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文化力塑造路径策论
2008-12-29曾黎
中国市场 2008年39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企业伦理受到诸多国家的重视。我国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企业伦理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企业伦理作为企业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资源意义上的价值。
关键词:企业伦理;文化力;塑造;路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许多国家都非常关注企业伦理问题,日益重视企业伦理建设,给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企业伦理建设提供了诸多可借鉴、学习的经验。兰德公司对世界500强多年跟踪调查发现,凡是百年不衰的企业都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建设。当然,这些著名的大企业能够始终占领着广阔的国际大市场,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固然有长期积累的实力、资金等因素的原因,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注重伦理道德意识的渗透以及运用伦理道德手段进行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发展与企业伦理同亲共源,人类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有行之有效的管理与之配套,经济本身就包含管理,是一种流动着的管理活动,在现代管理体制高效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方法定量化、管理手段科技化的今天,伦理已成为管理制度运行并发挥作用的润滑剂,也是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内在驱动力,是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发展的精神动力。既然经济内在地蕴涵着管理,而管理又内在地包含了“伦理因子”,因而,企业伦理是企业经营的内在要求。
企业伦理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价值,企业伦理可以为企业经营提供强大的人文支持,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商品生产的发展,需要一种文化精神的支持。经济管理活动不单纯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人类社会管理文明的发展历程已充分证明,经济管理中如果没有对人的本质、尊严、个性、自由和需要的发现与肯定,没有对人道、理性、科学等人本理念的确立与尊重,就不会发生划时代的管理革命,也就不会有市场经济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更替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如果没有文化精神的支持,经济就不可能长足、健康地发展。企业伦理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坐标和精神动力,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认为,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及其机制的科学,经济就是指人类的一种合理利用资源,有效配置资源,既能增加社会财富,又能使财富或收入的分配趋于公平的活动及其机制。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人类对自身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理性选择过程。在这一选择过程中,各种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伦理价值观念必然会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产生深远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企业伦理道德必然会对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引导,企业伦理作为一种文化力就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它与硬实力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同时,企业伦理的经济特性要求企业合乎道德地谋取利益。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坚持伦理原则,虽然首先是为企业经营管理导航,但并不妨碍企业谋取正当的利益。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坚持伦理原则就是为了正义的获利,即合乎道德地谋利,以提高DhFc5zh1VJal0v3T/pBuY0neNVSRI8k5e+dUjAcPQug=管理绩效,促进经济发展。合乎道德地谋利,是企业伦理的经济目的,也是其包含的经济特性。任何管理都可以看做是一种资源配置活动。市场经济的活力,就在于能合理地调配和使用资源。经济活动本质上要求把合理地调配和使用资源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而企业伦理恰恰是为了使企业管理不仅高效,而且合乎道德地谋取利益。也如亚瑟·里奇所说:“经济上不合理的东西不可能真正是人道上正义的,而与人类正义相冲突的东西也不可能真正是经济上合理的。”他们观点的最大优点就是分别揭示了管理的效率本质和经济目的的合理性。效率所涉及的管理活动的方式和效果,是企业管理的生命线,但如果没有经济目的,任何管理都会失去意义。而企业伦理对于管理的最大意义不仅在于促使管理获得高效率,更重要的是确保企业经济目的的合理性,没有企业伦理保驾护航,经济性的谋利冲动就有可能是不合理的、放纵的、肆意妄为的。因此,企业伦理的经济特性既在于提高管理绩效,也同样注重经济目的的合理性,它强调经济效率与经济目的合理性的辩证统一。
十七大报告用重要篇幅全面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要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企业界在此负有重大责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只有广大企业都树立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整个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得以实现。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运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我国的企业伦理框架,可以逐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提高法律意识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一方面,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道德失范是一种负外部性行为,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健全市场规则,提高法律意识和执法力度,完善市场体系,增强信息透明度,使企业反伦理经营的机会成本加大,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伦理是以法律为底线的价值观系统,分享这一伦理价值观的人必须首先识别法律,企业法规是各企业愿望、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反映和表达,其目的是维护经营秩序,也是为了企业自身权力和利益得到实现。
二、制定企业伦理准则
企业是一个伦理实体,企业道德、企业伦理经营的“伦理”还包括企业伦理准则,企业伦理准则所规范的是企业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关系,侧重于企业自身行为约束。伦理准则虽然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约束力,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企业的文化和行为。伦理观念和伦理准则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能够协调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我国目前很少有企业制定伦理准则,因此,我国企业必须要顺应现代社会企业伦理趋向,树立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竞争合作、顾客至上、尊重员工等现代企业伦理观念,并且依据现代企业伦理观念来制定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以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社会责任为要求的价值规范体系。
诚信是企业伦理文化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交易双方要达到双赢,就必须依据互惠互利原则承认和鼓励经营者的适度利己行为,但这种适度利己必须是正当的,必须是依靠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而获得的利益。互惠互利是实现双赢的最佳途径,它内蕴着的基本要求就是企业经营必须诚实守信、公平交易、履行社会责任。
三、加强员工的伦理经营教育
伦理经营教育是指企业所开展的旨在提高其成员道德素质的教育与培训活动。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成员提高道德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