻煊,他的学校要参加巴黎的一个展会,希望喻煊能帮助其设计展台。
  “他们把整个企业展会的活动外包给我,让我一个人从人员招聘到组织、布展,包括把他们英文软件的一些汉化都交给了我。”喻煊在接受《中国新时代》独家采访时说。
  学过美术设计的喻煊从陈苏手里接下了这一任务单。让喻煊没有想到,正是这次接单,让她抓住了一次利用外包创业的机遇。喻煊不仅设计了带有中国特色的漂亮展台,还了解到外包这个前景无限的行业。
  “这次实践相当于是离岸外包的性质,不是在本土,是在另外的国家,然后去做跨国家的外包,里面包括很多语言的问题,很多远程的项目管理的问题,各种文化差异的问题都会存在,我觉得这次实践,让我真正明白了外包的利益在哪儿,障碍在哪儿,以及它需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喻煊深有体会地说。
  渐渐的喻煊开始留意外包行业。她发现,在国外,外包是生活中随时都会用到的方式。
  27岁的喻煊,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曾经做过电视节目主持人,获得过江西网络小姐冠军,她喜欢美术、摄影、写作。在法国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喻煊进入了法国航空公司工作,由于工作紧张,她像许多法国同事一样,把自己的一部分生活外包出去:早点和晚饭以及日常生活都在外包网上找到了服务人员帮助打理,这让她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
  2006年初,喻煊从巴黎回到北京后,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像在法国一样,她依然把生活中能外包的事情都通过网络给外包出去。
  
  超越自我
  
  在喻煊的眼里,母亲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人。而她却长得不像母亲。小时候跟母亲外出,有人当面问母亲:“这是谁的孩子啊?”喻煊听了觉得有些难受。
  
  “我母亲非常漂亮,有点像明星。”喻煊自豪地说。
  母亲经常告诫喻煊:没有漂亮的外表,更应该通过自已的勤奋努力,去得到别人的认可,争取自己的未来。一直到上了大学,喻煊都比较内向,虽然在全省演讲比赛中得过第一名,也在学校广播站做过主持人,但她还是不善于跟身边的人交流,与人交往总显得信心不足。
  大一那年,喻煊进了校广播站,做了一名播音员。作为计算机系的学生,她还主持了一个“电脑时空”的节目。为做好节目,喻煊经常到校门口的网吧去查资料,因此爱上了网络。
  此后不久,江西信息广播电台开办了江西第一个网络知识专题栏目“网络新时代”,喻煊从嘉宾主持慢慢变成了电台的兼职工作人员,编、导、播一人全包。同时,她又在“江南论坛”担任“网络新时代”版主,负责在BBS上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种问题。
  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同时,喻煊从大三开始,就报考了思科认证的资深网络支持工程师(CCNP)、微软认证的数据库管理员(MCDBA)和系统工程师(MCSE)。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她通过了15次各种考试,取得了3项资格认证。
  大学毕业,喻煊便前往北京,开始了一个人的闯荡生涯。
  “选择北京,因为北京是做IT最好的城市。”喻煊说。
  最初,喻煊进入了方正公司。在这里喻煊明白了什么是企业运作。可没过多久,IT行业开始大滑坡,方正也没能幸免。公司高层动荡,裁员降薪。虽然项目经理极力挽留,喻煊还是跳槽了。2001年底,喻煊进入神州数码,任业务发展经理。
  来北京前,喻煊的英语水平并不好。大一通过了英语四级之后,喻煊就把英语放了下来。到北京工作后才发现英语相当重要,强烈的危机感促使她恶补英语。新东方英语听说读写全项、罗德戴尔全外教口语、人民大学商务英语和官卫东GMAT英语,几乎占去了喻煊所有的空余时间。
  与国际厂商的交流多了,喻煊出国留学深造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她想到美国去,却被拒签了两次。无奈之下,她选择去法国国立科学技术与管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MBA)。
  喻煊最喜欢引用海明威说过的一句:“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那么你以后一生中,不论到哪里,它都会与你同在。”喻煊觉得在巴黎的这段时间,让她的生活变得很完整。
  喻煊在法国航空公司财务与投资部做过实习生。在那个“很法国”的公司里,学习良好的管理方式,学习公司内部如何共享知识、信息和经验。在法航实习的时候,她的论文通过了欧洲知识管理大会的审核,成为大会上第一个独立完成paper的中国人。
  
