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价去向何方?
2008-12-29本刊编辑部
中国市场 2008年39期
我国巨大的原油需求一直被认为是支持全球油价攀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就在我国的需求并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全球油价却开始了连续下跌。截止到9月15日,美国纽约中质原油期货价格已经跌至95.77美元/桶,相较于7月11日的历史最高价格145.08美元/桶下跌49美元,跌幅达到34%。
全球评论认为,这轮原油价格下跌归结为中国之外的几个因素。第一,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对全球——尤其是对美国和欧洲,经济增长迅速降温的预期越来越强烈。一个证据是,次贷危机后美国的消费者和商业信心指数迅速恶化,特别是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甚至低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两次经济衰退时期,这预示着石油需求增长将随之减少。根据国际能源署估计,2008年经合组织国家对原油需求将比去年同期下降1.3%,相当于每天减少60万桶。第二,从供给来看,一方面,天气因素或者地缘政治还没有对石油生产造成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主要产油国有所增产。从6月到7月,沙特阿拉伯每天增产10万桶油,伊朗和尼日利亚也已经增加了石油供应量。新增产量将推高8月与9月的库存。
然而,投资界不乏笃信油价会反弹以至恢复前期上行趋势的观点。一方面,沙特阿拉伯等国认识到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增产,但产量不能永远增长,所以主要石油国仍将采取减产和惜售策略。另一方面,欧佩克以外地区的石油产量未有增长,6月产量同比再度下滑。尤其是墨西哥和俄罗斯地区的产量有明显下降,加大了供给风险。
尽管对国际油价的前景分析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但有限提价或有限财政补贴的方式并不能解决我国石油业的根本问题,对此市场和学界都已形成共识。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落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减少,应当不失时机地推进能源定价改革,将提高能效和保护环境的重任托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