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在国有企业的内部应用

2008-12-29赵淑英

中国市场 2008年39期

  摘要:主要阐述经营业绩考核产生的背景,经营业绩考核管理的基本内涵,经营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和做法,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内部应用的效果,经营业绩考核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业绩;考核;奖励
  
  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指出:“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中央企业全面实行年度经营业绩责任制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各地也都要对所监管的国有企业实行严格的经营考核制度。”自2003年始,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的领导下,经营业绩考核这一管理手段在各大国有企业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据2004年快报数统计数据,181户中央企业实现利润4784.6亿元,同比增长57.6%,净增了1749亿元。
  
  一、经营业绩考核产生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大部分国有企业一直处于重安全轻效益、重生产轻管理、重外延扩张轻内部强化,普遍将安全和生产作为首要经营目标,而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在改革开放初期,长时间的买方市场和企业生产盈利记录虚高掩盖了粗放管理的弊端,成本控制意识淡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深,市场逐步转变为卖方市场,价格机制开放,行业内与行业间的竞争都开始加剧,生产力被大量投入,甚至出现过剩,部分行业开始出现巨额亏损;此外,国际市场放开,国有企业同时还面临与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国有企业如何走出负盈利的泥潭,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经营者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寻求一条用管理的手段推进效益和效率同比提高的道路势在必行。也就是说要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走“安全、生产、效益型”的发展路子。
  在危机的压力下,开创经营管理新局面的要求被提出,为建立一种“对外抓市场,对内抓管理”的机制,作为企业战略管理手段之一的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开始被推行。科学灵活地运用考核机制,来有效地控制成本,增加收益,成为经营管理者思考的新课题。随着部分企业应用的成功,经营业绩考核开始引起国家企业管理部门的重视,2003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后,国资委开始在各大成员企业中全面实施这种管理模式。
  
  二、经营业绩考核管理的基本内涵
  
  经营业绩考核管理的基本内涵是,根据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总方针,确定经营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层层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订出各层次、各部门以至每个人的分目标;并使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从而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护的目标体系。最终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经营业绩的依据。
  经营业绩考核是一种以经营目标为指导的管理体系。它将企业要达到的经营目标,借助目标自身的作用来激发人们的正确动机;通过强调成果,焕发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内在潜力,齐心协力共同实现整体目标。它是一种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负责和全面落实的管理机制。
  
  三、经营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1.建立组织机构,为经营业绩考核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以国资委控股的大型企业A为例,该企业实施经营业绩考核时,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主管经营和生产的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为副组长的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包括财务、规划、市场、人力资源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设立专门的考核机构,机构人员从规划、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明确机构工作职责,确定机构工作指标思想;要求企业总部机关协助考核的相关单位与被考核单位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支持该机构正确行使职责,树立机构权威性。企业下属各级被考核部门都相应要求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确保下达目标的层层分解与落实。
  
  2.科学设置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业绩考核作为管理的手段之一,由于其中的目标具有经营行为导向功能,会引导经营单位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因此,不同考核体系会导向经营单位的不同的经营行为和结果。企业A在确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时非常慎重,特别注意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1999年该企业为了增收节支,减亏增盈,按企业当年“条块结合,逐步向集中管理过渡”的管理模式,对下属公司和部门采用了由“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净利润”为主体指标构成的考核体系,并对各指标设立权重,平衡各指标间的关系;2000年在进一步体现向集中管理过渡,在保持三个主体指标的基础上,加大“收入”指标的权重,调低“利润”权重;2001年为了推进“集中管理”,落实企业营销总思路,对指标体系做了重点调整,实行了以“生产、收入、成本、效率”为主体的考核体系,取消了利润指标。该企业经过3年的结构调整,将企业管理权进行了“集中控制”,在实现这一控制后,企业经营者为体现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盈利,自2003年至2007年间,“利润”指标的考核在整个指标体系中都因企业各年度发展目标各有侧重,2008年,对各被考核单位的“利润”指标更新为企业总利润值,不再是各个下属公司各自的利润值,高度体现了“集中管理”的思 路。
  
