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扎克伯格 从黑客到CEO

2008-12-29

中国新时代 2008年6期

  他是2008年福布斯排行榜上最年轻的依靠自我奋斗成功的亿万富豪,目前他所拥有的个人资产达15亿美元
  
  
  马克·扎克伯格把车开进加油站,刚刚停下来,走出车门,一个人影出现在他面前,那人用枪指着他,对他大声咆哮着什么。扎克伯格没有抬头,所以无法看清对方的脸,但他没理会对方的咆哮,而是轻轻地退回到驾驶座上,然后轻踩油门,把车开走了。
  毫发无损,关键时刻扎克伯格的冷静让他化险为夷。
  那是发生在2005年春天的一幕,当时已是Facebook社交网站CEO的马克·扎克伯格刚刚在几小时前为公司签下获得1000多万美元风险投资的合同,他和几个朋友约好,为此事好好庆祝一番。就是在去和朋友团聚庆贺的路上,遭遇了刚才那惊恐的一幕。
  时至如今,这仍是一段扎克伯格自己都不愿意提起的往事。之所以这段经历会被公布于世,是因为他的一个员工说漏了嘴。不过,用这个短短的插曲来喻示扎克伯格目前所经历的人生道路的话,是非常贴切的,他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前途未知,而又充满冒险的路,时而惊险连连,时而喜出望外。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了2008年福布斯排行榜上最年轻的依靠自我奋斗成功的亿万富豪,目前他所拥有的个人资产达15亿美元。
  
  哈佛的黑客
  
  扎克伯格自幼在电脑方面就天赋过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他的成长背景里,你的确找不到任何遗传的成分。他的父亲是一个牙科医生,母亲是一个精神病医生,按照遗传的原理,小扎克伯格应该在医学方面有过人的天分才对,然而上帝偏偏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
  扎克伯格出生在纽约市以北的富人区威郡郊区的Dobbs Ferry,并在那里长大。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里,这个聪明的小男孩每天可以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电脑前。小扎克伯格不是在漫无目的地玩,他在自学编程。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而言,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10岁的时候,父母注意到扎克伯格对电脑有一种特别的痴迷,于是送给他一台电脑。从此,扎克伯格有了一个可以自己施展的小天地。
  中学时,扎克伯格已经开始自己写编程了。还在新罕布什尔的精英寄宿学校——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读高三的时候,扎克伯格就和同学安吉洛一起开发了一个MP3 播放器Winamp的插件。这个插件的作用在于在你听音乐的时候,这个插件能逐渐了解听者对音乐的收听习惯或者偏好,继而自动产生一个符合个人音乐审美的播放列表。他们把这个插件上传到网上供人们免费下载使用,当时很多包括AOL(美国在线服务公司)和微软在内知名的大公司都对这个插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快,他们就向扎克伯格和安吉洛发出了加盟邀请,并表示接受他们所开发的这个插件。
  面对突然降临的机遇,扎克伯格果断地拒绝了。他坚持自己设计好的人生规划:进入哈佛大学深造。不过,这个天赋超人的男孩即便进入了哈佛,其人生轨迹也注定是非常规的,“不安分的”。在美国,大多数学校都有一种叫做Facebook的学生简易档案,即用学生的免冠照片并配以简单信息说明而编写的通讯录,不过,在哈佛没有。机灵的扎克伯格就抓住一个契机,他想,“如果能给哈佛建一个在线版本的Facebook供大家交流,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在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下,这个“不安分”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的一个晚上,扮演了一回“黑客”,入侵了哈佛大学的学生档案库,将学生的照片拿来用在自己设计的网站上,供同学们相互交流和发表评议,尤其是对学生中颇为知名的人物。
  “黑客事件”当时在哈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自然,扎克伯格遭到了校方的严厉批评。他的事还被以“哈佛犯罪之子”之名,载入哈佛的大事记中。这件事情发生在2004年,扎克伯格当时19岁。然而就是这个19岁的青年,俨然不惧校方的权威,尽管校方给出各种没有采用Facebook形式收集同学信息的理由,扎克伯格依然坚持,“我这样做只是想证明这样一种交流的平台是可行的”。
  就在扎克伯格创建了Facebook在线交流平台后的4小时之内,就吸引了450名浏览者,在线浏览的照片也达到22000张。由于校方严厉制止,扎克伯格很礼貌地向校友们道歉,但是,他确信自己正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如今,扎克伯格并没有否认自己的“黑客”经历,但是对于黑客的含义,他有另一种解读。
  对他而言,黑客文化的内涵不是一般意义上破坏性的侵犯,而是在于通过分享信息和努力,让事情变得更美好,让办事的效率通过信息分享的平台,比个人单独的努力更加高效、有序和优化。扎克伯格解释说:“这是一个集开放与共享于一体的社会迫切需要的一种交流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兼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行事态度和风格的空间”。后来,扎克伯格的这些颇有建树的观点,被一些行业人士认为是一场深刻的头脑风暴。
  
