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的商业蒙太奇
2008-12-29李翔李攀
中国市场 2008年46期
从《没完没了》、《鬼子来了》,到《大腕》、《天下无贼》,王氏兄弟1亿元的利润背后,是亲兄热弟的默契,是兄弟义气的力量。
如果不出意外,在今年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中,或许最风光的一刻将会留给两位年龄相差十岁的兄弟。尽管他们的公司最终市值可能远比不上很多国有企业,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也将位列中小型,但由于其身处在中国最活跃、最有潜力的娱乐产业,必将迎来更多的镁光灯和喝彩。
但对于将要到来的这一刻,主角王中军和王中磊似乎并没有特别的期待——前者认为这只是公司的一种选择,而后者也只是将之当作公司发展中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相反这两兄弟更加看重的是下一部电影、下一部电视剧的拍摄和制作。
早期经历
或许对大多数在中国娱乐产业的玩家来说,要复制华谊兄弟的融资模式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只要有足够丰富和精彩的作品,以及开放的股权结构,在外部资金蜂拥而入的情况下,选择权一般都在公司自身而非投资者。
真正难以复制的,还是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之间早期的创业经历。而这段经历,正是华谊兄弟能够每次都转型成功,并朝中国内地版的“邵氏兄弟”或“华纳兄弟”迈进的核心动力。
1994年,王中军从美国回来。他已经34岁,曾经当过兵,做过公务员,也在国内做过小生意,1989年到了美国去读传媒。后来,他总喜欢跟人说在美国的经历对自己影响不大,“其实就是混。我不认为我是海归,我读书读得不正经,在美国那段时间,转过三次学,每次转学的目的都是哪个地方容易打工。”
但是在1994年,从美国回来的中国留学生仍然是稀缺品。“既然敢从美国回来,在美国打工一年赚几万美元,在国内赚不到几万美元怎么跟朋友交代?”王中军回忆说。他在美国就开始思量,自己回国之后应该做什么事情。回去的前半年,他就开始同国内的亲戚和朋友们联系,打听如何注册公司。他对自己的兄弟们说,我留学回来,要到国内创业。
王家的四个兄弟坐在一起,开始听他们中的老二描述自己的创业梦想。“很简单,我用了一个多小时向他们说自己的想法,怎样从美国回来创业,那不像面对VC,不用做报告,就是口述。”王中军游说他的兄弟们投资他的公司。结果显示,王中军说服人的能力相当杰出,正像他和他的公司在日后一轮一轮的融资中表现出的那样。虽然当时既拥有餐馆,也拥有出租车公司,并且最有钱的大哥也明确表示没有兴趣,但是两个弟弟都很踊跃于二哥的新梦想。大弟弟王中方当场就表示虽然没有钱投入,但是他愿意辞掉工作加入二哥的公司。王中军也慷慨地赠送了5%的公司干股给他。小弟王中磊则投入了十几万元人民币给哥哥的新公司——后来,王中方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王中磊有一次很悲切地对别人说:“他就死在我怀里。”
王中磊当时是个刚刚辞职的公务员,之前供职于国家物资总局机电司。“虽然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但是管的文件,上面的数字动辄就是几个亿十几个亿;全国的钢材、木材、石油、汽车,所有紧俏资源都归这个部门管,到各个省去,真是太有面子了。”王中军回忆说。这个小弟帅气聪明又招人喜欢,虽然他们兄弟进入国家机关,都要依靠家庭的人脉关系,但是王中磊似乎格外顺利,“我听爸爸说,那个处长面试完中磊,当场就定了a爸爸说,处长可喜欢小磊了。”在大多数时候,王中军叫他的弟弟“中磊”,但也有一些时刻,难以抑制的疼爱之情会流露出来,他会说小磊如何如何,“我当兵回来小磊小学还没毕业,他第一次跟同学去北戴河玩儿,我给了他70元钱,他觉得自己简直太有钱了,还请同学吃饭。”
于是,王中军拿着自己东拼西凑来的钱,带着大弟弟王中方——王中磊的角色则是一个纯粹的投资人,开张华谊兄弟广告公司。
借力资本
1998年,前身是广告公司的华谊兄弟开始投资电影,而且一口气就投了《没完没了》、《鬼子来了》和《荆轲刺秦王》三部后来口碑都很好的片子。王中军和王中磊开始了自己的娱乐大亨生涯。“其实当时投资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华谊会变成一家电影公司,变成娱乐传媒公司。那时候只是觉得公司需要新的出路,如果g走之前的老路,路只会越走越窄。”王中磊说。电影只是碰巧成为这对兄弟在商业上的工具。“我们投资拍电影10年,11年前我还不知道拍电影是怎么回事儿。”王中军解释道。
