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型企业产融结合发展道路的选择
2008-12-29万亿甘维古晓慧
中国市场 2008年39期
摘要:本文研究产融结合在中国实施的背景、现状和未来之路,为产融结合在国有大型企业中的推广提出三种可行的模式,以期为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产融结合;国有大型企业;企业绩效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国企改革和发展呼唤产融结合。中国加入W T O以后,国有企业面临来自全球更多大型企业的更为激烈的竞争。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大公司、大集团”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如何提高国有大型企业的竞争能力,如何使国有大型企业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2)产融结合的含义。产融结合是指产业投入产出过程与金融业融通资金过程的结合。在实践中,产融结合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产融结合,构建资本营运平台,在虚拟经济中实现资本增值。
(3)产融结合的国外实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收益、扩大发展,国外许多以产业资本为主体的企业集团纷纷谋求控制金融机构,产业资本控制金融资本的现象正呈现加速放大的趋势。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商企业纷纷通过设立或收购金融机构,成立金融板块公司等方式,增加对金融领域的投资,从而构建与自身产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业。这种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起来的发展道路也为我国的国有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如何通过走产融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自身转变,实现自身发展。
(4)中国的产融结合发展之路。中国的产融结合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1987年,中国第一家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和第一家企业集团所属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的相继成立,揭开了我国产融结合的序幕。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产融结合的实践中。近年来,海尔集团、德隆集团、新希望集团和东方集团等一大批产业军团纷纷斥巨资进军金融领域,足迹遍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各个领域。而且,有充分的迹象表明,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大型产业集团挺进金融业的步伐还在加快。
中国民营企业走在中国产融结合实践的前列。有的民营企业已经涉足中国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基金等领域,以期将金融业连接在自己的产业链上,优化配置内部资源,更好地实现资本增值。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中国的民营资本控制着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4.6%,控制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不低于7.4%,对证券公司的控制程度超过13%,控制着中国50%的金融租赁公司。而国有企业在这方面似乎刚刚起步。2002年,中石油与意大利忠利集团合资组建中意人寿保险公司,2006年,又筹划进军财产保险业。2004年,中石化分别出资2亿元和3.4亿元左右持有了阳光财产保险公司和安邦财产保险公司各20%的股份,2004年,又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为其进一步的资本运作乃至进入金融业务领域创造前提。而其他国有企业,也在做着一些初步的尝试。
二、国企产融结合发展模式
目前,在国际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形式有很多种。和相同规模的国外企业以及我国民营企业相比,国有大型企业以工业资本居多,资本流动性缓慢,负债率偏高,回报率低的问题突出。根据目前国有企业的产权所有制形式、资本结构以及经营状况来看,我们建议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即是将工业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再由货币资本转化为借贷资本最后转化为金融资本。具体模式有以下3种:
1.实业企业与金融企业双向参股的模式
(1)具体解释。首先,采用此模式进行产融结合须进行资产证券化。其次,实业企业与相关金融企业(银行,保险,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采用一定的模式相互持股控股的方式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结合在一起。最后,金融企业与产业公司互派高级管理人员使人事一体化,相互监督共同发展,使原来的相互控制关系转化为相互信任关系,最终形成“产融共生体”。
(2)优势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产融结合可以有效地借用社会现有的金融资源。实业企业通过控股、参与管理等措施使得金融企业的决策向着有利于实业产业发展的方式运行,即一方面运营本行业务,另一方面经营金融业务提高资本的回报率。并且,银行作为企业的股东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低息贷款,而企业以其庞大的资金规模作为银行坚实的后盾,提高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人员互派,相互监督更可以使资本得到有效的运用。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对跨国型金融机构的控制较为容易地进军海外市场。
(3)可行性分析。现行最好的范例是日本的三菱公司。三菱公司是日本最好的产融结合型集团,其拥有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日本最大的信托银行、三菱电机、三菱重工等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内企业相互独立,按市场规律相互持股、银企信贷、产品供销等来相互支持。同时,在国企大规模改革的浪潮下此种方式更能符合中国企业改革的路 线。
(4)机遇及风险。此方案在学界存在司法产权问题上的争议,有国有资财流失的可能,也有公司之间相互炒作的嫌疑。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像国家电网、中国石油这样庞大的企业很难找到与之相当的金融企业搭配发展,并且风险共担的机制往往会使决策更趋于风险性。金融机构的大量负债本来就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反而会影响到实业企业自身的发 展。
2.内设金融机构模式
(1)具体解释。首先,成立一些较为小型的金融机构,这些小型金融机构直接对口于母公司提供低息保险等金融业务。其次,通过经营内部金融业务发展子公司,之后突破原有的业务范围进行多元化经营,提高整个公司的资本回报率。最后,向整个市场开放,全面进入金融市场。金融公司和产业公司由子母关系过渡到控股合作的关系。图2
(2)优势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产融结合可以减少产融结合的成本,且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母公司可以直接对金融子公司进行控制甚至干预,子公司直接对母公司开展业务,使得供需对口,减少业务办理的手续,从而节省时间。多种业务经营也可以有效提高资本回报率。同时,金融子公司的存在可以有效集合财经管理类的专业人才,改变公司人才结构,提升公司的软实力。
(3)可行性分析。此种模式有很多成功先例,如中国石油的海外融资公司,国家电网成立的保险公司等。另外,采用此种方式初期投入更为简单易行。
(4)风险分析。采用这样的方案,不能有效利用社会现有资源。同时,新兴的金融公司在市场上发展必定遭到很大的阻力,很有可能拖累母公司的发展。一旦子公司出现问题,母公司很有可能会承担很大的责任,风险性较 大。
3.设立离岸金融机构模式
(1)具体解释。大型的产业公司在海外设立投资公司等金融服务或投资公司,由此投资公司全权负责本公司的融资和租赁服务。同时,投资公司还可以下设分公司或通过海外控股进行各项金融业务活动,扩大金融业务范围。进一步说,此公司可以进行金融创新业务的开展,引进国外资本。
(2)优势分析。在解决公司融资问题的同时可以开展多种创新性业务提高资本回报率。海外公司直接服务于本公司可以减少业务成本。并且,海外机构有相对较大的自由性,可以实行多种创新模式的经营。定期将人员派往海外学习,有利于员工切实了解海外市场提升自我的专业认识能力,提升公司竞争实力。而且,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大量外资想进入中国,通过设置境外机构可以相对便利地与世界大型资本合作,有效地利用海外融资渠道,投资海外市场,增加资本回报率。
(3)可行性分析。此方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海外大型公司机构都有其离岸金融活动。国内现行法律和政策体制允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大中型企业已具备搏击海外市场的能力。
(4)风险分析。大量的公司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经验不足且海外关系不够,贸然挺进国际资本市场可能出现资本流失的风险性。加之资本的逐利性使得海外资本的引用可能会相对提升经营成本,并且有随时撤资的可能性,得不偿 失。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谢杭生.产融结合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