  少壮CEO
  
  “黑客事件”不久,扎克伯格没有因为校方的干涉而停止,而是倔强地要证明这个社交平台是大家所需要的。在室友的协助下,扎克伯格正式创建了社交网站Facebook,并于2004年2月,正式在哈佛校园推出。不过,只是出于一种好奇而创建Facebook社交网站,令扎克伯格没有预料到,他并不需要很努力,Facebook的迅速火爆就有力地支持了他的创意的正确性。
  Facebook一经推出,就横扫了整个哈佛校园。高校间的传播效应是迅捷的,很快Facebook也吸引美国数300多所高校的学生参与。2004年底,Facebook的注册人数就突破了100万。鉴于这种大好的形势,大学二年级、年仅19岁的扎克伯格萌生了辍学,专职经营网站的想法。看到这里,您可能会联想到电脑天才比尔·盖茨。不过,在马克·扎克伯格做出辍学决定的过程中,盖茨的确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4年,比尔·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演讲,扎克伯格有幸听到盖茨在哈佛电脑科技班上的演讲。就是那次演讲,让扎克伯格印象深刻。有人问盖茨:“当年您毅然退学自己开创微软时,有没有想过万一失败了,您怎么办”?盖茨的回答说:“如果微软失败,我会重返哈佛”。
  扎克伯格不再犹豫,决定退学,自己创业。他来到加利福尼亚州的Palo Alto市,他将这里作为他创业之旅的起点。此时,扎克伯格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很明显他不再是当年的“黑客”,而是Facebook网站的CEO了。在Facebook火爆美国高校校园之后,扎克伯格这位年轻的CEO又及时地推出了中学版本。Facebook网站在不断扩大用户群体的同时,其用户所处的地域范围也在随之扩大,从美国到加拿大,又迅速蔓延至英国、澳洲和新西兰等地。Facebook的持续火爆,同时也吸引了大批风投的关注,紧接着大批资金的注入,Facebook得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快速运转。
  Facebook与众多社交网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主要面向校园用户。学生通过每个学校的Email地址登录,并能够通过这个服务来建立个人档案,登记课程,此外,学生之间可以多种方式互联。用户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撰写博客、联系朋友,以及发布照片。到2005年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Facebook已经渗透到包括美国以外的大学和中学在内的2000多所大学和25000多所高中,用户人数突破900万。
  2007年初,成立仅三年的Facebook网站已经拥有了1900万客户,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社交平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高校的学生之外,世界500强的员工和一些政府的要员也成了Facebook的用户,而且一半以上的客户保持着天天上线浏览的热忱。目前,Facebook的在线用户已超过6000万。扎克伯格乐观地表示,按照这样的速度增长下去,今年年底,用户量有望超过2亿。
  