其间,王中军曾和主营地产和金融的太合集团合作,在2000年3月各出资2500万元,组成了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王氏兄弟持有50%的股权。2001年王氏兄弟又从太合控股回购了5%的股份。通过这笔投资,华谊兄弟至2004年年底,投资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并开辟了中国贺岁片的模式,而票房收入,也从《大腕》开始,到《天下无贼》一路高涨。
而在演艺经纪方面,华谊兄弟2000年底买下了一个经纪公司,经过几年发展,其签约演员已包括周迅、李冰冰、黄晓明、陈道明、胡军、王姬等40多位。
但此时,靠单纯的自身积累已经无法满足王氏兄弟的胃口,而且由于电影属于高投资、高回报行业,前期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杠杆投入,因此王中军还是利用自己和一些企业家熟络的关系,引入新的投资方。比如在2004年到2005年前后,就引入了TO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传媒集团和其他金融投资机构。与合资时相比,王氏兄弟的财技已然提升。
王氏关系网
“关系”对于这家公司来讲异常重要。在回答华谊为何能够一直生存到今天,并且能够成为国内民营影视公司的头名时,王中军将原因归结为:运气、团队、良好的现金流,以及至关重要的“关系”,“公司不是所有的时候现金流都好,我一个电话三五千万都能借到,借我钱的朋友太多了。”他说。在他这些好朋友的名单中,包括用友软件的董事长王文京、亚信科技的前CEO张醒生、亚信科技的创始人丁健等。
因此王中军也不断将有分量的人物拉进董事会,除了马云、江南春,还包括鲁冠球的儿子鲁鼎伟等。借助资本的力量,华谊兄弟才能够在2004年之后取得如此迅猛的增长。
同样重要的关系还有同导演、演员的关系,比如颇为人称道的王中军和冯小刚的关系;以及可能更为重要的——同政府的关系,同各个地方电视台的关系。
不过在这千万重关系中,同样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一点,或许还是作为创始人,这两兄弟之间的关系。在商业史上类似的兄弟创业,或者兄弟共同执掌一家公司,但是最终以分裂告终的故事数不胜数,比如阿道夫·达斯勒和鲁道夫,达斯勒创立的阿迪达斯和彪马;或者,最近的例子,全球市值最高的地产公司,香港新鸿基郭氏兄弟在董事会的斗争。
风格看起来完全不一样的两兄弟如何避免这一点?
尽管是兄弟,但是王中军和王中磊无论从衣着还是在性格上,都有差异。热衷于艺术的王中军给人的感觉更为强硬,而一直在负责公司运营的王中磊则显得害羞而柔和,他的外表也更为时尚,更像一个经常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明星。
王中军的风格是直来直去,这从他讨厌开会、快人快语可以看出。曾经梦想成为画家的他热衷于收藏艺术品,包括为他的企业家朋友提供艺术品和建筑方面的建议。王中磊读书时候觉得世界上最牛的职业就是唱片店的老板,因为可以最先听到最新的音乐CD,现在他则沉浸在制造影音作品中,并且认为自己从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做这家公司,“开始时候是求生的需要”,接下来是“勤劳致富的手段”,现在则是“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但所有这些差异,在兄弟两人看来,都不是问题。“我们是亲兄弟,从小就没有分开过,彼此之间在一些细节、生活习惯和对一些事情的态度上很早就特别了解。”王中磊说。在不少人看来,王中军是一位导师,而王中磊则是他在商业上热心栽培的学生。对此,王中磊也承认这一点。
“我们随时可以保持工作状态,因为周末家里人也会约在一起吃饭。”王中军说。但这是在早期,这些年来兄弟两个经常一个月只见一次面,“平时各忙各的,”王中磊笑着说,“我们生活早就独立了。”
“我们同其他公司相比,除了我们之间的配合更为默契之外,没有什么不同。”王中磊说。兄弟之间的关系,或者,按照华谊内部对他们的称呼,“大王总”和“小王总”之间的关系,难以用某种特定的词或者词组来描述:兄弟关系、导师和门徒的关系、董事长和总裁的关系、创业伙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所有这些关系的微妙的混合体,而他们两人在性格、做事风格和交际圈上又存在着互补——无论这种互补是先天生成,还是后来有意无意间调整而成。
责任编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