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老工业基地体制创新的突破口

2008-12-29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08年6期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城市群的崛起,而城市群的崛起,又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较早的西方国家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如今,这一经验对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
  上世纪90年代,初具雏形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市圈,一度被区域研究学界视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进入21世纪,包括成渝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辽中城市带逐渐显山露水。与此同时,在我国接壤俄罗斯的东北地区,一条由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座城市连接起来的城市带——哈大齐工业走廊,在黑龙江省的版图上跃然而起。
  2006年10月,笔者曾与时任黑龙江省常务副省长栗战书,共话哈大齐工业走廊在黑龙江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一年多后,哈大齐工业走廊正在成为黑江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辐射力最大、科技人才优势最明显的地区。围绕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迅猛发展与未来前景,笔者再次与栗战书省长进行了一番对话。话题从省域经济的布局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合力效应到走出瓶颈创新体制等,给笔者留下很深的感受。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这是栗省长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个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努力实现黑龙江省域经济的优化布局。栗战书说:“黑龙江是一个资源大省。目前黑龙江经济发展至少面临三大困难:一是老国有企业如何脱胎换骨,二是如何做大边贸经济,三是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所以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靠盘活存量、利用存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体制改革和增量发展中寻找出路和突破口,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那么,出路和突破口在哪里?发展区域经济,根据资源环境和特点,科学确定各类主体功能区,将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向不同的功能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基于这种构想,我们在黑龙江的版图上划定了“四大区域经济版块”,即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中心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能源型城市为中心的“东部煤电化基地”;以牡丹江、佳木斯、黑河等边境贸易城市为中心的沿边对外开放带和大小兴安岭生态经济功能区”。
  在四大区域版块中,“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概念是最早提出的。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仅哈大齐地区的工业产值就占全省的70%。我们请他具体谈谈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整体发展的状况,栗省长如是说:“在黑龙江,常有人这么说,在地图上把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连接起来,就是一条意欲腾飞的巨龙。所以我们认为,在现实当中,3座城市如果能联起手来,它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及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的产业群就会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从2005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外宣布将倾力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到现在,经过3年的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已经启动面积达到76平方公里,开工项目520个,完成投资380亿元,260个项目建成投产。目前,哈大齐工业走廊也正在成为黑江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辐射力最大、科技人才优势最明显的地区,“1+1+1>3”的合力效应已经凸显。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成绩固然令人兴奋,但肯定还存在一些瑕疵和问题。“工业走廊要做强做大,当务之急还是有些问题要解决的。”栗战书坚定地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一开始规划哈大齐工业走廊,就明确其定位为建设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区,成为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先行区。所以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不只是一个经济的概念,更是一个体制创新的概念。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工业走廊的建设,打破旧有的城市发展模式,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城市的统筹协调发展、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
  目前来看,工业走廊建设中主要存在四大瓶颈,包括土地的使用和权属问题、产业布局缺乏精细的统筹、资金比较紧张、政策扶持力度仍然不足等。这些瓶颈与问题的产生,根源仍在于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一些地方仍没有真正放开手脚,理解和用活“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四大原则的真正内涵。省委、省政府提出在这四大原则基础上,各个城市的开发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是希望各地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做大做强本地的“镇市之宝”、“镇区之宝”,全面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这四大原则,首先就是要推陈出新,创新体制,这是突破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将成为世界瞩目的宏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