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礼同:瓷塑人生
2008-12-29陈建秋张跃良
中国市场 2008年47期
福建德化,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戴云山麓千年不熄的窑火,让世人感受千年瓷都一路如歌响彻云霄的辉煌历史和时代烙印。
德化瓷,以“白如雪、润如玉、薄如纸、声如磬”闻名于世,灵魂的炉火,生命的陶瓷,也赋予这座山城人睿智的思维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地灵出人杰,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一批跨时代的工艺大师,他们使得这座古老而又文明的山城,窑火不熄、滚滚燃烧。
赖礼同,现任福建省德化县博古陶瓷研究所所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从事陶瓷雕塑、美术创作设计20多年,其作品获国家级金奖10多件,获国家级银奖20多件,其中的《山鬼》、《富贵吉祥》、《托起半边天》3件作品还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吉祥花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根据有关规定,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通常要在作者去世50年后才有可能,为何故宫向这位民间艺术家打破惯例呢?是偶然还是必然呢?我们怀着疑问也心生敬意地走近了这位陶瓷艺术大师。
对艺术的追求
在赖礼同大师的展厅和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轮廓曲线流畅,工艺精巧细致,色泽滋润凝滑。赖礼同用一把雕刀,神情专注地制作一件陶瓷,雕刻之处至大至刚、至高至广。赖礼同的外表跟言行一样朴实无华,他说陶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华夏儿女继承和发扬陶瓷文化是应该做的,探索陶艺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愿意为德化瓷挥斥方遒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出谋出力,用自己的创新工艺重振千年瓷都的雄风。
赖礼同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他用那独树一帜的美学特质将作品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从向往艺术的殿堂、陶艺的象牙塔到成为现代工艺界的大师;从生性腼腆,不善交际,到生意场上折桂蟾宫、长袖善舞。在这20 年中,赖礼同做过学徒、雕塑样品设计者、小家庭作坊式陶瓷企业的合伙人……直到1995 年创办德化博古陶瓷研究院。这20 载征途,赖礼同都从事着与陶瓷相关的工作,而今迈步从头越,赖礼同永远攀高望远,“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他在团团烈火中实现着他的创造激情和梦想。
对主席的情怀
2006年11月10日,在上海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参观者对一件毛主席瓷雕——《为人民服务》的精湛绝妙、光致精美的工艺叹为观止。福建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长黄宝庆评价这件作品说:“全国类似题材的作品很多,但这件作品整个从造型到脸部神态,不仅准确而且逼真,可以说是形神兼备!”
伟人瓷雕的创作讲究神韵和内涵,不单纯要追求形似,而且要赋予神似,这才是作品的生命力,是让人物活起来的“魂”。创作毛主席塑像一直是赖礼同的心愿,从小就对伟人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敬仰,如今把自己的毛主席情结、革命情怀变成了现实作品。
其实决定创作毛主席为题材的瓷雕作品,从收集题材、创作构思、到起草初稿、改稿、复稿、定稿,赖礼同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不为大器不诞生,不够完美不现身;怀着无比神圣、虔诚、欢欣和自豪的心情烧制成了毛主席瓷雕——《为人民服务》。作品从衣领的厚度、衣纹褶皱、到脸部的肌肉、眼神的方向…… 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毛主席作为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高瞻远瞩的气势。
赖礼同为德化瓷的创新工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国人大常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陈士能会长挥毫泼墨,为赖礼同题字“业精于勤”。他在泥巴里塑造民族风骨,让泥巴土坯凤凰涅走向新生,成就了玉如凝脂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他的作品引起了中外媒体的极大关注,成为了中国文人雅士艺术家室内的雅玩,成为了各国收藏家追捧的宝物。
采访结束,我们已经找到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破格”收藏赖礼同作品的答案。德化瓷已经融入到赖礼同的血液里,积淀在他的骨髓里了,在他的眼里,每一件艺术品都有生命灵性。
(编辑/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