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本的美猴王
2008-12-29张洪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08年10期
上世纪50年代,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团长的京剧团赴日访演,轰动整个日本,其影响一直延伸到16年后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在日语里,中国人的姓名是按日语字母的发音拼读的,惟有“梅兰芳”三字保留了汉语发音,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迄今只有梅大师一位,京剧的魅力由此可见。
与京剧天生有缘
2008年9月,北京京剧院赴日演出,还没开演,即被要求加场。
说来惊奇,中国大名鼎鼎的孙行者,扮演者竟然是一位日本人。舞台上的他,做着“跳门槛”等京剧武丑的高难度动作,不仅招式在行,还能操一口京腔和大家聊天,他叫石山雄太,来自日本东京。
跟雄太一见面,就领教了他的京腔,他称自己在北京生活了“一十五载”,这句话是正宗的台词,来自名剧《四郎探母》。32岁的他,是中国国家京剧院正式演员,也是中国文化部特批的第一位外籍专业演员。
说起自己的京剧缘,雄太侃侃而谈。上小学时,一天,他偶然打开电视机,被一只由活人扮演的猴子深深吸引。后来得知,这只猴子名叫“齐天大圣孙悟空”,专爱打抱不平,雄太一见倾心,从此迷上京戏,这一迷,最后竟将自己的未来也交给了它。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不去中国、不学汉语,怎能领略京剧的魅力?雄太下定决心要去中国学戏。东京有一家由爱好京剧艺术的日本人组成的“京剧研究会”,每个周末,都会请一位京剧老师来辅导教学,雄太参加了这个社的少儿班,业余时间猛攻中文,他是班上最小的学员。从小学到高中,他一边学习中文,一边苦学京剧基本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来中国的机会果真降临到石山雄太头上。1992年,高中即将毕业的他,参加由日本朝日新闻社举办的中文演讲比赛。经过一番竞争,最终竟赢得了第一名,奖励是1993年免费到中国旅游一次。
机会来了
17岁的雄太只身踏上了向往多年的中国,他来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顺利实现了学戏的愿望。根据条件,老师为他选择了京剧里的“武丑”作为主攻对象。
在北京读书时,雄太每天五点多起床,去附近的公园吊嗓子练念白,还要踢腿、下腰、拿大顶、翻跟头……哪个程序都不能少。比如拿大顶,开始,他连两分钟也坚持不了,后来,老师把他的脚踝绑在杆上练,有时身体倒立时间过久,鼻血会流出来,而为了心目中的京剧,雄太硬是挺了下来。
“武丑”行当有一个基本功,叫矮子功。为了练好此功,雄太一蹲就是45分钟,两条腿肿胀不堪,上下楼梯异常疼痛。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雄太每天“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结束了4年附中生活,1997年,石山雄太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在大学里,理论多练习少,石山雄太白天学完文化课,晚上要去练功厅加练两三个小时。
4年的汗水没有白流,毕业前夕,日本NHK电视台派人来中国录制报道他毕业公演的过程,此片在日本播出后反响很大,许多喜爱京剧艺术的日本人来信鼓励祝福他。
2000年底,中国京剧院要招聘武丑演员。石山雄太报名参加考试,破例被录取。聘任外国人做专业京剧演员,这在中国是第一例。进入京剧院后,雄太珍惜每一次上场机会,哪怕是跑龙套,也一丝不苟地完成。
2002年8月,团里派石山雄太及其他演员到北京长安大戏院进行17场演出,其中有两场是他主演的《三岔口》。这是他入院以来第一次担当主角。
在这出戏里,雄太饰演店主刘利华。他轻盈的动作、漂亮的“铁门坎”,使观众席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然而,30分钟里他还是出现了两次失误:剧中他要在黑暗中毫无声息地蹦到桌面上,上蹦时,他的一只脚绊了下桌子,差点没蹦上,也因此弄出了声响。此外,在表演中,因为紧张,他手中握着的刀也突然掉在了地上。
这两个失误令雄太懊恼不已,第二次演出,他索性放开了去演,失误没有再出现。十年寒窗,石山雄太终于听到了观众献给他的掌声。那一刻,他幸福极了。
每次担任主演,石山雄太都称自己像小孩子玩鞭炮一样,既高兴又紧张。演出前,他都要做充分的准备,但失误在所难免,他有时灵机一动,会有一些补救的高招,比如孙大圣偷桃子盗仙丹的情节,他要跳到桌子上吃桃子,有一次跳上去后,桌上的桃子被他不小心震了下来,他顺势一滚,下了桌子再捡,十分猴气地将这场戏救活,获得了观众的掌声。
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时,上海举行中日青年传统艺术交流演出。那一次,石山雄太成了绝对主角。可惜这样的机会太少,他的一身技艺施展的机会并不多。
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石山雄太被导演看中,让他出演戏曲小品《丑相亲》。和众多戏曲名家同台演出,雄太受益匪浅。至今,作为一名专业京剧演员,雄太已经学会了二十多出京剧。
对猴戏情有独钟
演了多年猴子,石山雄太对孙悟空有了很多体验,甚至,在戏中,他把自己就当成猴王本身。所有关于西游的题材他都会找来研究,从动画片《大闹天宫》到六小龄童主演的电视剧⋯⋯开始,他还曾企图背诵吴承恩的原作《西游记》,后来发现,太难了。
雄太眼里的孙大圣,首先是一只猴子。他非常赞同六龄童对孙大圣的评价:猴、人、神,三位一尊。最后,即使成了佛,孙大圣还是一只猴子,而不会变成人。但这只猴子又深通人情,懂人性。
为了深入研究猴子的形态,石山雄太经常去动物园观看猴子,考察它们的一举一动,日后模仿起来,分外得心应手。
每次演出,石山雄太都亲自给自己化妆,行话叫“勾脸”。最快也要耗费半小时。他十分在乎跟老先生学习,老先生勾起脸来,10多分钟就可以完成,他们手不哆嗦,一气呵成,很有美感。而这感觉,就是所谓的“范儿”,要真正练就,不下一番苦功,显然不行。
除了压腿、吊嗓、练习念白,石山雄太还要练习一些其他本领,比如眼神。黑夜里,他点上一枝香,执香的手晃来晃去,眼睛追着那一点光亮来回运动。问他练了这么多年,如今到了哪一步,他呵呵笑着说,还没练到家呢。
在中国生活多年,石山雄太摸透了中国戏迷的分布。比如天津的戏迷,是档次较高的,轻易混不过去。行话讲“北京学戏,上海出名,天津验收”,足见天津戏迷的水平。尽管如此,石山雄太还是经历了高水平戏迷的验收,在京剧的故乡国,发展出了自己的铁杆“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