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标杆
2008-12-29
中国新时代 2008年6期
中国职业经理人群的出现,是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
在30年前的中国,他们是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一群人。他们大多具有“三高(学历高、职务高、薪水高)”的特性,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具有海外留学的背景和在跨国公司就职的职业经历。与其他人相比,他们不仅掌握了融入国际的语言工具,而且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并且熟悉世界500强的运作流程。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他们在“出演”个人的角色,即职业经理人的同时,还客观地承载了社会分配给他们的额外“角色”,即中国与世界沟通与交流的“使者”、“桥梁”、“窗口”、“渠道”等等。
他们的出现为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迅速地在中国实现本土化,或者为中国新生的民营经济快速地发展与日臻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这个群体的年龄刚刚“30岁”,与其他阶层的人群相比,应该还处于“青年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步逼近,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成长,中国职业经理人在过往的30年中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随着中国的大幅度开放,他们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否依旧?他们各自的职业生涯又是否出现了转折?
本期的封面文章,将聚焦几位中国职业经理人的代表,以求揭示这个对改革开放有着极大贡献的人群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下一个10年里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