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出口看食品安全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思考

2008-12-29东昱明

中国市场 2008年41期

  摘要:食品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食品生产企业尤其是食品出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食品出口大国,但由于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一定隐患,食品技术法规和标准与国际上许多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致使我国食品的出口频频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给我国食品贸易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就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性,使食品安全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冲破壁垒的束缚,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我国食品安全和食品出口贸易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食品;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思考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080-02
  
  食品安全与出口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食品安全不是因出口贸易而产生的,但由于进口国对进口食品安全的要求,客观上也促进了食品出口国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对食品安全标准及要求的更新,提高了出口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同时进口国为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国家的食品出口设置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食品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可见通常对食品的安全程度要求越高,食品的出口贸易越有保障。怎样提高食品安全性使食品安全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冲破壁垒的束缚,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
  
  食品,无论是农产品制品、水产品制品,还是肉类制品等,危害其品质安全的基本环节是源产品。只有抓好源产品的生产环节,才能保证后续产品的质量。
  源产品的安全危害主要来自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它们中的有害化学成分会在食物链中逐级残留,会引发各种疾病,目前的农药多以氯、磷、砷、汞等有机化合物为主,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的药物大体分为抗生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上述残留药物进入人体总量的90%是通过食物进入的,某些药物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可在食物链和人体中长期留存造成危害。一些药物会侵害肝、肾、胃、肠及神经系统造成毒副作用、过敏反应、菌群失调、胃肠不适、神经失常、激素反应等,甚至引发癌症。
  从抓源头入手,一是要严格控制各类药物的使用,做到尽量不使用药物,尽可能寻求替代品来达到同等效果和要求,必须要用的要从使用数量、使用范围严格控制,有药物隐患的产品要注明。二是要严格遵守兽药使用的各种规定,建立兽药的使用跟踪制度,对使用数量、使用品种严格把关,对兽药的投放量和使用量要注册登记逐级管理。三是要对动物进行活体检测,发现药物残留超标要延长休药期。四是要严格控制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绝对禁止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投放到饲料中。五是为避免由于环境污染给源产品带来的危害,要抓好环保工作,给源产品的安全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是为出口产品用的种植、养殖基地更要远离工业区。六是食品源产品的生产要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废弃物应充分、合理地综合利用,不要成为新的污染源。
  
  二、食品安全要有高标准
  
  食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对可供人们直接食用的食品和各种原料性食品的生产、储存、加工、保鲜、营养、质量、检疫、卫生、价格、库存、运输、市场供应等诸多方面能否保证社会正常运转和消费者需求程度及标准的衡量。从近年发生过的食品安全案例来看,危害食品安全的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①物理性危害,食品中掺入不可食用的物质,如金属、木屑、砂石等。②化学性危害,食品加工后还存有动、植物生长时所用的药物残留;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的化学成分;加工食品用的器具的化学成分的分解;工业原料及有毒有害物质直接用于食品中。③生物性危害,致病微生物,老鼠、蚊蝇传播的病菌、病毒。④营养性危害,营养成分不足、以次充好的食品。⑤时效性危害,腐烂变质、超过保质期、来路不明的生物制品的加工或二次加工。⑥包装物危害,用于工业的包装材料包装食品。⑦新型食品的危害,这里主要指转基因农作物,如大豆、玉米、马铃薯等。如果食品在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形成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对上述各环节的标准的制定和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标准也是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国外进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因其具有合理性、隐蔽性、灵活性等特点,是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障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据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