  马克·扎克伯格不仅开辟了互联网技术的一个独特的领域,把它变成一个让人们为之狂热的空间,还创造了当今互联网领域一个奇迹,那就是短短四年之内,让公司飞速地增长,这在互联网领域是十分罕见的。如今,Facebook.com已成为美国最火爆的大学生社交网站,每天的注册人数比Myspace高出3倍,用户数也仍在持续增长,2007年仅2月份一个月,平均每天新增用户数就达10万!其中,在加拿大和英国大学市场的增长更是高达30%。有人评论说,Facebook是互联网领域唯一一个和Google一样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公司。
  2007年互联网领域最受人瞩目的公司也就是Google和Facebook。Google是通过一系列并购案而备受外界关注的,而Facebook则是因为稳定而快速增长的用户群直接对Yahoo和MySpace产生巨大威胁而引人注目的。让业界刮目相看的是,一个青年CEO把自己的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利用四年的时间,他就把一个起初人们看来十分幼稚可笑的事情,经营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并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把世界变成我们目前所感知和认识到的样子。
  
  专注之外还是专注
  
  如果想知道Facebook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每天能吸引那么多的新用户的话,一个小小的故事,也许可以让你窥见一斑。
  前不久,扎克伯格在接受CBS资深电视女记者Lesley Stahl的采访时,曾示范性地帮她在自己的Facebook网站上建立了一个账户。让Stahl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注册几分钟后,一个失去联系两年的朋友很快就找到了她。“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比如,你换了工作,又没有和原来的同事、朋友都及时保持联系,中断后再想取得联系,的确是太困难了。”Zuckerberg解释说,“Facebook所能提供的,就是让人们能很轻松地与所有的朋友保持联系。”
  Facebook网站的火爆的同时,也招来了行业巨头们的“觊觎”。Yahoo!在2006年曾向Facebook提出了10亿美元收购意向,但是,遭到了扎克伯格的断然拒绝。2007年7月,也有外煤报道称,微软欲出资60亿美元收购Facebook,以对抗老对手Google。对于微软开出的高价,扎克伯格依然没有动心,他以不能上午8点起床上班为由同样让微软吃了闭门羹。
  没有像MySpace那样选择嫁入豪门(MySpace 2005年被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Facebook此举引来了很多争议。有人认为,拒绝收购是扎克伯格做出的一个错误决定;也有人认为,扎克伯格只不过是想“放长线钓大鱼”,暂时拒绝收购,只是为了抬高身价而已。对此,扎克伯格只说了一句话,算是给出了回应:“我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开创一个长久的事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暂时的干扰而已”。
  
  前途无量
  
  如今,扎克伯格已经是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豪,他的生活与四年前相比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四年前,他来到加利福尼亚州的Palo Alto市时,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办公室,只有着一个创业的梦想。如今,梦想的种子已经绽放出绚丽的奇葩,他的生活却仍然一如既往,住在租来的一室一厅里,夜里就睡在地板上的床垫上,屋子里的两张椅子和一张桌子就是他家里的全部硬件。让他的员工印象深刻的是,每天他都是10点左右穿着一身休闲装,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到办公室上班,有的时候他看起来甚至有些不修边幅。
  就是这样一个在生活中看起来还没长大的男孩CEO,正经营着互联网领域发展最快的一家公司,并且引领着一个井然有序、工作高效的团队。扎克伯格在Facebook总部的办公桌,就在夜班工程师的旁边,扎克伯格经常与他们一起通宵达旦地工作。多数首席执行官都会将开发任务交给他人,但扎克伯格还在继续为网站做开发工作,直至Facebook的风险投资者们说服他应该将全部精力集中在业务经营方面后,他才稍微开始“疏忽”网站的开发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目前Facebook网站的首席技术官,正是中学时代和扎克伯格一起开发MP3播放器插件的那个安吉洛。
  一位熟悉该公司的人士表示,扎克伯格有时可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但他“有远大的抱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满怀的信心”。
  今年5月14日,从Google跳槽到Facebook高管艾略特·施拉奇正式上任。在Facebook,艾略特的职位和在Google时一样,仍是全球通信和公共政策部门副总裁。艾略特对年轻的CEO扎克伯格和他引领的年轻的网站充满信心。其实之前已有多名Google的高管跳槽到Facebook,他们也都同样看好扎克伯格及Facebook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