  目标设置阶段的主要工作程序如下:
  (1)设置年度经营目标,确定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管理总体方案。年度经营目标设置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每年第四季度,考核机构组织企业财务、规划、市场等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预测客观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分析市场的优劣,拟订企业下一年度的经营总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被考核单位,即制定分目标。分目标的制定主要以往年统计数据为基本,根据各下属单位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生产计划以及管理职能、管理基础等要素设定相对应的分指标体系,确保分目标合理性和可执行性。与此同时,考核机构还须组织人员到被考核单位抽查、调研,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测算,结合当年度经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草拟出企业下一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总体方案。在完成总体方案以及总目标、分目标的测定后,随即召开系统性研讨会,分总方案、总目标、分目标组织研讨,征求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再根据各方面反馈意见修改、完善考核方案。最后,将修善后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方案呈企业经营业绩考核领导小组及企业领导班子办公会审核通过。
  (2)签订《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总体方案被批准实施后,考核机构根据总方案制订出各被考核单位的《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及其《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提交考核领导小组审核,由企业总经理在企业年度工作会议上下达,并与被考核单位的主管负责人签订《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
  (3)《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的二级展开。《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签订后,将其下达到各单位,由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二级展开,制订本单位的业绩考核方案,确定出下一级单位的分目标。
  二级展开确定的下一级分目标一般都应具体量化,便于考核;且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既有挑战性,又有实现的可能,并可支付企业总的经营目标的实现,最终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自下而上逐级保证”的目标链和目标体系。
  如:企业A确定了“抓安全,增效益,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确保完成500亿元生产收入,实现‘安全、质量、效益年’”的经营总目标,其中,分解给某分公司的分目标是:实现主营生产收入50亿元,成本费用控制在46亿元以内、完成利润5000万元。该被考核单位对以上目标进行展开,在内部层层分解,在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方面,该单位具体分解到其下属某维修厂的目标是“在上年维修成本的基础上再降低2000万元”,对此,维修厂又将这一目标分解到各级车间、厂办、室,各级单位又根据分得的目标数,制定措施逐项细化到各工段、工种、岗位、个人。
  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方案时,还须考虑量化指标(定量指标)和非量化指标(定性指标)的平衡。企业经营中,一些定性指标,如安全、服务、社会效应、精神文明建设等,除行业标准要求的外,也还须进一步的内部控制;与促进企业发展的生产、经营产品建设相关的辅助指标也必不可少;以上两类指标或企业对下属单位有另行规定的要求,都可作为考核体系中的修正指标,对业绩结果进行修正。所有相关的考核指标都必须在总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出来,同样需要层层分解,既确保企业生产的协调统一,又发挥各经营单位在企业既定政策和控制下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性。
  
  3.对考核过程进行跟踪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企业为确保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与经营总目标的实现,企业也相应要求建立经营业绩考核程序,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在考核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以下措施,对经营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随时掌握经营目标的完成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偏差的出现。
  一方面,要明确考核领导小组是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工作中最高决策机构,在其领导下,考核机构负责对整个企业经营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日常的动态跟踪管理,每月按时收集、汇总和统计各被考核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并据此按责任书中签订的考核办法进行考核,核定考核当月与业绩相对应的奖励;对考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好被考核单位与企业间的分总关系;及时帮助解决相关单位或部门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当出现不可预测或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目标的实现时,通过既定程序(如动态调整或补充协定),修改原定的目标;对各单位的考核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抽查,以保证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工作能够平衡发展,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一方面,定期召集考核领导小组碰头会,沟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企业生产经营分析例会,会议由考核机构组织,企业主管经营的总经理主持,出席会议的人员应是与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息息相关的总部机关领导或负责人,被考核单位负责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上一段考核期的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部署安排企业近期经营工作;分别从生产状况、财务收支、市场营销、安全与服务、人力管理、业绩考核、重大事件等方面进行专题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会议,各相关单位或部门互通经营方面的信息,及时反映情况,协调处理有关的重大事件;利用各方面面对面接触的机会,总部机关帮助下属被考核单位解决经营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4.考核经营目标完成情况,总结与评估经营业绩,奖优罚劣
  企业与下属单位签订的《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中,每个单位都有与其相应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被考核单位的人员奖金或奖励均与经营目标完成情况挂钩。《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中的指标一般设定为年度指标,被考核单位在总指标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市场及自身实际情况将年度指标分解到月,形成分月指标。企业对被考核单位实施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月度考核是指以月为单位,对被考核单位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业绩评估,由考核机构确定其业绩完成情况,据此核定其月度奖励比例;年度考核是指对被考核单位各项目标年度总体完成情况进行业绩评估,核定其年度奖励总比例;考核机构在完成年度的考核总结工作后,向企业领导班子汇报考核结果。如:设业绩考核结果值为K,则
  
