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有能力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2008-12-29王岐山
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35期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国内遭受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外部受到了世界经济放缓、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利的影响。
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使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
中国的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4%,消费、投资、出口增长更趋均衡。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目标。
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许多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投资首选地。
外资涉入领域不断的拓宽,基本履盖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利用外资从单一的投资建厂直接投资为主,扩展到参与发展并购、证券发行等多种方式。
中国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境经营,引导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欢迎各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将不断完善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政策措施,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为此,我们制定以下五点政策:
第一,更加注重改善投资环境,继续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广大投资者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和稳定可预见的政策环境。
第二,优化利用外资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进一步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节能和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承接服务外包业。
鼓励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在华发展。引导外资积极参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同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向中国转移。
第三,不断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在完善外资投资政策,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的基础上,鼓励外商依法参与我们国有企业的改组和改造;鼓励外商设立创业投资企业;鼓励跨国公司加快本土化,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营运中心。
第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引导和督促企业维护劳动者权益,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公益事业。
第五,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去”。
(本刊记者侯隽根据王岐山副总理2008年9月8日,在厦门出席第12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时的演讲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