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12-29毕春燕
中国市场 2008年39期
摘要:巨额不良贷款的存在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顺利发展的绊脚石,为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国家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集中管理、处置从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处理不良贷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给国有商业银行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资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不良贷款处置;问题;原因;措施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是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最大障碍。为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国家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集中管理、处置从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累计处置不良资产8663.4亿元,累计回收现金1805.6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4.20%。不良贷款剥离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但不良贷款数额仍然很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增不良贷款。截至2007年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149.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05%,占不良贷款总额的87.9%,不良贷款比率仍然较高,2007年又出现反弹趋势,信贷资产风险依然较大,必然给国有商业银行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一、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分业经营的限制
为维护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禁止商业银行乱投资,扩大金融风险,针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银行大量投资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了分业经营。如今,这一原则却带来了负面效率,成了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巨大障碍。商业银行不能采取资产管理公司的债转股,折扣出售,与外资成立合资公司等多种形式,只能单纯地展期、催收,最后只有诉讼。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手段的单一极大地影响了化解不良贷款的效率。
2.地方政府的行政化干预
地方政府的过度行政化干预,一方面使国有商业银行丧失了部分经营自主权,无法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决定贷款的流向,自然不利于经营效益的提高。久而久之,削弱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积极性、创造性,银行贷款成为政府财政部门的财政支出,形lEHA7QXf+19GFFIIWStttDN6KzagkSugWeKchocuoeQ=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导致信用经济危机,逃避债务的行为越来越多。银行的不良贷款大多是由国有企业负债造成的,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安置职工、支付退休职工工资、养老金等大量社会责任。所以,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时会受到政府以及其他部门的压力,不得不考虑社会责任,成为化解不良贷款的障碍。
3.企业存在逃避债务的错误思想
目前,国家正在实行“债转股”以化解不良贷款。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借“债转股”向国家核销巨额银行债务的侥幸心理和错误思想。由于国家将企业债务转化成股份,借以盘活不良贷款,使许多企业放松了警惕,认为欠了债也无所谓,总可以通过“债转股”核销掉,于是产生了许多故意拖欠贷款本息的现象。
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措施
不良贷款使国有商业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影响了银行的声誉,严重阻碍银行的发展,也给全社会的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削弱了我国银行在世界上竞争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理,防范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1.为不良贷款的处置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政策环境。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应规范其行为,从法律方面支持银行清理不良贷款的工作,以尽快将其消除,防范和控制银行风险,为不良贷款的处置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法制环境。制定并实施《贷款法》,做到依法治贷,实现贷款行为法制化。同时,相关的法制建设也应该加紧进行,防止利用法律的漏洞恶意逃债,为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提供法律的保护。
(3)社会信用环境。加强市场经济的诚信教育,提高经济主体诚实守信的自律性。政府要制定严格的惩罚性制度,对不守信用的企业及个人进行必要的惩戒,使其为这种行为付出代价;成立金融同业制裁制度,对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企业进行联合制裁;发挥覆盖全国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工商管理部门也应该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分类监管,切实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2.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来提高资产处置效率
资产证券化通常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证券的行为。由于资产证券化并不以资产是否优良为前提,而是以卖方与投资者是否能达到利益的平衡为前提,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是通过市场经济自身的手段来转移不良贷款降低目前已有的金融风险,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存量,也能很大程度地解决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对有市场、前景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资产证券化是处置不良贷款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 法。
3.建立不良贷款交易市场,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处置不良贷款
(1)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不良贷款很难估价,容易将资产以低于其真实价值的价格出售而蒙受损失。因此,债权人在销售不良贷款时,应充分运用市场的竞争机制,采用竞标的形式出售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取得公平市场价格,将销售不良贷款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2)利用市场实现损失的合理分配。债权人在销售银行的不良贷款时,受银行原有负债的刚性约束,当销售不良贷款的收入不足以偿付债务时,损失必须由债权人承担。债权人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要将这一损失减少到最低。而投资者在从债权人处购买不良贷款时,是为了盈利,这样,损失的承担对象就很明确。这样一种损失分配机制也为销售不良贷款调动了买卖双方的积极性。
4.进一步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
要防止和化解大量不良贷款,必须着重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建立起以国家拥有投资所有权和银行拥有法人财产权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产权结构,改变政银不分的格局,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完整的产权制度是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国家、企业、个人),并在国家需要的情况下,允许外资参股,逐步将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银行,强化其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监控体系,建立起应对国际竞争的经营体制。
5.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实行贷款管理责任制
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建立行长负责制,审贷分离制度,分级审批制度,离职审计制度,以此来减少经营风险。纠正重贷轻管现象,实现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新的不良信贷贷款发生。
作者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皇甫秀颜,韩莉.国有商行处置不良贷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金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