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应当变成经济人
2008-12-29邹恒甫
人民论坛 2008年11期
专家绝不可回避价值判断与社会公正问题,尤其在今天贫富问题日益严重的中国。关注民生、为穷人说话理应是专家学者的重要社会责任,是专家公共价值的突出体现。
以经济学为例,有人认为经济学可以回避价值判断和公正问题,这是对现代经济学的极大误解。
经济研究的终极目标是人类的效用和福利,怎么可能对这些重大问题置之不理呢?纵观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会看到所有伟大的经济学家都始终热切地关注着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大师在伦理、道德和社会公正领域的经济分析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经济学决不可以回避价值判断和公正问题。经济学家不是冷血动物,经济学更需要人文关怀。经济学大师马歇尔就曾说过经济学家应该有“热情的心灵,冷静的大脑”。经济学家应该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说不!我们看到太多的悲惨,却发现太少的眼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麻木不仁?经济学家有责任呼唤社会良知,有义务为社会公正呐喊。
专家学者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独立,而不应成为任何权势、资本的附庸,“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先生的这句话应当成为所有知识分子的座右铭。
专家学者不应当变成经济人,而一定要有道德、有正义感、公平感。我们知道,斯密的《国富论》揭示了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己的,而他的《道德情操论》则指出人的精神属性是利他的。事实上,我们现在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如果《国富论》的经济人的思想占主导成分的话,就永远无法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作者为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