  创业
  
  在外闯荡多年的喻煊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江西,“我回到江西没有任何原因,和外包项目也没有关系,完全是个人原因。”喻煊说。
  最初,从法国国立科学技术与管理学院毕业后,喻煊回到北京。在IDC(国际数据公司)软件与服务咨询组做分析师,朋友告诉喻煊,进了IDC就等于进入了IT行业的保险箱,她的名字会很快出现在专业猎头公司的名录上。
  但2005年6月的一天,命运又一次改变了喻煊。
  喻煊接到爷爷病危的电话,急急忙忙赶回南昌。那天,喻煊感受到的打击非同一般。看到父母悲痛的样子,她决定留在南昌。不到一个月,喻煊就成了先锋软件学院的一员,并很快升任该院的副院长。
  “从事教育,我并没有多少优势,教育经验的积累也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所以我得更加努力才行。”为了证明自己,喻煊进入先锋学院之后,几乎每天工作都不少于16个小时。
  喻煊在一些网站的论坛上经常能见到各种求助的帖子,她突然意识到,这说明中国的外包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中国还没有一家专门做外包的网站,喻煊觉得创办一个外包网站的时机成熟了。
  
  “那时我就想到在巴黎办展会的事情,那会儿就很需要这样的一个平台,让发布者和服务者很容易地互相找到,并且可以知道是好、是坏、能否为你做好这件事情、它的专业度、信誉度怎么样,所以我就想做这个网站,相信未来它将大有前途。”喻煊自信地说。
  就这样,“外包在线”的模型越来越清晰。为了节约成本,喻煊把大本营设在了老家南昌。
  “我觉得我们当时应该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我觉得互联网这个东西就是快鱼吃慢鱼,如果你要比别人成功,你就必须比别人快。”
  喻煊感觉到,仅仅凭着一份计划书恐怕很难打动投资人。她做出一个决定,把计划书变成一个网站的模型。
  然而,最初的启动资金都是喻煊自己和合做伙伴共同出资的。最困难的时候,喻煊甚至把准备买房子的钱都用上了。
  喻煊拿出自己攒下来买房子的20多万元,作出了“外包在线”的模型。但喻煊没有想到,拿着这个网站模型,她仍然是四处碰壁。
  其实,最初已经有人有意于投资喻煊的“外包在线”。“谈的第一个投资老板是做传统行业——水泥的,我们的搭配叫‘鼠标+水泥’。最后因他的团队不同意投资我们这个项目,所以失败了。”喻煊回忆说。
  就在喻煊为寻找天使投资发愁时,一天,喻煊在与先锋软件学院院长陈苏聊天时,偶然聊到了外包的话题。
  “当她提出说要做一个外包在线的时候,正好跟我的想法一致,因为我也一直在想如何把外包做起来。所以她说要到外面找投资,我就说不用了,你跟我谈。”陈苏院长说。
  “他看完项目计划后,就说这事非常好,你就别再找风险投资了,我投你吧。”喻煊至今对那次她和陈院长的一拍即合记忆犹新。
  拿到投资后,2007年3月,喻煊的“外包在线网”正式开通。但开通后,并没有引来一片喝彩,原因是外包毕竟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远,而企业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平台能让他们把业务外包出去。
  于是,“外包在线”加大了各种方式的推广力度,很快许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通过“外包在线”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业务;而一些有项目的企业也通过“外包在线”找到了合适的专门人才。喻煊的“外包在线”终于走上了正轨。
  目前,“外包在线”已在互联网行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专门人才以及企业都在这里发布供需信息,成了“外包在线“的经常客户。
  “未来的3到5年,商务部每年将投资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帮助中国企业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订单。”商务部外资司服务贸易处副处长李舸在“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年会”上这样说道。
  这项名为“千百十”工程的项目,将在国内建设10个承接服务外包的基地,推动100家世界500强大型跨国公司将他们的主要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同时也将培养将近1000家中国大型承接外包的企业,来全方位接纳国际外包业务。这为“外包在线网”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的空间。经考察,商务部选择了“外包在线网”作为其合作伙伴之一。这让喻煊成了外包业内的领先人物之一。
  眼下,喻煊还有一个重要计划,就是要开始寻找风险投资。喻煊认为,现阶段外包业要发展,就必须通过资本的力量去做大做强。
  不久前,喻煊刚刚从网络巨头阿里巴巴挖来一名负责市场营销的经理。在喻煊看来,如何运用团队的力量去解决未来遇到的问题,是“外包在线网”即将面对的最大挑战。
  “希望我们能成为外包行业的领军者,虽然未来竞争会很激烈,但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发展。”喻煊语气肯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