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俞敏洪
2008-12-29张程
中国市场 2008年42期
一个不错的教师?一个偶然成功的商人?一个被逼无奈的“痞子”?俞敏洪在知识分子的“下海”潮中,有着标志性意义。
俞敏洪这个名字,相信大多数年轻人都知道,他的形象就像神一般,他们“崇拜”他。
被北大逼上梁山
俞敏洪对北大的情感,可用“五味杂陈,爱恨交织”来形容。俞敏洪在北大教书四年后,看到同学、朋友都相继出国。为了生讹他在校外办起了托福班,为自己的出国学费快乐地忙碌着。
1990年的一个秋夜,俞敏洪正和朋友描绘着他渐渐清晰的出国梦时,听到了北大校园广播里对他的处分决定。处分最重要的理由是打着北大的旗号私自办学。这个处分决定被大喇叭连播三天,北大有线电视台连播半个月,处分布告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锁了一个半月。方式和程度如此激烈,表明了校方的震怒。
颜面扫地的俞敏洪,只得选择离开,做一个“个体户”。
被北大“逼上梁山”的俞敏洪,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痞子演绎新东方
俞敏洪是这样起家的:一间10平方米的破屋,一张破桌子,一把烂椅子,一堆用毛笔写的小广告,一个刷广告的胶水桶。北京寒风怒号的冬夜,俞敏洪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刷广告。手冻麻了,拿起二锅头喝两口暖暖身子。这时候的俞敏洪,显出了痞子的狠劲。
新东方人都有一种电线杆情结,因为新东方是靠老俞在电线杆上一张一张贴广告贴出来的。曾经因为市政建设,来人要拆新东方外面的两根电线杆,老俞急了,死活不让拆,最后花了7万元才保下来。
教师出身的俞敏洪渐渐显露出他的经商才能,靠三招打下自己的江山:一是价格战,当时收费在300~400元,俞敏洪只要160元,而且是在20次免费授课后,不满意可不交钱。二是推出他赖以成名的“红宝书”——《GRE词汇精选》。三是情感营销,向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再加上他幽默的授课方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枪打出头鸟。俞敏洪招的学生越来越多,也断了别人的财路。地盘的争夺战蔓延到了贴广告的电线杆,先是俞敏洪的广告被对手覆盖,后来当场就给撕了,并把老俞的员工一切捅到了医院。俞敏洪为了和公安兄弟拉上关系,一气喝下一斤多五粮液,直接被抬进了医院。
创业路上多艰辛。此时的俞敏洪,完全没有了书生气。痞子精神附身了,一个企业家的身影渐次清晰。俞敏洪邀请海外的“兄弟”徐小平、王强和包几一共同办新东方。靠着这种梁山聚义的方式,借着当时英语热和出国热,新东方开始如野草般疯狂生长。
痞子精神的悖论
事业做大之后,痞子的自由放任必须向企业家的严谨转变。此时,外部打击接踵而至。先是“9·11”事件,留学市场受到极大影响;接着是因“非典”停课四个月,损失过亿元。还有美国教育考试中心对新东方偷题的诉讼,新东方为此赔付了600多万元。
外患是暂时的,内忧则可能致命。王强、徐小平先后向俞敏洪递交辞职书。2004年,另外两大支柱胡敏、江博也出走。“盟友”相继“造反”。此外,俞敏洪的老妈对公司管理指指点点,引起了海归们的不满。为此,俞敏洪制定了一个原则:直系亲属一律不能在公司工作。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内争外斗中,俞敏洪扮演了一个“刘备”的角色。他自己也说:“我比较像刘备,常常用眼泪来赚取其他管理者的同情”。“这是新东方没有崩盘的重要原因。”也是“刘备”的高明之处,表面柔弱,悲悲戚戚,但每一次预谋都能达到目标。
上市真是救赎?
新东方不缺钱,但俞敏洪希望用严厉的美国上市公司管理规则来规范内部。上市一年多来,新东方制度更加健全。
然而,“做教育”和上市的冲突也凸显出来。“一家好的上市公司,要做到人数增长以保证收入。但对于一个教育机构来说,在于它的教学质量而不是人数的增加。”
个人英雄主义是他舍不下的情结,现在成了美国上市公司,学会闭嘴后的俞敏洪不再迷人。现在的俞敏洪,成了守业者。而且,他必须成为一个守业者。
上市能否实现新东方的救赎?还有待时间检验。
俞敏洪常说:“只要你是种子,即便被踩到泥里,十年、二十年之后,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即使人们离开,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