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抗震救灾答卷
2008-12-29赵丰
人民论坛 2008年11期
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由于条件优越,生活安逸,“缺乏社会责任感”,便是不少人对“80后”的批评和指责之一。然而,从震灾发生的那一刻起,太多的“80后”让我们眼前一亮,更让我们倏然动容。
在抗震救灾最危急的时刻,成都市 “80后”在行动,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5月12日开始的每个夜晚,在长沙最繁华的黄兴路步行街,一群群大学生聚在一起,点燃微弱但温暖的烛光,整夜为灾区人民祈祷。高校附近的献血车前,始终人潮涌动。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这些“80后”不需要刻意地组织和动员,他们用自发和自觉的行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答卷,在灾区幸存者忘我抢救他人的人群里,在十余万人民子弟兵驰援灾区的钢铁洪流里,在挥汗如雨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身影里,在各种救援人员夜以继日的奋斗里,在大街小巷等候献血的队列里,在千千万万慷慨解囊的百姓里,在互联网上留下“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8bF7JpyK3poN6P3yx91BC3hBwNZnUaCwLjXRFZxOk0k=我的祖国”的网民队伍里……
这些可爱可敬的“80后”,把海外留学生全力以赴护卫奥运火炬传递的一片片火红色带回我们眼前,把青年网民据理批驳和揭露一些西方媒体诬蔑中国行径的一页页网帖带回我们脑海。一次次关键时刻,让我们看到了“80后”的成长和成熟,看到了当代中国青年一如先辈一样,为了祖国随时都会挺身而出,“中国”、“人民”在他们心中分量最重。(作者为团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兼职教授、团中央“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