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粮库大拍卖

2008-12-29陈纪英

中国市场 2008年42期

  吉林四平,素有“中国粮仓”之称。7月25日,吉林省政府下发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改革的文件,原则上,市县不保留有其管理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吉林省政府给这些粮库找了三条出路,有条件的上划国有粮企巨头;不符合上划条件、尚有净资产的整体出售;资不抵债、长期亏损的进入破产程序。经过这一轮改革,预计四平地区多数国有粮库将易主,整个吉林也不例外。
  
  地方粮库名存实亡
  
  其实,在改革之前,这些普遍闲置的粮库已经呈现无粮可存的颓势。
  公主岭市粮食局局长常万臣指出,“去年11月,农发行没有像往年那样发放贷款。”
  在四平市下属的梨树县的最大粮库——十里堡第一粮库,两个门卫无聊地坐在门口。粮库虽交通便利,有完善的物流加工设备,2007年仍然面临粮仓空空的尴尬。
  四平市粮食局提供的一份统计显示,截止到5月19日,除了储备粮之外,市直国有粮库仅收购粮食9.5万吨,而民企同期为61.5万吨。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述9.5万吨的粮食中,还有一部分是为民企代收的。
  至于农发行为什么在2007年普遍没有发放贷款,有两种不同的版本。
  “其实,政府现在的思路是扶持民营企业。”一位粮库主任说。另一个版本是,2007年,粮库多数资不抵债,“连能抵押的东西都没有,怎么敢贷。”
  
  巨额亏损的背后
  
  梨树县粮食局局长王森对亏损的解释是,“这是政策性亏损,比如灾区受援省在接到我们的粮食后,没有回款。”显然,人员膨胀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粮食系统曾经是这个玉米大县人员最为富余的系统,该县职工指出,粮改前,他们有800名职工,大部分都长期休假,改革后有43名,“其实就是43名都有点儿多了,平时用不了那么多人。”同时,2004年之前,粮食系统每年都要安排二三百名转业军人。
  “人情粮”、“粮耗子”也被认为亏损原因。“比如收购价国家定,卖的时候粮价压低点儿,然后粮库的人拿回扣,避免不了”。梨树县粮食局一位副局长坦承。“至于卖出价这么低怎么交代,很容易,因为粮食都有损耗,报告上就称粮食变质、压碎了,很好过关。”
  作为经营状况尚好的公主岭粮食系统,2007年同样亏损,常万臣认为,“粮库以前不是纯粹的市场主体,市场分析能力差,跟民企竞争,肯定吃亏。”
  事实上,据调查显示,一些粮库的现有设备没有很好地利用,也在助推粮改。
  正因如此,粮食系统官员普遍认为,“粮改,必须要改。”
  
  粮食安全的忧虑
  
  据了解,四平市原市直属9家粮库中,肯定能留下的只有3家,其他命运未卜;梨树县30家左右粮库中,肯定能留下的只有2家,公主岭市粮食局管理的35家粮库,如果和吉粮的谈判破裂,大部分也将走破产程序,常万臣表示,经过评估,该市粮库总的净资产2亿多元,负债3亿多元。
  按照如此标准,四平地区九成以上的国有粮库将会消失。如此大幅度,会影响国家储备的轮换吗?
  吉林省四平国储库主任姜玉升指出,国家储备在吉林省不过300多万吨,“吉林一个产粮大县,年产量就和这个储备量差不多了,根本不用担心完不成轮换任务。”
  不过,在梨树县粮食局副局长看来,“一下砍这么多,步伐有点儿太快了,政府的收粮终端一下子少了这么多,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政府能不能及时收购、调配足够的粮食,这是个问题。”
  据了解,在吉林省最初的粮改文件中,县市级粮库全部砍掉,一位驻吉新华社记者写了份内参,认为全砍掉影响粮食安全,“后来才加上了‘原则上’三个字。”不过,粮改的推进显然不可阻止。虽然多位粮食局长坦言,“涉及到产权确定、资产评估等复杂问题,估计两年也完不成粮改”,不过,吉林省的目标是原则上年底完成粮改。
  
  点评:国有市县级粮库落到如今这般田地。除了其体制弊端及民营势力的迅猛崛起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因素是外资的逐步渗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第一产业投资1280亿元,同比增长63.5%,增幅远高于二,三产业,而这些投资里很多是外资。狼来了,且来势汹汹。面对外资,我国农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都亟待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粮改更是势在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