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鸿燊:亚洲唯一赌王的传奇故事
2008-12-29佚名
今日文摘 2008年6期
被誉为“亚洲四大赌王”之一的“大马赌王”、马来西亚云顶集团及丽星邮轮创办人林梧桐于2007年10月24日因病逝世,享年90岁。亚洲四大赌王中,“澳门赌圣”叶汉、“韩国赌神”田乐园在过去10年间相继离世,现在,仅余86岁的“澳门赌王”何鸿燊健在,何鸿燊可谓亚洲唯一的赌王了。
从落难富少到一代赌王
何鸿燊出身于香港赫赫有名的何东大家族。他的父亲何世光是香港的著名富商,担任沙宣洋行的买办,还是定例局(即今立法局)议员及华东三院主席。幼年的何鸿燊曾过着衣食无忧的少爷生活,就读于香港最好的学校——皇仁书院。
然而,在1934年,13岁的何鸿燊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变故,父亲炒股票破产,逃亡越南,何鸿燊一夜之间由富家少爷变成了人见人欺的穷小子。在所有何鸿燊的传记中都要提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的一颗牙蛀了个洞,痛得吃不下饭。在找当牙医的亲戚求助时,对方不屑地对他说:“你没钱,补什么牙,拔掉算了。”冷言冷语相反成就了一段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赌王”传奇。何鸿燊决定要争一口气。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年年底,何鸿燊身怀10元港币离开了香港前往澳门,并在澳门掘得第一桶金。9年后,他成为港澳最年轻的大富豪之一。
上个世纪50年代,何鸿燊转战香港,并在香港完成了从富豪向巨富的转变。
1961年何鸿燊与霍英东等人结成联盟,竞得澳门博彩专利权,创办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建成葡京酒店娱乐场,上世纪90年代又在澳门建立皇宫赌场。
何鸿燊已是87岁的老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继续作为澳门博彩业历史舞台上当仁不让的头号主角,哪怕他不发一言,也没有什么能撼动这种控制力和影响力。
2007年底,何鸿燊花巨资6910万港元购入了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并将铜像捐赠给国家。
无惧政府开放赌权
澳门特区政府资料显示,博彩业一度垄断着整个澳门经济,近年澳门30%以上的人直接或间接受雇、受益于何鸿燊和他的公司。2003年,何鸿燊向特区政府缴纳了90亿元博彩税。他上缴的赌税占澳门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何鸿燊担任的社会公职和获得的荣誉称号无数,人称他为“无冕澳督”、“米饭班主”。
不过,澳门赌场近十年来越来越缺乏活力。2000年初,特区政府终于提出将澳门赌权“一开三”的构想:在保持何鸿燊赌场集团的同时,也引进两家外国博彩业财团,借此将澳门博彩业的经营提高到国际水平。这意味着何鸿燊及他的娱乐公司独霸澳门赌业江山的现状将成为历史。
果然,澳门赌业在2002年开放后,何鸿燊旗下赌场客源被分散,员工严重流失,迫使他在去年8月忍不住公开指责一些赌场以高回扣抢生意,迫使该集团所属三分之一的贵宾厅面临倒闭及破产。到了今年,新加入战团的美资集团“威尼斯人”度假村,更让本来已经如火如荼的澳门赌业大时代变得更加热闹,其大老板艾德森夸口“3年后超过澳博”,来势汹汹,令赌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临着不利的未来新格局,在澳门经营赌业46年的何鸿燊却气定神闲。他在接受香港《东周刊》杂志访问时,大谈澳博连绵不断的新招数。
人称燊哥的何鸿燊指出,在开放赌权之初,他便毫不犹豫地豪掷56亿元兴建新葡京,当中用作赌场、外形新颖的“万象球”部分,已于2007年初启用,而楼高228米的酒店大楼,则会在2008年落成。
除了投资兴建新葡京令公司业务更上层楼外,赌王还计划了连串攻势,包括耗资20多亿元兴建酒店度假村,以原来的16号码头钟楼作为中心点,富欧陆特色的新建筑物沿左右两边延伸,与四周的古旧建筑物融为一体。首期酒店已投入运营。
为了赌业永不退休
征战赌业多年,家财数以百亿计,是否考虑过退下火线享清福呢?赌王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豪气干云地说:“有竞争我怎么会退休呢?我这人最喜欢竞争,我要做出一些成绩给他们(外资赌场)看,等他们服气了再考虑退休。”
有人曾向他打听成功秘诀,何鸿燊说:我没什么秘诀,一是做事必须勤奋;二是锲而不舍,有始有终。钱,千万不要一个人独吞,要让别人也赚。做生意一定要懂得有取有舍,有的虽可获一时之利,但无益于长远之计,宁可舍弃,不可强求。勤劳努力,战胜困难,才是最大的资本。没到收工钟响就洗干净手的人,一定是老板最看不起的人,也是人生不会成功的人。
赌王透露,他睡觉时一直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枕边放一个本子,如果有什么念头,或者梦见什么重要的事情,就先记下再睡。这就是何鸿燊经常说的要有“隔夜心”。不过除了事业,近年赌王生活不如意的事也有很多,其中令他最感到麻烦的就是家事。
四房妻妾一碗水难端平
何鸿燊共有所谓“四房妻妾”,尽享齐人之福,羡煞不少男士。不过一直有传闻,“四房”之间并不和睦,其中又以“二姨太”蓝琼缨与“四姨太”梁安琪的争宠最严重。
后来,随着“二姨太”移民加拿大,早年一直表现低调的“三姨太”陈婉珍转趋活跃,频频出席社交场合,似有意与“四姨太”一拼高下。去年她更效法身为保良局总理的“四姨太”,晋身标准更严格的东华三院做总理,风头很劲。直至何鸿燊一句“总之我不会偏心,最要紧的是家和万事兴”,几房“妻妾”才稍微收敛。看来何鸿燊事业虽兴,家却因“妻妾”太多而难和。■
(蒋明博荐自《人物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