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将耳朵叫醒
2008-12-29刘玉婷
今日文摘 2008年24期
时下,一种特别的“阅读”新方式被推向时尚高温区,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听书”发烧友。
这里所说的“听书”,并不是听那传统的一块惊堂木、一把折扇、一句“且听下回分解”的评书,而是有真人朗诵、被制作成MP3等格式的“有声文学”。
“只要戴上耳机,就好像立刻进入另一个世界。我越来越喜欢‘听书’的感觉了!最近流行的一些小说我都是听下来的。”正读大学二年级的傅同学现在已经习惯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听书。
无论是在地铁站里、公交车上,还是晚上临睡觉前躺在床上,傅同学部喜欢拿出MP3,开始随时随地的“阅读”。
只要随便点开一个听书网站便可以发现,从玄幻武侠、都市言情到历史、军事、古典文学,几乎所有在书店能找到的纸质图书的类别,“有声文学”都无所不包、分类细致。网友只要将其下载,便可以“耳听八方”了。
而在一些听书网站的论坛里,热爱享受“听觉盛宴”的听友们也一起分享自己的听书经历和感受。
“每天辛苦地‘挣’听币下载自己喜欢的小说已成为我生活的一大乐趣。我还特地买了可以挂在耳朵上的耳机和外放的音响。外出时用耳机听,一个人在家做家务时就用外放的音响,效果非常好。”
“双休日早上睡到自然醒,然后躺在床上听会儿书,心情就会特别好。”网友们纷纷跟帖。
在外企工作的田小姐平时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读书,她从半年前开始在上下班的路上听书,她告诉记者,许多她从前不了解的知识和内容现在都略知一二,她还通过听书确定了自己的“阅读兴趣”,“一些印象深刻的书我打算抽时间好好读一读,肯定会有更细微的体验!”
在“天方听书网”工作的杨先生告诉记者,该网站的用户数量一直稳步上升,到目前为止,注册用户已超过20万人,并以每天约200人的速度在增加。一些进入网站排行榜的书目,每月的点击量(包括在线收听和下载)可达到8万次。
而大家选择听书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在“动听中国”网站的有声社区,一项题为“你为什么喜欢听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约40%的人选择“眼睛太累,因此不看改听”。
“以前晚上睡前喜欢看看书,但是现在改为听书了,为了保护眼睛。”网友“浮冰”跟帖表示。
网友“quwei”则高呼:“我的眼睛终于可以解放了!”更有网友直白地表示:“因为懒,所以听。”
也有人认为将“有声图书”放在MP3里,上下班坐车时听起来很方便,做家务时也可以“一心二用”。
“上下班路上听,时间过得很快!”“如果不边干家务边听书,洗米煮菜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而有声音陪着,就不会很无聊。”这些网友们总是随身带着MP3,里面储存着新近更新的“图书”。
而这种新的“阅读方式”也勾起了许多人怀旧的情绪。“我从小喜欢听收音机,听过许多评书、说唱。《小喇叭》《滑稽王小毛》则是小学时期的最爱……”网友“luckjearlrll”觉得这种形式的“阅读”又让他找回了儿时的感觉。
“和广播的道理一样,有声的东西比文字带有更强的感情色彩,而且有些朗诵者的声音本身就是可以打动人的。”中国青年出版社中青人分社总编辑林栋说。
北京某媒体的编辑张先生则对这种“用耳朵闻读”的方式不感兴趣:“我想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对书的感觉,我还是觉得书应该是那种白纸黑字的感觉,比较神圣,而听书则把阅读简化为一种信息的传递。”
与张先生的感觉类似,也有很多人认为听书只是一种没有太多营养的“速食文化”,容易造成浅阅读。“从接收效果来讲,文字给人更长的时间思考,而听书的确略显仓促。”林栋认为。
虽然被指责为“速食文化”,但听书的火热劲头却丝毫未减,反而以一种传统阅读的补充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习惯。
“文字有文字的曼妙,声音有声音的味道,依从不同的心情选择不同的享受方式。”网友“阿修罗”的选择代表了大多数“听友”的阅读状态——听书加看书的“立体”阅读。
“听和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但不论哪一种都让我沉浸其中。”
林栋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数字阅读方式的发展短期内不会取代纸质阅读,因为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受教育的模式是通过纸质途径完成的,人们形成了纸质阅读的习惯,这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
“有声图书是传统图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和爱好,来选择到底是阅读传统图书还是收听有声图书,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天方听书网”的杨先生也认为,“这就像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样,快餐可以吃饱,大餐可以吃好,二者功用不同,只是各取所需而已。”■
(李小明荐自《格言》)