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国宝 中国能源总管面临三大考

2008-12-29

中国市场 2008年42期

  在国际油价高企,内地成品油与电力涨价声中,各方关注的国家能源局“三定”(定职能、定编制、定人员)方案的公布到了一个敏感而微妙的时刻。种种迹象表明,新成立的国家能源局并不是一架空转机器,而是正朝着实质性运作阶段靠近。
  身为中国能源“大管家”,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面临着诸多考验。
  
  大考之一:肩负行业整合重任
   与国际接轨,国家能源管理权由分散转向集中,成为近年来学界与决策层的共识。
  相比以前的分散管理模式,改革后的能源管理明显趋向集中——由于国家能源委员会只是一个议事协调机构,其常发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也由国家能源局来承担。所以,更确切的说法是能源管理权向国家能源局集中。
  但在此轮机构改革之后,能源管理权限仍将与多个部委发生交集一在能源初级产品领域,其管理权限将与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备司和矿产资源开发司发生交集;成品油市场流通由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管理;而长期以来作为煤炭主要消费方的电力行业管理权,也并未完全并入国家能源局,电监会仍然保持着相当的话语权。行业整合的矛盾与压力却不言而喻。
  有业界人士表示,若以传闻中的国家能源局9个司112人的编制,平均每个司仅十来个人,管理如此庞大的能源行业有如“小马拉大车”,新局未来实质效力令人担忧。
  
  大考之二:“不谋求定价权”效能提升成难题
  
  消息人士表示,国家能源局虽然统管能源,但无权为能源产品定价,这一职能仍然保留在国家发改委。如此一来,可能令国家能源局陷入“有责无权”的局面。
  但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价格是资源配置的重要的杠杆手段。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林伯强就表示:“有意义的改革都牵涉到价格。”如果在能源价格制定上没有发言权,国家能源局的效力就会大打折扣。
  而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能源专家查道炯看来,内地能源决策机制并不应单单着眼于能源定价机制。他认为,在缺乏各方认同的权成能源市场利益链条信息的前提下,很难得出一个终端能源价格的“合理”水平。一个理想的能源价格机制应该是:政府不再决定能源价格水平的变化,而是专注采集、发布能源链条形成过程中各种成本、利润等方面的信息,保障其真实性,惩治扭曲信息的行为。
  这样,终端能源消费价格的形成将是一个自动机制,涉及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各方将有机会自己测算价格变化的来临。
    大考之三: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引领消费模式转变
   在上任伊始的一次高层论坛上,张国宝曾坦陈中国能源发展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同时,由于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匀,中国煤炭总体上呈北煤南运的格局,大量煤炭需要铁路运输,加速了铁路运力的紧张。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道炯教授表示:“能源供应能力被用到了极限,出现灾害或其它不可控制的负面影响时,能源供应链条又相当脆弱。在脆弱状态下的周而复始,结果是能源供应能力永远跟不上需求。”
  除了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引领能源生产及消费模式的转变,亦应在张国宝考虑之列。内地电力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比重仍然过人,致使电力工业的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偏高,每年多消耗了大量宝贵的煤炭资源。因此,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是目前内地电力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当务之急。(摘自:《香港商报》2008年7月7日编辑:何乐)
  点评:在发改委主管能源工作多年的张国宝,在同事眼中,性格耿直、行事果断、敢于直言。会说英语,日语和俄语的张国宝,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不过为人处事却十分低调,他的名字更多地与众多能源大项目联系在一起——从西电东送到西气东输,从青藏铁路到首都机场扩建,从海外引进液化天然气,他都是领导小组的重要成员,也大多是这些决策的执行者。面临能源局大考,想必他心中也自有一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