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道路货运产业组织模式研究
2008-12-29郭秀春
中国市场 2008年41期
摘要:从分析四川省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基本特征入手,运用产业组织相关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产业组织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度规模、大小共存”的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目标模式,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进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道路货运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道路货运产业;产业组织模式;产业调整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090-03
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川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内陆大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离不开道路运输,但是,随着四川构建西部经济高地战略目标的确立,传统的道路货运产业模式已很难适应四川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因此,结合四川省情,进一步研究道路货运产业发展模式,对推动四川道路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四川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促进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川省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基本特征
1.道路运输市场竞争主体众多,市场集中度偏低
自20世纪80年代的市场放开政策实施后,道路货运市场内的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加,长久以来,逐渐演变成了“多、小、散、弱”的分散经营态势。据资料统计,至2006年末,四川省从事道路货运的经营业户为238771户,营运车辆数为288569辆,从业人员为477412人。平均每户仅有营运车辆1.2辆,从业人员仅为2人,规模之小可想而知。虽然近年来也相继成长起来一些颇具规模的货运企业,如由四川汽车运输总公司、成都汽车运输总公司等13家省内骨干运输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跨区域货运企业——四川快速货运有限公司;由零担货运已向物流转型的四川金桥物流有限公司;由货运代理已向物流转型的四川宏盛物流有限公司等,但其企业规模也都偏小,不过百十辆车,网络覆盖范围也都有限,市场份额仍然很小,总体来看,整个市场的集中度是明显偏低的。
2.产品差别化程度低,市场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
从货运企业整体来看,提供的运输服务也就是运输产品的差别化很小,货主对货运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什么偏好,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价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历史发展和企业成长的结果;货运企业间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而在服务种类、服务质量方面的竞争表现不明显。
3.运输组织化程度低,运输生产率水平低下
从道路货运市场整体经营状况来看,基本上处于一种高度分散经营状态,以单车运营为主(营运货车基本上是挂靠经营)。货运企业对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货源组织、生产组织和运作调度等方面的作用较弱,不能发挥企业经营在市场拓展、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优势。这也使得企业的管理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缺乏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各种先进技术应用较少,运输生产率水平低下。
4.市场绩效较差,企业平均利润率偏低
由于道路货运市场企业数量众多,且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别化程度小,导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造成运价畸低,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降低。整体来看,道路货运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处于偏低水平,市场绩效较差。这既不利于整体运输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行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总体来说,四川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无序、低级化、不合理的状态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货运产业进入壁垒低,导致竞争过度
进入壁垒是指与产业内原有企业相比,潜在的新进入企业在竞争条件上所具有的不利性。从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角度看,适度的进入壁垒有利于保护和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由于缺乏一个明确、稳定、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致使道路货运行业进入壁垒很低。新的道路货运企业几乎没有太多的障碍就可以进入,导致市场内的个体户大量增加,进而造成市场的过度竞争。而相对大型的企业少且因为产权和市场分割等多种原因发展缓慢,难以引领产业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造成四川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2.产业退出壁垒高
由于道路运输资产的专用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严重滞后、地区间条块分割等因素的影响,使道路运输产业的退出壁垒相对于进入壁垒显得过高。即使是在行业利润率很低的情况下,企业却不能够从行业中顺利退出,这对于经营不佳的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来说,尤为明显。车辆动辄十几万、几十万,货车的资产专用性很强,旧货车市场狭小,经营方难以承担低价卖车的经济损失。
3.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影响
近年来,四川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其他先进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以特大城市成都为中心的成都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地高于省内其他经济区,呈现出极不平衡的发展特征。这也就决定了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道路货运业也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4.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
由于四川目前尚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受总体经济规模、市场容量的限制,许多企业的一体化程度仍然较高,规模经济实现差,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不发达。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道路货运业也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如大量企业的自营运输。由于自货自运市场过于庞大,相应的社会专业运输比例过小,导致货运服务专业化程度低,缺少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而这种不合理又会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阻碍整个产业结构的演 进。
三、四川省道路货运产业组织发展模式选择
1.发达国家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基本经历了一个“自由发展—严格管制—放松管制”的历程。就目前来看,四川的道路货运企业仍然处于传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渡期,虽然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的模式和做法,但是,发达国家在进行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时,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高度重视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对道路货运市场秩序良好的促进作用,确保道路货运企业规模效益的实 现。
(2)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不仅与道路货运业的发展相关,而且与市场经济的成熟状况密切相连。