   K=Σ项目指标完成情况×权重±修正值
  
  为确保当年经营目标的完成,奖励方式采用“月度预提,年终决算”的办法,被考核单位的月奖励基数设为预提奖励基数,只为实际奖励总额的60%或70%,未提奖励留作“风险基金”,待年度考核完成后再核发。核发奖励时,除部分重要指标,如:安全指标对奖励兑现有重大影响外,月度考核中,对月度业绩完成情况较低的可否决当月奖励;年度考核中,对年度总业绩完成情况较低的,也可否决当年奖励总额。在实际考核时,考核办法应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都有上下限制,防止过大地膨胀和过低地萎 缩。
  考核期满后,被考核单位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报告;考核机构根据总部机关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企业经营核实数据计算被考核单位的经营业绩,按考核办法中奖罚规定向企业要求对被考核单位兑现奖励,并对企业总的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和业绩考核管理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并通报评估结果。同时,被考核单位对本单位的下属各单位就各自的目标完成情况,同样进行奖优罚劣的考核。
  
  四、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内部应用的效果
  
  1.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对企业各项目标进行业绩考核管理,可使下属单位注重各指标的执行情况与完成状况,较好地掌握本单位的经营成果。如:对成本费用的考核,对7Qik+XeddWxELoYy9zoTdg==实现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从粗放化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企业单位变动成本受控高,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对收入的考核,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稳步增长;对利润进行考核,可实现营业利润率的稳步提高。下表为企业A在2003年至2007年间三大指标的完成情况:
  
  
  2.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以收入、成本为主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不但实现扭亏为盈,亦使企业各层员工在面对近年各种经济压力,市场压力,环境压力下,都能保持信心与动力,争取最大业绩评估结果。除了企业自身受益外,股东也受益。企业A每年的少数股东权益在2007年都达到24.59亿元。
  
  3.完善了管理机制,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
  运用激励机制,对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业绩考核,激发各阶层员工的正面行为,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为企业经营总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保障,而且完善了企业的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辅助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实施,使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能有效地推行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建立,并普及到生产或销售的产品中去;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能有效地辅助各项品牌的推广和实施,使企业的各种特色品牌有形化、实行化,而不会成为广告片中的一纸空言;在技术创新方面,鼓励自主创新能力,在企业内部形成技术创新氛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社会责任方面,能有效地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的贡 献。
  
  五、经营业绩考核管理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资委正在向各大中央企业推广一种新的业绩考核工具——经济增加值。由于经济增加值能真实反映企业价值创造,协调股东和管理人利益,所以能成为企业全面价值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它不仅能成为“有效的业绩考核和绩效管理方法,还是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的核心工具,在指导企业目标设定、战略评估、财务计划及核算、资源分配、薪酬设计、兼并收购、价值提升等方面,具有其他管理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企业推行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与激励方案挂钩,将更有效地推动企业树立全面价值管理体系意识,对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发挥积极的指导作 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国资委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