(3)特别注意政府职能的转变,充分发挥其管理公共事务的功能,注重加强宏观调控,而不是微观管理。
(4)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向着合理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并用,特别是更多地使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来进行调节,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2.四川省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目标模式选择
针对目前道路货运系统的基本特点,适应四川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道路货运产业组织模式应为:企业组织结构按生产力水平分层发展,构建“适度规模、大小共存”的道路货运企业共生网络组织。即初步形成由2~3家规模大、实力强的骨干企业主导行业发展方向,其他中小企业和零散经营业户起补充作用,形成分工合理、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彻底扭转道路货运业“多、小、散、弱”的局 面。
四、四川省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推动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力量一般有两种:一是市场推动力量;二是行政干预力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并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条件下,单纯地依靠市场推动力量,或者片面地采用行政干预力量,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将两种力量适当地结合,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积极的行政干预政策,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才能实现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1.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产业组织政策是指国家为解决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实现有效竞争所采取的政策总和。产业组织政策一般从两方面展开:一是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市场秩序政策;二是鼓励规模经济、防止过度竞争的政策。针对四川省道路货运产业的实际情况,重点应在防止过度竞争、鼓励规模经济方面。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可以有效限制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过度竞争,提高市场集中度。目前所执行的道路运输业有关的开业技术经济条件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着力解决道路运输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提出的,准入条件明显偏低,与目前的道路运输市场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提高道路运输市场准入条件,不仅仅是制定较高的最低开业技术经济条件问题,而且还应该包括市场进入方式、经营服务类型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同业模仿式进入,以缓解道路货运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矛盾。
(2)积极培植大型骨干企业。培植少数大型骨干企业是目前道路货运行业健康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因为这少数骨干企业可凭借自身优势和市场地位来主导市场发展,并凭借其自身实力让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依附于自己从事组织化、网络化经营,而那些游历于组织化经营之外的少数小型企业和个体户则只有在主体市场以外从事专业化的特色运输服务才能生存,逐渐形成“大小共存”的组织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市场集中度,也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培植大型骨干企业,需要政府积极营造有利于其成长的制度环境,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来加以扶持,给予相应的财税、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对道路运输行业主管部门来讲,应主要通过在项目审批、交通规费和通行费减免、同业联合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倾斜。
(3)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就会使优势企业难以有效发展,劣势企业难以被市场所淘汰,必然会严重制约道路货运业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市场经营主体基本上呈现出“多进少出”状态,市场竞争机制所要求的优胜劣汰法则并未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带来了诸如竞争主体过多、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市场法规方面尚存在不健全的因素,完全依靠市场优胜劣汰法则的作用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完善市场机制,加大道路运输市场优胜劣汰力度,必须借助政府力量,在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技术、经济、行政管理、行业政策等多方面的手段,从强化市场优胜劣汰出发,使劣势企业能够尽快退出运输市场,从而给优势企业以较多的运输资源和较大的市场份额,给优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市场条件。
2.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政府的行政干预只是起到一个搭台的作用,企业才是真正的主体。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最终是要通过众多企业的经营行为才能完成。发达国家的道路货运企业的成长道路表明,在一个国家道路货运业发展的初期和中期,企业组织的主导方向是企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的集约化。为此,从四川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合理定位,调整现有经营行为。现有的道路货运企业,应在充分评估自身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定位,进而对经营行为做出调整。在经营方式上,道路货运企业总体上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向专业化运输发展;二是向以运输为本的多元物流服务转变。中小企业比较适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实力较强的货运企业可选择向物流企业转型。对于个体户,因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都非常薄弱,选择依附于大型企业进行发展不失为明智之举。当然,不管选择哪种定位,关键是要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使企业在市场中能够有一席生存之地。从整个市场来看,这样的定位有助于加大市场内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实现有序竞争。
(2)兼并重组,培育骨干企业。一方面,对本地区的个体运输户,货运企业可采用兼并、合作等办法进行收编吸纳,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既可扩大货运企业规模,又能够缓解货运市场的过度竞争;另一方面,货运企业之间可通过多种形式,实施兼并重组,或组成战略联盟,培育市场的骨干力量,来主导市场,逐步实现市场的有序发展。
(3)调整车型结构。针对四川现有货运车辆车型技术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一是要把车型结构工作重点从“量”的增长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淘汰老旧车,着力发展专用车、特种车,改变现在基本都是敞式货厢车的状况;二是采用合股、租赁、挂靠等多种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对车辆进行更新改造;三是为适应市场特专货物运输和突击性运输以及国家对重点资源物资只能由国有单位承担的规定,国有大型运输企业应建立一支骨干货运车队,可采用合股、控股、全产权等形式组建。
(4)“科技兴企”,实现产业升级。“科技兴企”,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实现产业升级。目前道路货运企业应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企业需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来做好运输组织工作;二是逐渐在车辆、搬运装卸设备、仓储设施设备等方面实现装备升级;三是适应交易手段电子化的发展趋势,适时开发自己的电子交易方式,来赢得市场和客户。
作者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引社.提高市场集中度的设想[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